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枣君。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AIGC。
最近这几年,AIGC大模型浪潮的爆发,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内容创作领域,尤其是自媒体领域,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
作为一个通信科普自媒体博主,我一直在观察AIGC的动向,以及可能对我带来的影响。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我也一直在积极拥抱AIGC,尝试在工作中引入这方面的能力。
时间久了,我就形成了一些感受和看法。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1、AIGC,到底给互联网带来了什么?
AIGC,是通过AI来生成内容。这是互联网内容生产模式的一次巨变。
最开始,是机构生产内容(PGC),优势是专业度高、内容有深度。然后,互联网2.0时代,是用户生产内容(UGC),社交属性明显。
如今,AIGC崛起,大幅降低了内容创作的门槛和难度。它导致自媒体领域涌入了更多创作者,内容创作量也激增。
自媒体创作是流量经济。通过内容可以吸引流量,累积粉丝,然后变现(例如接广告)。
行业有很多自媒体网红,也创造了不少暴富神话。在AIGC之前,自媒体领域已经是红海。AIGC之后,红海变得更红,流量竞争变得更加惨烈。
但我个人感觉,AIGC并没有给互联网内容质量带来提升,反而增加了大量的同质化、碎片化内容和垃圾内容。
互联网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缺少内容”,而是“垃圾内容太多,导致真正需要的内容更难被找到”。用户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内容的筛选、过滤和判别上。AIGC内容的大量涌入,加剧了这个问题。
用户对低质内容是有一定判别能力的,但目前内容平台方(例如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知乎、小红书等)越来越喜欢干预用户的订阅,导致用户被强行投喂了大量的低质内容。在平台的无形干预下,用户真正订阅的内容反而不容易被看到。
平台干预的动机,有的是因为商业,但更多是因为利益平衡。平台想要吸引更多的新人创作者,如果不干预,内容都会被头部创作者吸走。然而,问题在于,大部分平台根本不具备判别内容质量(尤其是专业内容)的能力。所谓”算法“,都是平台的借口。最终变成了“喂用户吃shi”。
AIGC内容,除了数量稀释之外,还是质量拉低。AIGC内容有大量的幻觉成分,导致用户判断也变得更加困难。AIGC幻觉内容可能会被再次用于模型训练,形成恶性循环。
概括来说,AIGC带来了更多的内容,其中肯定有优质内容,但劣质的数量远远大于优质的。互联网越来越像一个内容沼泽。
2、AIGC内容,有什么特点?
AIGC内容有自身的特点。目前看来,AIGC更适合说明性、介绍性、解释性、总结性的内容。这和用户的需求有一定关系。
像我写的技术科普,其实就是AIGC的强项。互联网上大部分的AIGC内容,也是这个方向。
AIGC特别擅长把一个概念的方方面面都介绍到,形成一个快速的“一页纸认知”。所以,它适合取代传统的搜索引擎,效率更高。
用户喜欢在互联网上寻找知识,但不太喜欢去寻找观点(因为观点比较容易由用户自己产生)。
文章有很多种类别,除了说明文、记叙文,还有议论文、散文。表达观点和情绪,恰恰是AIGC内容最不擅长的,也是用户不喜欢生成的。
换言之,现有AIGC内容缺乏创造性和启发性,更多是在发挥既有知识的汇总整理作用。(注意,这里 主要指图文内容。)
3、AIGC内容,有没有实用性价值?
当然是有的。人类社会的图文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向:
首先是媒体传播类,也就是新闻类、技术科普类、政策和趋势解读类、生活分享类、产品类、营销类等,主要用于面向公众的信息传播。
然后是公文类,也就是政府相关的一些文件材料、企业文档(制度规范、说明书、技术文档、方案、报告、标书)等。
再有,就是学术/文学类,例如教材、作业、论文、 文学作品等。
前面我说的,主要是针对自媒体领域。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AIGC内容的价值,集中在后两者上。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形式文章”,也就是 “为了存在而存在”的文章 ,例如方案、心得、报告、标书、论文(评职称用的那种)等。
目前看来,这类范本类、形式类的文章,倒是非常适合借助AIGC完成。字数很容易凑,而且官话套话连篇,写了也不会有人认真看。借助AIGC,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值得注意的是,AIGC可以快速生成常规内容,如果你想要打造精品,那么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的二次加工。AIGC的直接输出物,很难过领导那关。
对于媒体类的文章,作为自媒体,我觉得新闻类特别适合借助AIGC完成,尤其是一些国企用户的新闻通稿。如前文所说,评论类、观点类的文章,AIGC较难完成。即便完成了,也很难获得真实的用户阅读量。
4、采用AIGC辅助创作,会有哪些弊端?
现在用户使用AIGC,更多是辅助创作。甩手掌柜那种,往往会给自己挖坑。
我个人认为,AIGC辅助创作的最大弊端,是会形成思维依赖,以及思维惰性。
在WPS中,有一个重要的“AI续写”功能。当你写完一句话,点“续写”,它会自动根据已有的文字,续写接下来的内容。
这个功能可以大幅提升人类创作者的写作效率。生成的文字内容也八九不离十。
但是,用久了你会发现,它会削弱你的思考能力,同时限制你的思维和创造性。你会顺着它的思路写,反而忘记自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这一点非常恐怖。如果你不再使用它,你甚至会觉得焦虑,大脑一片空白。
我觉得这个是AIGC对人类内容创作的最大威胁。也就说,如果我们长期依赖于AIGC,也可能导致创作力和思考力的退化。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这些年一直都是在使用键盘进行打字,如果你真的尝试用笔手写一封信,会发现很多熟悉的汉字我们都不会写了。不是吗?
使用AIGC辅助创作,也有可能让自己的创作风格越来越范本化、AI化、官腔化,从而失去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写作是思想的表达,千万不能让AI代替自己思考。
5、作为内容创作者,如何与AIGC进行竞争?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专门做ICT知识科普的自媒体博主,靠图文和视频内容输出为生。AIGC, 通过AI生成内容, 对我来说就是赤裸裸的“抢饭碗”。
AIGC的内容生成速度完全碾压我们这些人肉创作者。它的内容生成质量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而且还在不断改进提升。
我一直都在思考,和AIGC相比,我的竞争优势在哪里,会不会被淘汰。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有了一些初步的体会。我觉得,自身主要的优势在于:
首先,还是创新观点。技术解释是不能自己添油加醋的,但技术趋势分析和价值评估方面,可以发表观点、进行讨论。单纯的技术介绍,基于技术文档或官方材料进行复读机式的说明,并不是读者想要的。
其次,是技术的通俗解读。说白了,就是我的核心竞争力——说人话。以口语化、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技术解读,让用户能够听得懂。这是最关键的。
第三,是系统性。我写科普,往往会特别全面,把历史背景、技术特点、组网架构、应用场景等都介绍清楚。AIGC内容,往往系统性和详细度不足。
第四,是准确性。前面说了,AIGC内容会存在幻觉,会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我写科普,内容的准确性肯定要比AI更强。数据引用会进行多方面考证。
第五,是时效性。AIGC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我写科普,数据和信息都可以基于最新的实时信息。通过已有的行业人脉,也可以获得第一手的动态和情报(网上未发布的内容)。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例子。不同类型的自媒体账号,也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通过以上这些方面,可以让自己的原创内容形成独特性,中短期内无法被AIGC内容取代。至于长期之后,AIGC持续进化,如果抵消了我的这些优势,就只能到时候再说了。
5、担忧:AIGC会扼杀人类的原创动力。
AIGC,其实就是一种高水平的洗稿。
AI通过人类创作者的内容进行训练,然后再整理输出。企业进行大模型训练的时候,是不会给创作者任何报酬的(甚至也没有知情权,也无法拒绝)。AIGC输出内容,人类创作者也完全没有办法获得补偿和收益。这很不公平。
人类创作内容的效率远远不如AI。你辛辛苦苦写了几天的文章,AI几秒钟就写完了。你辛辛苦苦画了几天的画,还有更辛苦制作的视频,AI几秒钟就搞定了。这对人类创作者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时间长了,人类进行创作的热情会受到影响,用户吃到细糠也越来越难。
这个和餐饮业就有点像。如果快餐和预制菜更容易赚钱,那么,坚持做现炒菜的就会越来越少,真正的美食也会越来越少。
6、AIGC对视频创作内容的影响。
除了图文之外,现在也有大量的AIGC视频生成内容出现。
因为它大幅降低了视频制作的门槛,使得很多人利用其创作视频流量内容。
根据目前的观察,真正优秀的AIGC视频内容还很少很少。AIGC视频内容的画质越来越好,风格越来越多样化,但画质和精美程度并不是衡量作品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情节和观点等深层次内容。
迄今为止,大部分的爆款AIGC视频,都是以“开脑洞”为主,例如林黛玉倒拔垂杨柳,关羽大战孙悟空,还有明星换脸、K歌,等等。将各种知名IP进行混搭。我不否认其能带来的喜剧效果,但更多属于“奶头乐”。娱乐至死的大众消费趋势,同样会导致社会整体欣赏和审美水平的下降。坦率来说,它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会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
这种知名IP魔改,对原创作者、团队、演员也是巨大的侵权和伤害。它是不对的,但是里面的法律边界在哪里?道德边界又在哪里?
此外,精美的AI视频会造成审美疲劳。我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感受,我个人觉得,AI视频看多了,总会感觉“越真就越假”,就像打电话碰到AI客服一样。
好了,以上就是我作为一个自媒体博主,对AIGC的一些感受。我说的不一定对,权当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AI浪潮是不可逆转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浪潮之中,受其影响。社会总是要向美好的方向发展吧?AIGC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了很多好处,也带来了很多弊端。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这些弊端,并一起想办法解决。
就是这些。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