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发现一种现象,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其实都与楼市资产的涨跌有切身的利益关系,但是,网上的强大舆论都恨不得楼市立刻雪崩。
这完全可以理解,是一种情绪化的宣泄。
因为房地产抽走了中国城市居民60%以上的收入,很多家庭有了房,却没有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然而,正因为95%的城市居民都买了房子,家庭财富的增长就已经与楼市绑定了,不但家庭财富与楼市绑定了,整体经济、地方财政也与楼市绑定了。
房地产影响了中国GDP二十个以上的百分点,它要被踹下悬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远大中美贸易脱钩的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在GDP占比为20%,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出口大国,又占了出口的15%;也就是说,中美哪怕脱钩得干干净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只有房地产的五分之一,即4个百分点,不能把中国怎么样。
房地产就不同了,它的量级太大,它要跌到大葱价,不可承受。
那么,中国房地产未来的走势应该怎么看?
专家的解读是五花八门,多的是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去解构中国楼市,非主流学者谢国忠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在二十年前就预言中国楼市要跌70%,但是,实际上这二十多年却被中国的大嘴说中了,是涨不是跌,而且涨了70%也不止,为什么?因为大嘴太熟悉中国的“国情”了。
什么是中国的国情?
中国的楼市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经济,它本质是寻租经济,也就是所谓的土地财政。
中国是土地全民所有制,地方财政是土地资源的唯一提供者,拥有定价权,土地价格涨了,楼价也会涨,因为土地价格占了楼盘销售价格的60%,也就是说,你买房子花了100万,其中60万并不是给了开发商,而是给了地方财政,这一点王健林已经说清楚了,万科年初公布的十年财报,也真实地反映出了地方财政收入在房子组价中的占比。
地方财政才是房地产真正的大佬,正因为有60%的巨大诱惑,政策当然不希望楼市大跌,问题是,最终决定房地产走势的是市场供求关系的无形之手,办公室精英可以改变市场的斜率,拉长繁荣的周期,但改变不了趋势,今年房地产的表现已经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结论。
政策能在2025底力挽狂澜吗?
如果想快速改变,除了用货币泡沫对冲楼市泡沫,似乎已经没有太多的选择。楼市货币增加了,有足够的时间与量级的叠加,资产荒就结束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