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指导临床医生在确保妇科肿瘤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更妥善地保护患者生育力,健康报于9月10日推出守护妇科肿瘤患者生育力系列报道。上一期聚焦子宫内膜癌患者生育力保护问题,本期将对宫颈癌治疗中的生育力保护治疗(简称“保育治疗”)方法进行介绍。
子宫颈(简称“宫颈”)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特殊,具有重要的防御感染、生殖、分泌和分娩作用。它不仅是胎儿在母体内健康成长10个月的“守护神”,为胎儿的发育提供安全保障,还是新生命诞生的“第一通道”。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HPV对人体皮肤和黏膜存在高度亲嗜性,宫颈是其主要感染位置之一。既往研究表明,高危型HPV感染自然进展为宫颈癌一般需要约十年时间。然而近年来,宫颈癌发病低龄化趋势逐渐明显。
宫颈癌年轻化趋势明显
统计显示,我国宫颈上皮内病变(CIN,宫颈癌前病变,分为3级)患者每年新增约100万人。2021年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全国城乡宫颈癌重点发病人群是25~45岁女性。更有研究指出,宫颈癌发病率自20岁后开始上升,首发年龄高峰集中在25岁,确诊患者的最小年龄仅为17岁。
CIN2~3级常规需进行宫颈锥切手术。该手术虽能降低宫颈癌发生率,但易增加流产风险,且手术本身易导致出血、宫颈管粘连和狭窄的风险增加。早期宫颈癌也需要进行根治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治疗,进而导致年轻女性患者彻底失去做母亲的权利。
保留生育力逐渐受到重视
随着宫颈疾病发病年轻化,目前,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正朝着更加精准、微创、人性化和个体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尤其是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相关指南也给出了保育治疗具体建议。
2022年版宫颈癌诊疗指南指出,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早期、无淋巴结转移的年轻宫颈癌患者,可施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
例如,对于ⅠA1期无LVSI(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可施行切缘阴性的宫颈锥切术,如病变范围广须行宫颈切除术。对于ⅠB1期(<2厘米)患者,要采用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不过,对于ⅠA2~ⅠB1期伴LVSI及ⅠB2期的患者是否可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目前尚无统一结论,医患需慎重考虑。
具体来看,无论是指南还是临床实践,对于有生育要求的CIN1级患者,均不建议进行宫颈锥切术。由于临床实践表明有50%的CIN2级年轻患者可在2年内出现疾病回退或降级,因此,对于有生育要求的CIN2级患者,仍然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目前,笔者团队已成功为上百名ⅠB期宫颈癌患者实施宫颈根治性切除术和淋巴结切除术,保留子宫体和卵巢,其中多名患者已成功孕育健康宝宝。
新技术提供更多保育治疗途径
新型HPV筛查和分流工具随着免疫时代的到来,宫颈癌这一致病因素(HPV感染)最为明确的肿瘤的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宫颈癌的精准筛查和风险等级分流评估对于提升疗效至关重要。迄今为止,我国已批准数个HPV新型筛查和分流技术试剂盒,有利于提高宫颈癌筛查准确度。
高危型HPV基因整合入人基因组DNA序列是导致子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分子基础。合理应用新的高通量病毒基因整合检测技术,可助力实现对高危HPV阳性者的精准分流评估和风险分层管理。
据此,笔者团队依托二代测序技术,成功研发新型试剂盒,对HPV的DNA进行捕获,不仅能判定14种高危亚型HPV感染情况,还可提前“预知”病程发展,对宫颈癌前病变进行风险评估。目前,该试剂盒已获批进入我国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有望今年获批上市。
新型治疗性疫苗目前,HPV感染尚无特效治疗药物。HPV治疗性疫苗内含HPV高特异性免疫原,进入人体后可产生特异靶向免疫细胞,全身“追杀”受HPV感染的细胞,进而清除病灶和HPV。我国人群与外国人群的HPV感染谱明显不同(我国以HPV16、HPV52、HPV18、HPV58为主),而目前市场在研的HPV治疗性疫苗主要针对HPV16和HPV18,尚无针对我国人群感染率最高的HPV52和HPV58的在研产品。
为此,笔者团队利用腺病毒载体专利技术,设计和构建了两种新型腺病毒载体HPV治疗性疫苗(KDTV001和KDTV002)。这两款产品可实现对我国最常见HPV型别和最高危HPV型别的全覆盖。
其中,KDTV001(靶向HPV16、HPV18和HPV52)目前已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开展临床试验。入组患者大部分实现了“HPV病毒转阴”和“病灶清除”两大核心治疗目标。KDTV002(靶向HPV58、HPV31、HPV33、HPV45)目前也进入研发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KDTV001临床试验入组的第一名患者今年25岁,在孕前检查时发现HPV16阳性,宫颈活检提示CIN2级。由于病变范围较大,患者面临着是否宫颈锥切的困扰。经过充分的阴道镜评估和病理会诊,加上患者及家属保育意愿强烈,研究团队认为其符合入组条件。该患者接受了2针KDTV001注射治疗。3个月复查提示HPV转阴,病灶消除。
目前,该患者正在观察期中,再过6个月就可以正常备孕。
溶瘤病毒溶瘤病毒(OV)是一类能选择性感染和杀伤肿瘤细胞的病毒,具有特异性复制能力,能激发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为使早期宫颈癌患者免于化疗和子宫切除,笔者团队开展了溶瘤病毒KD01和KD02研发,并始终坚持一人一策个性化治疗原则。其中,KD01目前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
宫颈虽小,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宫颈疾病患者,临床医生应当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在确保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生育力,避免因宫颈问题而影响患者的生育梦想。
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科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李飞 主任、主任医师 高庆蕾
编辑:夏海波 于洋
校对:杨真宇
审核:李诗尧 徐秉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