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6日,联合国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独立国际调查委员会发布报告,认定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对巴勒斯坦人犯下种族灭绝罪行。此罪名的认定有何影响?历史上还有过哪些“种族灭绝罪”案例?
“种族灭绝”——这词儿一甩出来,谁还坐得住?联合国报告直接把以色列摁在加沙的炮火上盖章,你说这能是小事儿?——Genocide,可不是键盘侠嘴里的“灭绝人性”那么轻飘,它可是1948年《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第五条里白纸黑字钉死的五大红线:杀成员、毁身体、绝生计、阻生育、抢娃走。
现在报告一列,killing、serious harm、destruction of conditions、preventing births——四条全中,唯一空着的“抢娃”也不是不想,是加沙娃被海陆空铁桶围着——往哪儿走?自己飞吗?
调查组这两年把卫星图、医疗单、幸存者哭腔、口岸GPS轨迹全塞进数据库,他们还是挺认真做事的——有人也顺手算一把:2023年10月至今,四万多条命,七成是妇孺;医院被炸掉九成;联合国粮农说90%人口踩着“极端饥饿”红线;每干掉1名哈马斯,顺手带走5.7个平民,里头还含1.3个儿童——这斜率平滑得吓人,以色列管这叫“误伤”?脸呢?
——更搞笑的是,以色列高层自己给报告递刀:部长的放话,议员的叫嚷,军方大佬的狂言——这些金句罪证被报告逐条剪进同位语从句,钉在“灭绝意图”那一栏,想甩都甩不掉。
ICC早前就甩过逮捕令,如今这份实锤递上去,南非立马能拿新证据去ICJ升级“强制措施”——轻则冻海外账户,重则把卷宗甩进安理会,到时候,经济封锁甚至蓝盔进场都写在菜单上——虽然华盛顿的否决票大概率候着,可把球踢到聚光灯下,就是让老美在全球直播里表演“双重标准”,这画面,谁看了不麻?
而报告里那句“以色列当局最高层策划了近两年的种族灭绝运动”,更不是随口说的。
他们巧妙引用了以色列多名高官的公开言论——比如有部长说“加沙将变成无人区”,有议员主张“封锁一切,包括水和电”,还有军方人士称“要让加沙倒退一百年”。
这些话,放在《公约》框架下,就是“证明存在灭绝意图”的关键证据。国际法上讲究“言论+行为”双重印证,现在两者都齐了。
那历史上有类似案例吗?——有。最著名的当然是卢旺达大屠杀,1994年,短短百日,80万人被杀,国际社会事后承认“未能及时识别种族灭绝意图”。
还有前南斯拉夫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国际法庭最终裁定为种族灭绝。再近一点,2018年联合国调查团也认定缅甸军方对罗兴亚人实施了“种族灭绝行为”,包括大规模杀戮、性暴力、焚烧村庄等。
你看,这些案例如出一辙:都是系统性暴力、高层默许甚至鼓动、针对特定族群的生存基础进行摧毁。
可问题又来了——认定了,然后呢?卢旺达的凶手后来被国际法庭审判,但那是十年后的事;斯雷布雷尼察的主犯至今还在服刑;缅甸的案子,国际法院下了命令,但执行?难如登天。
为什么?因为国际法没有“警察”。它靠的是成员国执行,靠安理会推动。而以色列背后站着谁?——美国。过去几十年,美国在安理会一口气否决了十几次针对以色列的决议。这次呢?恐怕也不会例外。
所以你看,这种认定,更像是“历史定论”而非“即时制裁”。
它不立刻带来逮捕,但它把名字钉在了耻辱柱上。未来的教科书里,会写:“2025年,联合国认定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
后代人回看这段历史,不会再有“双方各执一词”的模糊空间。这份报告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沉默。它不是判决书,但它是指控书;它不能立刻带来正义,但它为正义铺了路。
就像当年对纳粹的纽伦堡审判,不是战争刚结束就开庭的,而是等尘埃落定后才启动。历史的清算,往往来得晚,但从不缺席。
——所以别小看这份报告。它不是终点,甚至不是高潮,但它是一声清晰的呐喊:你们做的事,全世界都看见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