西贝与罗永浩的“舌战”仍在继续,西贝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质疑,选择了开放后厨,贾国龙原以为无懈可击,结果却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了。那到底大众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呢?
最近,西贝在其餐饮服务中使用“预制菜”的话题,引发热议。作为一个定位中高端的餐饮品牌,西贝的价格不低,顾客自然期待能够吃到的是“现做现炒”的菜肴,而不是那种“袋装加热”的预制品。
面对舆论的压力,西贝选择了一条公开透明的路,强调自己的食材标准并不等同于市场上常见的“预制菜”,并通过后厨直播展示自己的食材和制作过程。
但问题出在了现场的“执行环节”。几家媒体探店过程中,员工在面对记者提问时言辞坦率,甚至“过于坦率”。
所以西贝的这一举措并没有带来预期中的正面效果,反而激起了更大的争议。网友和媒体纷纷开始讨论,西贝试图通过一场公关秀来掩盖其餐饮服务中的核心问题。
餐饮是否使用预制菜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价格是否合理。
早在这场争议爆发之前,大家就已经在吐槽西贝的价格偏贵。对比一下蜜雪冰城这一品牌,它的成功并不在于食材多么高级,也不在于是否使用了预制食材,而是它的价格“让人挑不出毛病”。
西贝通过后厨开放的举措,试图树立一个透明、可信的品牌形象,但这也意外地让其自身的问题暴露无遗。透明度固然重要,但这并非消费者最关注的重点。即便消费者看到后厨操作过程是透明的,他们真正关心的是:这些食材和制作过程,值不值得我花这么多钱?
有网友指出,如果西贝将价格降低30%,或许争议会少一半。如果降到60%,网友可能就不再关注。如果价格接近快餐水平,甚至会有人为它辩护。背后原因很简单:消费者理解“你用了预制菜”,但不能接受“你用了预制菜还不便宜”。
西贝开放后厨,本身是一次积极的尝试,却惨遭“翻车”。罗永浩的评论之所以引发共鸣,是因为他提供了一个简单直接的判断标准:你卖的贵,就要值这个价。
消费者已经越来越清楚什么是“预制菜”,也越来越能接受它的存在。但前提是,它不能掩盖在高溢价的包装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