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吃饭没辣就觉得没滋味,总想来点辣椒下饭。在四川重庆,红彤彤的火锅里飘满辣椒,是当地人餐桌上的“常驻嘉宾”;在湖南,剁椒鱼头又鲜又辣,一吃就停不下来。
以前大家总说吃辣对身体不好,容易拉肚子、上火,其实这都是误会!辣椒里的辣椒素就像给血管做“大扫除”的小能手,适量吃点辣椒,不仅不会伤身体,反而能让血管更健康。
吃辣与血管的 “误会”,很多人都中招
门诊常遇两类患者:一类,把辣椒当 “血管敌人” 一点不碰;另一类把辣椒当 “护血管神药”,顿顿无辣不欢,结果吃坏胃还没护好血管。
其实辣椒没有 “绝对好坏”,关键看 “怎么吃” 和 “吃多少”。辣椒的核心成分 “辣椒素” 对血管有独特作用,但吃法不当反而添负担。
医生透露:常吃辣椒的人,血管或有这3个好变化
第一,帮血管“放松”,改善血流。
辣椒素能刺激血管内皮释放“一氧化氮”,这种物质像血管的“天然放松剂”,能让血管壁适度舒张,避免持续紧绷,让血流更平稳。对轻度高血压人群,能辅助缓解血管紧张,但这种“放松”很温和,绝对不能替代降压药,更不能靠吃辣“治高血压”。
第二,减轻血管炎症,减少“斑块隐患”。
长期高油、高盐、高糖饮食,会让血管壁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就像血管壁有细小“伤口”,坏胆固醇容易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辣椒素的抗炎作用能帮血管壁“修复小伤口”,减少炎症反应,降低斑块形成风险。
但如果吃辣时搭配重油重盐,比如辣子鸡、麻辣火锅,抗炎作用会被抵消,反而加重血管炎症。
第三,改善末梢循环,缓解手脚冰凉。
不少人秋冬手脚冰凉、久坐头晕,这是末梢血管收缩,血液流不到手脚、大脑导致的。适量吃辣后,辣椒素能刺激末梢血管轻微扩张,让血液更多流向手脚,人会感觉发热,头晕、手脚凉的情况也会缓解。
但要提醒:有静脉曲张、下肢血栓的人,过量吃辣可能加重局部充血,这类人吃辣前最好咨询医生。
另外一次吃太多,会直接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胃痛、腹泻;还会让身体“过度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短暂飙升,反而给血管添负担。对健康人来说,每天吃1-2个鲜辣椒(,或用3-5克干辣椒调味,既能发挥好处,又不会伤身体。
辣椒虽好,绝对不能代替药物!这些误区要避开
很多患者听“吃辣对血管好”就走极端:有的高血压患者停降压药,靠吃辣“控血压”;有的高血脂患者不吃降脂药,认为“多吃辣能消斑块”,这些误区非常危险,必须明确提醒。
第一,辣椒不能代替降压、降脂药
辣椒素对血管的好处是“辅助性”的,比如帮轻度高血压患者“稳血压”,但替代不了降压药的“治疗作用”。对高血脂患者,辣椒素能减轻炎症,却不能像降脂药那样“直接降坏胆固醇”。如果因吃辣停药,只会导致血压、血脂失控,加重血管损伤。
第二,有基础病的人,吃辣前要“对症评估”。
比如有严重胃病,如胃溃疡、胃出血的人,吃辣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病情;有痔疮、肛裂的人,吃辣会让局部充血加重疼痛。
有痛风的人,辣椒本身嘌呤不高,但辣菜多是高嘌呤,比如麻辣火锅里的内脏、海鲜等,容易诱发痛风。这类人想吃辣,一定要先咨询医生,看身体是否“适合吃”。
第三,“吃辣护血管”的前提是“清淡吃”。
若把鲜辣椒换成辣条、辣片,或用大量油盐炒辣菜,比如辣子鸡、水煮鱼等,不仅没好处,还会因高油、高盐、添加剂加重血管负担。正确吃辣方式:选鲜辣椒或少量干辣椒,做法以“清炒、凉拌”为主,少放油盐,避开加工辣制品。
健康的核心是“适合自己”,别为了“护血管”硬吃辣反而伤身体。希望大家都能“科学吃辣”,让血管更健康,身体更舒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