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天气逐渐转凉,许多人再次迎来换季的肌肤困扰:干燥、脱屑、发痒等敏感症状频频出现。近期,昆明早晚温差增大,空气湿度急剧下降,不少人已被“秋燥”困扰——嘴唇干裂、喉咙干痒、皮肤紧绷脱皮。开屏新闻记者走访发现,各大医院皮肤科门诊因季节性干燥、敏感问题前来咨询的患者显著增加。
为何秋季皮肤容易干燥敏感?又该如何科学应对?昆明皮肤病专科医院业务院长邬继坤建议大家通过内养外调、科学护肤,应对秋燥。
为何秋季是皮肤敏感高发期?
邬继坤表示,进入秋季后,许多人容易出现皮肤泛红、瘙痒、干燥和敏感,主要与环境变化和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有关。秋季气温下降、空气湿度降低,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天然保湿因子流失加快,导致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外界刺激物更易侵入皮肤引发敏感。此外,秋季紫外线依然强烈,秋风还会带走皮肤表面水分,“干燥+日晒”的双重作用加剧皮肤损伤。很多人盲目更换护肤品、过度清洁或去角质,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敏感问题随之而来。
如何区分普通秋燥与干燥综合征?
普通秋燥常表现为面部、四肢皮肤紧绷脱屑、嘴唇干裂、鼻腔干燥等,但通过多喝水、涂抹保湿产品后可明显缓解,且无其他全身不适。邬继坤指出,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为其全身性表现之一,除皮肤干之外,还常伴有眼干、口干,甚至关节疼痛、疲劳等全身症状,且这种干燥无法通过简单保湿或补水改善,持续时间更长。如出现“眼干+口干+皮肤干”三联征,建议及时前往风湿免疫科或皮肤科就诊。
秋季护肤常见误区
邬继坤介绍,过度清洁是秋季护肤的一大误区。清洁力度过大容易损伤皮肤屏障。频繁去角质、滥用洁面仪器、每天敷面膜等行为,都可能使皮肤越护越敏感。
不少人认为秋季阳光温和,因而忽视防晒。事实上紫外线依然存在,长时间照射会加速皮肤老化,损害肌肤屏障。
还有人一感觉皮肤干燥就频繁敷面膜补救。面膜虽能快速补水,但锁水能力有限,无法替代面霜实现长效保湿。敷得太频繁反而可能导致皮肤过度水合,屏障受损,越敷越脆弱。
内养外调,科学应对秋燥
邬继坤建议,秋季“内养”首先要“补水+补油”,每日饮用1500–2000ml温水,多摄入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A、C、E的食物,有助于皮肤锁水和修复;其次应少熬夜、少吃辛辣食物,熬夜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辛辣食物则刺激皮肤血管扩张,加重干燥敏感。
“外调”方面,核心是“温和清洁+有效保湿+严格防晒”。清洁宜用37–40℃温水,避免皂基洁面和频繁去角质;保湿应选择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角鲨烷等修护型成分的乳霜,比单纯爽肤水更锁水;防晒不可松懈,秋季紫外线穿透力仍强,应选用SPF30+、PA+++的温和防晒产品,减轻光老化对皮肤屏障的损伤。
特殊人群秋季防干燥建议
邬继坤表示,儿童秋季护肤应分次、少量饮水,可适当添加梨汁调味,洗澡后及时涂抹儿童专用保湿霜。老年人宜少量多次饮水,增加粥类摄入,晨起与睡前按摩腹部以促进肠道蠕动,皮肤干痒时避免抓挠,可涂抹保湿乳缓解。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需维持环境湿度在55%–60%,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不可自行停药。糖尿病患者宜选择低糖润燥食材,并加强血糖监测。
应对秋季皮肤干燥敏感需采取综合策略,从内调外防、护肤品选择到生活习惯调整,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顺应秋季“收敛”之养生原则,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维护整体健康。
开屏新闻记者 李松梅 摄影报道
一审 颜媛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