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小心!你的口腔健康可能正在被“甜蜜”偷袭

0
分享至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蒋楚剑 李贤

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实施,原“全国科普日”升级为“全国科普月”,标志着我国科普工作迈入制度化、常态化、全民化的新阶段。这场全民科学盛宴,不再局限于一日一地,而是以更宏大的格局、更丰富的形式、更深入的触角,将科学的种子播撒至城市街巷、乡村田野、校园课堂与数字云端。

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全国科普月活动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科普教育基地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将联合武汉大学口颌面系统重建与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在9月广泛开展系列特色科普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形式普及科学知识,构建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盛宴”。本次科普直播,也是该基地系列特色科普活动之一。

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今年“全国爱牙日”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减糖控体重 护牙促健康”。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识别游离糖,控制游离糖的摄入?针对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9月15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名医来了》直播栏目特别邀请到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中华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台保军教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主任医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委会委员刘畅为广大网友答疑解惑,该场视频公开课吸引了超过30万网友在线观看。点击回看直播


直播现场(通讯员李贤 摄)

警惕“甜蜜陷阱”!专家支招如何识别游离糖

“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常说的致龋糖是游离糖,它藏在不少食物里。”台保军教授开篇便点明核心。日常饮食中的糖并非“一刀切”,而是明确分为非游离糖与游离糖两类:非游离糖天然存在于完整水果、牛奶、谷薯类及新鲜蔬菜中,被食物细胞紧密“锁住”,释放速度缓慢,对牙齿的刺激性和伤害性较小;游离糖则是需要重点警惕的“健康隐患”,既包括生产、烹调或食用时额外添加的糖,如饮料、糖果中常见的高果糖浆、白砂糖等,也涵盖存在于果汁、蜂蜜中的糖。值得注意的是,完整水果中的糖分因被植物细胞壁包裹,属于非游离糖,但一旦榨成果汁,细胞壁结构被破坏,糖分便会瞬间释放,摇身变为需要警惕的游离糖。

台保军教授形象地将游离糖比作“直达快车”:它在体内吸收快、供能快,却也容易被口腔细菌当作“养分”利用,进而诱发龋齿,同时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额外能量负担。刘畅教授进一步补充,游离糖的“重灾区”远不止糖果、巧克力这类肉眼可见的“明糖”,更多“隐形糖”藏在生活细节中:一瓶常见的汽水约含30至40克糖,糕点、饼干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大量糖来改善口感,如蜂蜜、番茄酱等调味品,甚至部分宣称“健康”的冲调品,如黑芝麻糊、藕粉等,为了提升风味也会暗藏不少游离糖。

如何精准识别这些“隐形糖”?台保军教授给出了实用建议:购买包装食品时,务必养成查看“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的习惯。在配料表中,成分按含量从高到低排序,若白砂糖、糖浆、蜂蜜、浓缩果汁等成分排在前几位,说明该产品的游离糖含量较高;而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项下的“糖”含量,可直接帮助估算单次摄入的糖量。结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人每日游离糖摄入量应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2岁以下幼儿则应完全避免摄入游离糖。

吃糖“频率”比“总量”更伤牙?游离糖危害不止龋齿

“游离糖致龋是一个经典的细菌代谢过程。”刘畅教授详细拆解了游离糖伤害牙齿的机制:口腔内的致龋菌会将游离糖当作“主要食物来源”,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酸,逐渐导致牙釉质脱矿。在龋齿早期,牙釉质表面会出现白垩色斑块,此时的脱矿损伤仍处于可逆阶段;但如果未采取干预措施,脱矿持续进行,牙釉质结构会被彻底破坏,最终形成不可逆的龋洞,只能通过充填治疗修复。

更易被忽视的是,吃糖的“频率”对口腔健康的影响远大于“总量”。台保军教授强调,每次摄入含游离糖的食物后,口腔内的pH值会迅速下降至5.5以下(这是牙釉质开始脱矿的临界值),引发一次“酸攻击”;尽管唾液具有缓冲酸性、促进牙齿再矿化的能力,但将口腔pH值恢复到正常水平,通常需要30分钟至1小时。若将等量的糖分拆分成多次摄入,牙齿就会反复遭受“酸攻击”,持续处于脱矿状态,根本没有足够时间修复。

游离糖的危害绝非仅限于口腔,还会对全身健康造成连锁影响。刘畅教授指出,游离糖仅能提供“空热量”,长期过量摄入易导致能量过剩,进而引发超重、肥胖;同时,游离糖在体内吸收速度快,会导致血糖波动,长期大量摄入会迫使胰腺持续高强度分泌胰岛素,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此外,过量糖摄入还会升高血压、导致血脂异常,并促进体内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婴幼儿而言,频繁接触含糖饮品不仅极易引发“奶瓶龋”,还会影响味觉发育,使其过早偏爱甜食,增加未来超重、患代谢疾病的风险。

不同年龄段人群受游离糖的影响也存在明显差异。刘畅教授进一步分析,婴幼儿和儿童是龋齿的高危人群,一方面乳牙的牙釉质更薄、矿化程度更低,抗酸能力远弱于恒牙,另一方面他们的饮食习惯和口腔清洁能力较差,双重因素导致龋风险升高;青少年因偏爱碳酸饮料、加工零食,且口腔护理可能不够及时,成为龋病的另一高发群体;老年人则因年龄增长出现牙龈退缩、牙根暴露,牙根面龋的风险显著增加,再加上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能力下降,龋齿进展速度也会加快。

吃完甜食别马上刷牙!权威指南教你全方位控糖护牙

如何科学“减糖护牙”?刘畅教授提出“三少原则”:少加糖,烹饪、冲饮时不额外加糖,吃完整水果而非果汁;少频次,尽量在正餐时吃甜食,两餐间隔2-3小时不碰含糖零食、饮料,喝酸性饮料用吸管;少摄入,用白开水、无糖茶替代含糖饮料,选原味酸奶、无糖坚果当零食。甜食后的即时护理同样关键,吃完甜食后可立即用清水或无糖漱口水漱口,快速稀释口腔内的糖分与酸度;若条件允许,最好等待半小时后再刷牙,避免刚摄入糖分后,牙釉质处于脱矿脆弱状态时,刷牙会加剧牙齿磨损。

刘畅教授进一步补充,日常口腔护理中,含氟牙膏是预防龋齿最有效、经济的工具,其含有的氟化物能促进牙齿再矿化,增强抗酸能力;对于儿童、老年人等龋齿高危人群,还可在牙医指导下使用含氟漱口水、氟保护漆,强化防龋效果。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是守护口腔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台保军教授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年应进行1-2次口腔检查,并配合1次洁牙(去除牙结石、牙菌斑);儿童需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开始看牙医,此后每3-6个月检查一次,便于及时监测牙齿发育情况、评估龋病风险;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因口腔自洁能力较弱或全身疾病影响口腔健康,需遵医嘱缩短检查间隔,通常每3-6个月检查一次。

“减糖护牙不是短期任务,而是一项高回报率的健康投资。”台保军教授最后呼吁,大众应主动学习游离糖识别方法,将“三少原则”融入日常饮食,搭配科学的口腔护理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真正实现口腔与全身健康的双重守护。刘畅教授也特别提醒,除了控制游离糖外,还需警惕碳酸饮料、柠檬汁等酸性饮品对牙釉质的直接腐蚀,全方位降低牙齿损伤风险。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五十年代杀了多少地主恶霸?难道五六十年代还不如解放前吗?

五十年代杀了多少地主恶霸?难道五六十年代还不如解放前吗?

棠棣分享
2025-09-17 10:09:06
民生调查|跑了上海20多家店,“卖不完”的面包去哪了?

民生调查|跑了上海20多家店,“卖不完”的面包去哪了?

上观新闻
2025-09-18 11:28:07
上海市崇明区政协副主席张荣被查

上海市崇明区政协副主席张荣被查

新京报
2025-09-18 11:08:09
最近,杭州业主掀起了一场暴动

最近,杭州业主掀起了一场暴动

大碗楼市
2025-09-17 08:06:43
江苏女富豪斥资22.18亿元,溢价超270%纯现金买下这家IPO失败企业!后者承诺3年赚5.5亿元

江苏女富豪斥资22.18亿元,溢价超270%纯现金买下这家IPO失败企业!后者承诺3年赚5.5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01:17:02
台风预计明日在广东中东部沿海登陆!局部特大暴雨来袭→

台风预计明日在广东中东部沿海登陆!局部特大暴雨来袭→

鲁中晨报
2025-09-18 13:35:05
唏嘘!全红婵被体型反噬,博主:大概率半退役,陈芋汐未来天花板太高

唏嘘!全红婵被体型反噬,博主:大概率半退役,陈芋汐未来天花板太高

小椰的奶奶
2025-09-18 08:09:46
宋春丽、邓超、郭晓冬,被点名

宋春丽、邓超、郭晓冬,被点名

极目新闻
2025-09-18 11:47:24
❓杨一鸣晒某女性微信截图:你是个女的别这样不要脸好吗

❓杨一鸣晒某女性微信截图:你是个女的别这样不要脸好吗

懂球帝
2025-09-18 12:58:41
知名王晶曝温兆伦猛料,温兆伦怒斥王晶造谣,喊话王晶:积点口德

知名王晶曝温兆伦猛料,温兆伦怒斥王晶造谣,喊话王晶:积点口德

小咪侃娱圈
2025-09-18 10:53:10
林徽因落选的国徽方案,网友看后感叹:审美确实一绝,但真不合适

林徽因落选的国徽方案,网友看后感叹:审美确实一绝,但真不合适

抽象派大师
2025-09-17 14:41:51
国防部长董军:让矛盾纠葛、兵戈相向回归为生死与共

国防部长董军:让矛盾纠葛、兵戈相向回归为生死与共

环球网资讯
2025-09-18 12:00:14
4-0!3-1!欧冠狂欢夜:利物浦绝杀马竞 拜仁掀翻切尔西 巴黎狂胜

4-0!3-1!欧冠狂欢夜:利物浦绝杀马竞 拜仁掀翻切尔西 巴黎狂胜

侃球熊弟
2025-09-18 03:48:16
澳巴同盟条约谈崩,有人责怪中国,巴总理:放尊重点,中方是朋友

澳巴同盟条约谈崩,有人责怪中国,巴总理:放尊重点,中方是朋友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09-18 09:02:02
贾国龙携26位同行发视频回应危机,产业协会发声助力西贝

贾国龙携26位同行发视频回应危机,产业协会发声助力西贝

花心电影
2025-09-18 11:03:33
杨毅力挺西贝:你们老百姓嫌预制菜贵,可以不吃啊

杨毅力挺西贝:你们老百姓嫌预制菜贵,可以不吃啊

花心电影
2025-09-18 13:37:16
大陆女子游香港,买桃说了5句普通话被老板骂,玩两天被歧视两天

大陆女子游香港,买桃说了5句普通话被老板骂,玩两天被歧视两天

削桐作琴
2025-09-16 20:58:17
江苏公布2025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江苏公布2025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现代快报
2025-09-18 10:36:04
为什么WTO很少被提起了?中国入世谈判花了15年,如今几乎被架空

为什么WTO很少被提起了?中国入世谈判花了15年,如今几乎被架空

云舟史策
2025-09-18 07:39:35
乾隆灭掉准噶尔,屠尽男丁灭族,对当时的世界造成了极大的震撼?

乾隆灭掉准噶尔,屠尽男丁灭族,对当时的世界造成了极大的震撼?

铭记历史呀
2025-09-17 17:52:21
2025-09-18 15:04:49
极目新闻 incentive-icons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
315693文章数 9385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头条要闻

女子买辆二手奔驰车惹怒提车中心员工:我要让她坐牢

头条要闻

女子买辆二手奔驰车惹怒提车中心员工:我要让她坐牢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娱乐要闻

杨丞琳庆祝结婚6周年,与李荣浩撒糖

财经要闻

美联储重启降息!新任理事投了反对票

科技要闻

DeepSeek称R1训练费200万,不依赖蒸馏对手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旅游
游戏
数码
艺术
军事航空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猎魂世界:光速滑跪辟谣?这次的SP风波真就小米平台背大锅了?

数码要闻

Meta的尴尬时刻:首款带屏AI+AR眼镜发布却两度“翻车” AR热潮会否开启?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军事要闻

哈马斯高层在多哈遇袭后首次现身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