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问题是什么?
主流媒体说是需求不足;专家说是缺少内生力。这些都是看得到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问题清单,但是,更值得思考的还是两位张教授争论的“中国模式”;如果这算得上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模式,它是否具有可持续?
什么是中国模式?
可以归结为行政权有力控制下的市场经济,有人归结为古代的盐铁论、西方叫国家资本主义,都不对,中国自己有一种不成文的表达叫“举国经济”,其实,这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出现了过剩,这才是问题。
政治经济学的教科书告诉我们:产能过剩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是两极分化导致的周期性结果;现在看来,理论要调整了。
那么,过剩又是怎样发生的?
是两个方面的失衡。
一是计划性投资导致了效益递减。
在近十年,中国主要是通过投资拉动经济,阻止GDP增速的下降;这种为了GDP而GDP的计划目标,为了保持超美的节奏,年均增速必须高于美国两个点的百分比,虽然这种超过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不等于综合经济真的超过了美国,人均GDP还是要差五倍,更不意味着真的在创新上对美国做了清场式的遥遥领先。
二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首先不能动摇的是毫不动摇地发展壮大国企,保持公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权重和主导性。这也是“计划性”的选择;也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这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经济现象,货币发得越多,通缩的迹象就越明显。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所面对的过剩问题,恰好是“计划性“的资源配置替代了市场主导的结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