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一那天,老美的 “堤丰” 中导第一次在日本落脚,直接安到山口县岩国基地,这装备刚一落地,要针对谁,懂的人心里都门儿清。
转天九月十二号,山东青岛、日照外海夜空就闪过火光,一个不明飞行物当场被打下来,官方没多说什么,但老百姓却议论开,这前后脚的事,真的是巧合吗?
美国为什么要把“堤丰”这种陆基导弹搬到日本?
说白了还是自己心里没底,航母战斗群、隐身战机那些大家伙看着气势汹汹,可在中国近海他们越来越不敢随便晃悠。
问题很简单:中国手里有能针对航母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还有覆盖空域的预警机、米波雷达和远程防空导弹组成的防护网,让隐身战机也跑不掉,万一这些高价值目标出事,损失大得吓人。
所以美军琢磨出个巧招:堤丰系统就是把军舰上的 MK41 垂直发射装置卸下来,装在大拖车上,让它能在公路上移动。
成本比航母和隐身机低多了,就算被打掉也不心疼,用这种“可消耗”的装备在中国家门口扎个钉子,美军觉得划算。
从岩国基地打出去,堤丰系统的 “战斧” 导弹能飞一千八到两千公里,台湾海峡、连北京都在打击圈里,官方只说是短期演习,演完就撤走。
可别太当真,去年4月美国同样把这套系统搬到菲律宾吕宋岛,8月28日都没走,这个先例说明,美军口头说撤走只是幌子,临时部署很可能慢慢变成长期存在。
就在“堤丰”部署消息传遍全球还不到一天,山东外海就上演了一出大戏,事前很有意思,海洋部门居然给当地渔民发了短信,提醒可能会击落不明飞行物,结果大家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挑起来。
当天晚上许多人听到巨响,还有人拍到夜空中一团火球被另一颗更亮、更快的物体精准命中的画面,视频显示被击中的火球匀速飞行,而拦截物拖着长长尾迹,速度惊人,现场气氛震撼。
事后地方应急部门的回应很耐人寻味:“未收到任何有关拦截或击落飞行器的报告”,这官方“不知情”反而说明事情层级很高,地方根本管不了,可以说这完全是高等级军事演练的证据。
国际媒体也凑热闹,有外媒甚至标题写“中国击落流星”引发关注,不过很快被否认,被击中物体的速度比流星慢多了,拦截一颗真正的陨石那危险可想而知,完全不符合常理。
网上评论直接说到点子上:要是真能打下 “流星”,说明啥来袭导弹都能拦,直白点说,这次多半是远程反导测试,用模拟巡航导弹当目标,测拦截系统的准头。
山东这次拦截明显就是针对“堤丰”来的,先说道理,“堤丰”系统最厉害的武器是“战斧”巡航导弹,但它有个致命问题,飞得太慢,只有0.85马赫,是典型亚音速武器。
慢意味着从日本岩国基地发射到山东,飞1300公里至少要一个多小时,一个多小时的飞行时间,对中国现有的预警和防御体系来说,简直是奢侈的反应时间,锁定、跟踪、组织多轮拦截都完全有余裕。
慢悠悠的“战斧”在今天的防空系统面前,就像一个大靶子,几乎无处躲藏,更尴尬的是,“堤丰”的防守能力也不够。
它带的 “标准-6” 导弹主要管拦飞机和舰船,射程就两百四十公里上下,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根本挡不住,这套花了十亿美元的系统名头听着唬人,可攻防两头遇上中国,实在不顶用。
这次山东拦截干净利落,让外媒都忍不住拿来跟美军一次失败测试对比,效果一比高下立判,它清楚地向美日展示:中国的防御能力已经成熟,任何挑衅都有风险。
美国也意识到问题,开始改策略,低成本、可消耗的无人机和导弹成了重点,希望用数量优势布成火力网,日本则尴尬地被卷入其中,它允许“堤丰”部署,还积极配合美国研发高超音速武器,甚至计划引进更多“战斧”。
这种变化看似增强了实力,其实是把自己绑在美国战车上,万一冲突失控,日本领土和驻日美军基地将首当其冲,面对饱和攻击,任何防御系统都可能被压垮。
从“堤丰”部署到山东拦截,这场默默的导弹攻防秀,把西太平洋的现实摆得明明白白:中国防御严密、威慑真实,而美日布局光有声势,实际脆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