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特点
KRAS G12C 突变伴TP53突变、胸膜转移,二线靶向治疗、戈来雷塞、超长PFS获益、序贯治疗
二、确诊时诊断
基本情况:男性,67岁,2019年2月曾行肺癌根治术,术后TNM分期为T4N1M0 IIIA期,现因左上肺癌术后1年余复发入院,体查:左上肺呼吸音稍低,未闻及啰音,余无特殊。
辅助检查: 2020年7月27日CT示:左上肺Ca术后改变,左肺门软组织结节,复发可能性大,纵隔淋巴结及左心膈角区软组织结节较前增大,左侧胸腔积液可能,右上肺慢性炎症大致同前(图1)。
图1:初诊时CT检查结果(2022年7月27日)
最终临床诊断:左上肺原发性支气管腺癌 rT3N3M1a IVa期(伴胸膜转移)
KRAS p.G12C 突变丰度 40.06% ,TP53 p.R196G 突变丰度25.67%
系统性治疗&疗效评估
2020.8.11
一线治疗:诱导治疗: SCT510/贝伐珠单抗+紫杉醇+卡铂,治疗5个周期
维持治疗: SCT510/贝伐珠单抗,治疗18个周期
2020年8月11日 – 2022年3月16日
2020.9.24
第一次疗效评估:2020年9月24日复查评估最佳疗效:PR
影像学提示靶病灶PR ,胸膜转移性病变PR (图2)
图2:一线治疗2周期后影像学检查结果(2020年9月24日)
2022.3.16
复查结果:持续治疗直至2022年3月16日(治疗23周期后),复查CT显示:1.左上肺Ca术后改变,左肺门区肿块较前增大,纵隔及右肺门小淋巴结同前。2.右上肺慢性炎症同前。提示疾病进展(PD)(图3)
图3:一线治疗23周期后影像学检查结果(2022年3月16日)
2022年3月16日患者因疾病进展出组,一线PFS长达20月。
二线治疗:靶向治疗
JAB-21822(戈来雷塞)
2022年3月16日 – 2024年7月10日
2022.5.4
第一次疗效评估:2022年5月4日复查评估最佳疗效:靶病灶缩小83%,达到PR ,且未发生≥3级的不良事件。CT显示:1.左上肺Ca术后改变,左肺门区肿块较前明显缩小,纵隔及右肺门小淋巴结同前。2.右上肺慢性炎症同前(图4)
图4:二线治疗2周期后影像学检查结果(2022年5月4日)
2024.7.10
复查结果:持续治疗直至2024年7月10日(治疗28个月后),复查CT显示:左上肺癌术后改变,右上肺及左残肺炎症较前进展,纵隔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同前;双肺多发转移瘤部分与实变之肺组织分界不清(大小无法准确测量);双肺囊腔型病灶同前;左侧少量胸水同前。提示PD(图5)
图5:二线治疗28个月后影像学检查结果(2024年7月10日)
2024年7月10日患者因疾病进展出组,二线PFS长达28月。
三线治疗:免疫治疗
IMMH-010(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2024年8月2日 – 2024年10月23日
2024.10.23
第一次疗效评估:2024年10月23日复查评估疗效:PD 。GCP平扫+增强CT显示: 1.左上肺癌术后改变,左残肺实变影范围较前稍增大伴强化不均,考虑转移瘤可能,请结合临床;纵隔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同前;双肺多发转移瘤较前增大、增多(图6)
图6:三线治疗后影像学检查结果(2024年10月23日)
2024年10月23日因进展出组,三线PFS为3个月。
四线治疗:
HRS-7058单药(KRAS G12C抑制剂)
2024年11月14日 – 2024年12月24日
2024.11.27
第一次疗效评估:2024年11月27日复查评估最佳疗效:PR 。GCP平扫+增强CT 显示:1.左上肺癌术后改变,左残肺实变影范围较前缩小;纵隔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较前稍增大;双肺多发转移瘤较前缩小;双肺囊腔型病灶同前;左侧少量胸水较前增多,右侧少量胸水较前增多(图7)
图7:四线治疗后第一次影像学检查结果(2024年11月27日)
2024.12.24
复查结果:持续治疗直至2024年12月24日,GCP平扫+增强CT显示:1.左上肺癌术后改变,左残肺实变影范围较前增大;纵隔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同前;双肺多发转移瘤较前稍增大。提示PD(图8)。至2025年3月17日,患者不幸逝世。
图8:四线治疗后第二次影像学检查结果(2024年12月24日)
三、病例小结
在该病例中,患者二线治疗所使用的JAB-21822(戈来雷塞)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的共价口服KRAS G12C抑制剂,该药物在携带KRAS G12C突变的实体瘤(主要为NSCLC)患者中已显示出显著疗效1。2025年5月22日,NMPA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枸橼酸戈来雷塞片上市,为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的KRAS G12C 突变型的晚期NSCLC成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2。一线治疗使用的SCT510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是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的生物类似药,已于2023年6月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NSCLC3。三线治疗中使用的IMMH-010是一种口服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当前正在开展其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4。此外,四线治疗中使用的HRS-7058 是一种新型、高效、选择性的小分子共价抑制剂,拟用于治疗 KRAS G12C 突变的晚期实体肿瘤5。
专家点评
该患者为67岁男性,诊断为KRAS G12C突变IVa期NSCLC伴胸膜转移,与KRAS G12C突变中国患者流行病学数据多见于男性一致。患者术后一年复发,符合KRAS G12C突变NSCLC预后不佳特点,患者虽然未做PD-L1表达,但从三线免疫治疗快速进展看,估计是低表达或者不表达,患者一线接受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符合当下CSCO NSCLC诊疗指南中针对IV期伴KRAS G12C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推荐,也可能是最佳治疗选择6。在一线治疗进展后,患者又非常幸运入组了KRAS G12C抑制剂JAB-21822临床研究,我们发现患者靶病灶PR,缩小83%达到深度缓解,且安全耐受性良好,在持续治疗28个月后出现疾病进展,遗憾出组,但其二线超过2年的PFS远远超过传统多西他赛3.4个月7。
这个病例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患者在JAB-21822治疗耐药后,又接受了另一种KRAS G12C抑制剂HRS-7058治疗,虽然快速进展,也观察到了肿瘤缩小。提示对于KRAS G12C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不同靶向药物的序贯使用是值得探索的治疗策略,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患者在三线和四线治疗中均出现快速进展,提示我们需进一步优化耐药后续治疗策略。
对于KRAS G12C突变晚期肺癌患者,靶向治疗为患者带来了质的生存改善,戈来雷塞作为一个改构的KRAS G12C抑制剂,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未来我们有许多探索需要努力,如靶向药物耐药机制8、联合治疗模式的探索9、并根据个体基因组学动态调整治疗策略10,这些将是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方向。
点评专家简介
邬麟教授
湖南省肿瘤医院
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GCP肿瘤专业负责人、胸内二科主任
湖南省肺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
主持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200 余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部分成果发表在Lancet、JAMA、Lancet Oncology、JCO、JTO、Nature Communications、BJC等著名国际期刊。
担任中国抗癌协会(CACA)老年肿瘤专委会副主委,CACA肿瘤内科专委会副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老年肿瘤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促会肿瘤舒缓治疗学分会副主委,CSWOG肺癌专委会候任主委,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委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内科专委会委员,CSCO理事,CACA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常委、原发灶不明及多原发癌专委会常委,CSCO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罕见肿瘤专家委员会常委,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肿瘤防治分会理事长,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委会主委,湖南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副会长,湖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副主委等多个学术任职。
病例分享专家
徐礼 教授
湖南省肿瘤医院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部内二科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科学博士,中南大学硕士生导师
湖南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
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第二届肿瘤防治分会理事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湖南省临床医疗技术引导创新项目课题一项,湖南省卫健委课题一项
主持湖南省内多中心IIT临床研究一项,作为研究者参与多项I-III期国内及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10余篇
擅长肺癌、食管癌、胸腺癌等胸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1.Shi Y, et al. Nat Med. 2025 Mar;31(3):894-900.
2.https://www.nmpa.gov.cn/zhuanti/cxylqx/cxypxx/20250522153543146.html
3.贝伐珠单抗注射液(CXSS2200040)申请上市技术审评报告
4.https://synapse.zhihuiya.com/drug/26dd10dce69e42f9bbdffa0c420ec05c?csrfToken=
5.https://stockn.xueqiu.com/SH600276/20250414676907.pdf
6.2025 CSCO NSCLC诊疗指南
7.Gray JE, et al. Lung Cancer. 2023 Jul;181:107260.
8.Morimoto K, et al. Cancer Lett. 2024 Apr 10;587:216692.
9.Ito M, et al. Cell Commun Signal. 2025 May 11;23(1):220.
10.Tamiya Y, et al. Lung Cancer. 2023 Feb;176:103-111.
文章来源:梅斯肿瘤新前沿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肿瘤领域资讯参考,促进专业交流。内容仅供信息交流,不可替代专业医疗指导,亦非诊疗建议。 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内容均已标注来源及作者。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