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是个特别的日子,中国对俄罗斯普通护照人员试行的免签政策正式开始了,这事儿在俄罗斯引发不少讨论,其中俄罗斯国家杜马的一位官员斯维特兰娜·朱洛娃说得挺直接,要是俄罗斯也跟中国互免签证,估计会有很多中国未婚小伙去俄罗斯找对象。
朱洛娃的这句话听着像是调侃,可背后却有现实逻辑支撑,那她为什么会这么说?这就得从中俄两国的人口结构讲起。
中国如今的男女比例长期失衡,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底中国总人口为14.05亿,其中男性7.19亿,女性6.86亿,光是性别差就有足足3300万男性多出来。
如果再把范围缩小到适婚年龄群体,问题则更加明显,以30岁为例,中国的男性未婚率是38.89%,而女性未婚率只有20.16%。
粗算一下,全国30岁左右的男性大约有750万,其中未婚的就有291万左右,而20-35这一年龄段,全国未婚男性就超过了1800万,数量十分庞大,很多农村和中小城市的年轻人想成家更是难上加难。
这就意味着,在国内找对象的竞争力异常激烈,大家都被迫卷进“房车彩礼”的漩涡,很多小伙子即便工作稳定,也常常被现实条件拒之门外。
而我们北方的邻居俄罗斯,人口结构正好和咱们形成了“互补”。
根据俄罗斯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初,俄罗斯全国大约有6810万男性,7860万女性,女性整整比男性多出了整整1050万人。
因为受二战伤亡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俄罗斯男性的平均寿命普遍比女性短,再加上社会结构的问题,俄罗斯的女性数量一直多于男性。
这种人口差异导致俄罗斯有不少单身女性,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城市,女孩们适龄未婚的比例比较高。
于是中俄两国人口上的“互补性”,就让一些人产生了想法——是不是可以跨国找对象?
但是人口数据只能说明一种可能性,现实中能不能走到一起,还得看观念的变化。
早些年,俄罗斯的姑娘对中国男人的兴趣并不大,那时候的她们更向往欧美生活,觉得西方国家条件好,生活方式新潮。
但时代在变化,自从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和欧美国家的关系迅速恶化,想要去欧洲留学和移民都变得相当困难,这就让很多俄罗斯人不得不重新考虑交流的方向。
中国这十几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自2008年以后,中国的经济一路高歌猛进。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制造业和消费体系非常发达,花同样的钱在中国能买到更丰富的商品和服务。
这让不少俄罗斯人对中国产生了兴趣,有人来中国读书,旅游或者干脆直接定居,接触的多了,他们发现中国人很友好,一点也不排外,而且中国男性身上也有一些让他们意外的优点。
在俄罗斯,男性普遍酗酒成瘾、脾气暴躁、不爱干家务,对老婆孩子也不太上心,但当俄罗斯女性接触到中国男生时,发现都很勤快、还会做饭,愿意帮着带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也很强。
慢慢的,这种反差逐渐改变了她们之前对中国男性的观念,去年俄罗斯最大的婚恋网站Mamba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42%的适龄俄罗斯女性愿意和中国男性交往。
由此可见,中国男性在俄罗斯女性心目中的形象,正在从陌生变成可靠顾家,甚至带着点新鲜感。
有了这种心理转变,跨国婚恋就不仅仅是新闻里的个案,而是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
可再怎么说,如果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跨国交往的门槛依旧很高。
以前要想去俄罗斯,首先得准备一大堆材料,还要担心被拒签,手续复杂、周期漫长,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但现在中国已经对俄罗斯开放了免签,如果未来俄罗斯也对中国开放,那就意味着中国人可以更轻松的去俄罗斯,买张机票说走就走,旅游和交友也更顺畅。
从旅游数据也能看出趋势,免签政策实施后,莫斯科至中国的航班搜索量一度暴涨近四倍,这说明双方民众的交流意愿都很高,要是真实现互免,这种势头大概率会更猛。
而在这种频繁往来中,跨国婚姻的数量自然也会上升。
就拿黑龙江黑河市来说,黑河和俄罗斯隔江相望,中俄跨境交流频繁,根据当地民政局数据显示,近几年中俄跨国婚姻登记数量呈现明显上升。
光是今年前8个月登记的数量就有236对,已经超过了去年一年的总量。
别看数量并不多,但你要知道黑河的人口才只有十几万,放在全国范围内,增长幅度才是关键。
当然,浪漫的背后也有现实问题。
饮食习惯是第一个难点,俄罗斯人习惯吃冷食、重奶油,而中国人讲究热菜热汤,口味多变,这些小事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就是矛盾的源头,需要双方慢慢磨合。
语言和价值观也是个问题,平常聊天靠翻译软件还行,但要讨论育儿、养老这些深层次的话题,就必须要有更有的沟通,否则一旦理解不到位,很容易影响感情。
还有更现实的问题,婚后在哪定居?在中国,俄罗斯配偶可能要面对远离故土的不适应。
在俄罗斯,中国一方可能遇到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的落差,再加上父母养老、孩子教育,都是绕不开的现实。
朱洛娃的话听起来像是调侃,但仔细分析人口数据和现实环境,确实有一定道理。
中国庞大的未婚男性群体,俄罗斯相对较多的单身女性,加上免签政策的推动,跨国婚恋很可能会迎来一波小高峰。
这背后不只是浪漫故事,也是中俄民间交流越来越紧密的体现,未来十年,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中俄家庭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圈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