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守护温度
用实践点亮希望
浙江妇儿基金会实习纪行
这个夏天,我们组成的浙江工商大学MSW实习生小组,有幸走进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开启了我们的实习之旅。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是浙江省妇联主管的5A级公募基金会,以其连续8年透明的满分运作和强大的执行力著称,也是我校MSW教育中心共建的示范性实习基地。在这里,我们不再只是课堂上的学生,更成为公益行动中的一份子——从细致的数据处理到深入的山区走访,从项目运营到传播发声,我们用双眼见证、用双手参与,真正触摸到公益如何以专业、温暖且坚韧的方式,改变着一个个真实的人生。这段经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公益不只是善意的汇聚,更是专业的实践、是生命的对话,愿与你分享这段充满温度与力量的旅程。
深入项目一线,做公益的参与者与优化者
分享人:刘子健
我是2024级社工专硕班的刘子健,今年暑期,我作为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传播募资部的一名实习生,深度参与多个公益项目的执行与优化工作。从信息统计、活动策划到数据分析和平台运营,我逐渐理解到公益不仅仅是一份热情,更是一场需要专业、耐心和协作的长期行动。在这段实习中,我不仅将课堂所学的社会工作理论落到实处,更在真实的服务场景中学会了如何高效沟通、精准执行和系统思考。
我首先参与的是“浙里共学”-山海扬帆一帮一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负责受助人信息的整理与核对,并协助在支付宝公益平台发布项目进展与反馈。这份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技术如何为公益赋能——每一笔善款的透明化落地,背后是无数次的细节确认与跨部门协作。
另一段难忘的经历,是参与“浙里山海”人才培育计划的全流程支持。该项目旨在为山区海岛县域社会组织骨干提供系统培训。在该项目中,我全面投入了项目运营的多个环节,包括培训场地的细致协调、参会人员保险的妥善安排、会议室资源的精准对接与设备调试支持。通过系统参与这些筹备与执行工作,我深入理解了大型公益项目高效运转背后的复杂性与专业性。得益于在该项目中的积极贡献,我荣幸获得了参观蚂蚁集团总部的宝贵机会,亲身走进科技与公益深度融合的现场,感受数字化如何为传统公益赋能开拓新的可能,这段经历极大拓展了我对现代公益运营模式的认知边界和未来想象。
最后是我在“粉盒计划”和“家庭守护”两个项目中,运用STATA完成了深入的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工作,参与系统评估了公益干预的实际成效的数据分析过程,尤其通过前后测对比和显著性检验,将模糊的公益感知转化为清晰的数据洞察。这些分析不仅为项目优化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为我后续撰写官网新闻和推送内容奠定了坚实的事实基础,我得以将复杂的统计结果转化为温暖有力的叙述,在传播中做到既真实又动人的呈现,真正实现了从数据到故事、从分析到影响的完整闭环。
回首这段仍在继续的实习旅程,我由衷感谢浙江省妇儿基金会提供的宝贵实践平台,让我真正走进公益的脉络之中。从数据到传播,从执行到思考,每一步都沉淀为真实的成长。特别感谢部门和项目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与支持,让我在包容与信任中不断尝试、突破自我。未来,我将继续秉持社工初心,以专业与温度并重的方式服务社会,期待与基金会一同书写更多温暖的故事。
投身实践,触摸公益的温度与力量
分享人:廖晨
我是2024级社工专硕班的廖晨。研一下学期,我参加了“美丽钱塘”非户籍城市流动儿童社会支持项目。这段经历让我对社会工作所强调的“生态系统理论”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只有注重每一个微系统之间的互动与联结,才能真正为服务对象建立有效的支持网络。因此,我对基金会和社会组织开展项目的过程产生了兴趣,我想了解各个主体之间是如何配合、如何将一个项目落实到位。所以,在实习招聘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项目部的实习岗位。在项目部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积极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习工作中。从资料审核到参与项目,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公益从来不只是一腔单纯的善意,更是一门需要方法的专业,一份值得深耕的事业。
七月下旬,我正式参与到“山凤凰女生助学计划”项目中。暑期在即,各地社会组织陆续开展研学活动,我每日也都在接收和整理各个营队行程的照片及资料。但早在营队开始前,实务导师便告诉我,“‘助学’到‘研学’是一次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重要跃迁。研学不是旅游,作为一种体验式学习模式,我们希望帮助女孩拓宽认知边界,培养关键能力。”我也在思考如何通过社会工作的增能视角,创造性的设计活动。因此,我结合之前周末营的实务经验,与带教老师设计了“群山回响”“梦想关键词”等活动,让女孩们与捐赠人面对面互动并讲述自己的故事。在结营仪式上也有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瞬间,一位女孩说“我的家乡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名字”,她也向我们分享了来到杭州后的震撼,并表示之后一定会走出大山看看世界。这一“生命影响生命”的联结,不仅感染了在场的人,也为服务对象搭建了成长的舞台,让他们对自我突破、走向更广阔世界有了更坚定动力。
此外,我也为《梦想问答手册》设计了自我探索、职业启蒙、民族文化、行动指南四个维度的板块,希望女孩们能够在研学结束后总结研学成果,持续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
8月下旬,我跟随基金会团队参与助学金发放仪式。仪式结束后的座谈会上,我带领着受助对象们进行破冰游戏,大家在游戏后连成一排,轻轻为彼此敲肩,紧张的心情也逐渐放松。随后,他们用彩笔在白纸上描摹出自己的手掌轮廓,写下要分享的关键词。“想去上海看一看”“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能改变未来”“越努力,越幸运”,短短一小时的座谈会,看到他们留下彼此鼓励的话语,也让参与现场的我来说,感受到了一份别样的鼓舞与动力。
下午的探访,我们走进了3位受助对象的家中。简朴的居住环境,并未掩盖他们身上蓬勃生命力。探访高三学子小芸时,我被她的坚韧所打动。交谈中,我得知她在报考专业时选择了中药制药,是希望日后学成医学技能,照顾患病母亲多年来的支持与鼓励。同时,她真诚地向我们请教如何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她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返程的路上,承接助学项目多年的宁老师对我们说:“今年也是我们组织成立的第十年了,几年持续的回访,我们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都对县城里的孩子特别熟悉,有时候我们车还没开到他们的家门口,孩子只要听到引擎的声音,就知道我们又来看望他了。”这些话我现在仍记忆犹新。在基金会的实习,让我明白,公益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由无数个细微的善意组成的网络。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节点,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温暖的心,让善意得以有效传递。而作为高校实习生,我能够在项目中贡献专业所学,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理论的理解,更在参与过程中了解的公益项目是如何有序运转的。所以,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别害怕实践中会遇到的难题,因为每一次迎难而上的尝试,都是成长路上不可替代的宝贵经历。愿你们能满怀勇气投身实践,始终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始终带着助人的心态,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公益一线,触摸梦想生长的力量
分享人:张国毅
我是2024级社会工作研究生张国毅,研一暑期,我怀揣着对公益项目落地过程的好奇,走进了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项目部,以实习生的身份参与“圆梦助学项目”。这段经历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公益慈善的全新认知——从最初面对资料审核的枯燥麻木,到深入一线后被孩子们的坚韧打动,我终于明白,社工从不是高高在上的旁观者,而是要俯身贴近服务对象,用专业与温暖搭建起梦想的桥梁。
刚入职时,我的主要工作是审核困境儿童的贫困资料。一份份表格里,记录着不同家庭的困境:残缺的家庭成员信息、单薄的收入证明、医院的诊断单据…… 虽然知道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面临的具体问题,但重复的核对和繁琐的标注,难免让我一度觉得这份工作遥远又枯燥,我十分期待可以与这些家庭产生更加实在的连结。直到跟随团队前往杭州淳安县、衢州常山县等地实地走访,与那些困境儿童一起交流,我才真切地体会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深刻意义。
在淳安,我见到了准大一新生小安。七月的天格外闷热,推开他家房门时,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不大的屋子没有装空调,只有一台老旧的风扇在角落里嗡嗡转着。屋里没什么像样的家具,褪色的沙发扶手上缝着补丁,餐桌是多年前的旧款式,但墙面被仔细刷过,收拾得干干净净,最显眼的是整整一面墙的奖状,交谈中我才知道,小安的父亲在他出生前就意外离世,母亲后来改嫁,这些年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小安也没让爷爷奶奶失望,学习从来不用人督促,最后以出色的成绩考上了大学,说起专业选择,他眼神亮得像有光:“我想学生物制药,以后研究药物,帮助更多生病的人。”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们日复一日的工作,何尝不是在为这样的家庭托举希望。那些被我们仔细归档的申请材料、反复确认的信息表格,最终都化作了支撑梦想的基石,让每个像小安一样的孩子,能在成长的路上少一些泥泞,多一些奔向远方的勇气。
走访途中,基金会的老师跟我说:“做助学,最要不得的就是‘居高临下’,我们要做的,是蹲下来听孩子们说,陪他们一起看见希望。”此时此刻,我才彻底明白,社工的价值从来不是站在高处提供帮助,而是贴近服务对象的生活,用专业的陪伴,帮他们看见自己的力量。就像“圆梦助学研学营”里,孩子们通过体验探索一点点靠近梦想,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搭起那座通往梦想的小桥。
在小安家那面贴满奖状的墙前,我忽然读懂了胡老师话里的深意。那些泛黄的纸张不仅记录着小安的努力,更藏着两个老人用爱与责任为他撑起的一片天。我们送来的不只是助学金,更是让这份坚持被看见的肯定,是让梦想有机会生根发芽的土壤。在走访的过程中,我真切感受到,公益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在彼此的生命里种下相互支撑的力量,让每个平凡的家庭都能在困境中望见星光,让每个像小安一样的孩子都敢相信,梦想从来都不遥远。
回望这段实习,从最初面对资料的迷茫麻木,到如今能在走访中与孩子们真诚交流,我最大的成长,是懂得了“贴近”的重量。公益从来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由一次次认真的资料审核、一场场温暖的走访、一个个被看见的心愿组成的。那些曾经让我觉得枯燥的工作,其实是在为孩子们的梦想“铺路”;那些在一线感受到的坚韧与渴望,让我更加确定,我们的努力真的能帮更多孩子不因为贫困而放弃心中的光。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这段实习让我褪去了“理论的光环”,真正走进了服务对象的生活。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在一线收获的感动与坚定,继续以专业的姿态贴近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做公益路上的“同行者”,陪更多孩子一起,走向属于他们的广阔世界。
知行合一,践公益之真
分享人:毕佳璐
我是2024级社会工作研究生毕佳璐,自今年6月中旬起在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开始我的实习旅程。回首这段时光,我从初入公益行业的懵懂新人,逐渐成长为能独立完成多项任务、逐渐理解公益运作的实践者,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更让我对社会工作与公益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热爱。
实习初期,我在基金会的财务部工作。财务工作看似枯燥,却蕴含着公益组织运作的核心逻辑。我每天面对的是密密麻麻的数字、各类发票和账本,负责对账、整理票据、核对项目资金。一开始,我常常因为一个小数点的误差反复核对半天,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影响整个项目的财务准确度。但正是这种“斤斤计较”的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公益资金管理的严谨与责任。每一笔钱都来自社会的信任,如何使用好这些资金,不仅关乎项目的执行效果,更关系到基金会的公信力。在财务部的一个月,我学会了细致与耐心,也明白了规范的财务管理是公益项目能否长远发展的基石。
七月,我调至项目部,加入“焕新乐园”项目组,工作内容变得更加多元和贴近实务。电话回访是我接触受助家庭的重要方式之一。起初,我有些忐忑,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担心自己的话语是否恰当。但随着一次次尝试,我逐渐学会了如何用温和而真诚的语气与对方沟通,倾听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一次,一位母亲在电话里向我们表示感谢,孩子因为项目的帮助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书桌,能安心写作业了。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公益不是遥不可及的理念,而是真真切切改变着一个家庭的生活。除了回访,资料审核也是我的日常工作之一。我需要仔细核对每一份申请材料,确保信息真实、完整,这个过程锻炼了我的责任心和信息处理能力。
八月是我实习中最充实的一个月,我不仅参与了常山的探访活动,还赴诸暨协助“星光计划”童鞋捐赠仪式的开展。在常山,我第一次直面受助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斑驳的墙壁上贴满了奖状,孩子们的眼神中既有羞涩也有渴望。我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聊天,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梦想。一个女孩告诉我,她将来想成为一名老师,因为老师可以“帮助更多人”。这些简单的愿望,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社会工作的信念。在诸暨的活动中,我负责带领暖场游戏,看着孩子们从最初的拘谨到后来的开怀大笑,我意识到公益不仅仅是物质的给予,更是心灵的陪伴和情感的连接。
推文撰写是我在基金会工作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截至目前,我已完成了7篇推文,并且全部得以发表。通过写作,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更学会了如何用故事传递温度、用细节打动人心。公益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发布,更是一种倡导和动员,它让更多人看到需要帮助的群体,也让公益理念深入人心。此外,我还参与了2025年度“焕新乐园”第二期项目的线上评审工作,负责整理评分表以及汇总反馈建议。我注意到,基金会对项目执行机构的评估极其严格,从机构资质、团队配置到项目设计、风险控制,每一个环节都需经过多维度考量。这让我明白,公益项目要想真正产生价值,不仅要有好的初心,还要有专业的执行力和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这段实习让我对社会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每个项目都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来指导,从需求评估、项目设计到执行监督、效果评估,都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持。公益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滋养。我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在被他人感动和教育。正如一位探访者在返程后写下的:“不是我们帮助了他们,是他们教会了我们什么是生活。”这种共情与成长,正是公益最动人的地方。在此,感谢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给予我这次实习机会,让我在这样一个充满温度与专业精神的组织中成长。同时,我也衷心感谢MSW教育中心为我们搭建了如此宝贵的实习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也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的理解。
公益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愿意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用专业和热爱,为这个世界带来多一点点温暖和改变。
MSW
图文:刘子健 廖晨 张国毅 毕佳璐
编辑:辛彩荣
审核:邬璇
来源:浙商大社工
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成立于1981年,是由浙江省妇联主管,在浙江省民政厅注册的具有公募资质的“5A级”社会组织。基金会的宗旨是“关爱妇女儿童疾苦,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发展妇女儿童事业”。自2014年专职化运作以来,以专业化为要求,目前拥有一支30人左右青春、热情、友爱、向上的专职队伍,近三年筹集爱心款物约3.7亿元,帮扶妇女儿童60余万人次。
基金会先后被全国妇联、浙江省人民政府等单位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中国妇女慈善奖之贡献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浙江省三八红旗集体”“第四届浙江慈善奖项目奖”“第五届浙江慈善奖工作奖”“第五届浙江慈善奖项目奖”“第六届浙江慈善奖楷模奖”“第六届浙江慈善奖项目奖”“第七届浙江慈善奖项目奖”“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项目金奖”“中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等荣誉,FTI中基透明指数8年满分。
用真情扶老携幼,用慈善帮弱济困,用坚守立言践行,用感恩聚力凝心。在爱与被爱的公益路上,我们需要您的支持、更需要您的参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