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健康报社主办的2025年度“妇幼健康看中国”宣传推进活动——妇科肿瘤规范化诊疗系列交流会在安徽省蚌埠市召开。会上,围绕妇科肿瘤领域的热点与难点,多位业内专家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旨在促进妇科肿瘤诊疗技术提升和规范化发展。
安徽妇幼健康水平大幅提升
安徽省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副主任倪泽刚指出,监测数据显示,安徽全省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多项指标优于全国水平。2021—2024年,全省完成宫颈癌筛查298万人次,完成乳腺癌筛查102.87万人次。孕产妇与儿童保健服务的覆盖率、系统管理率呈逐年上升态势,妇幼保健整体指标表现良好。通过对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妇幼保健工作的持续关注与改进,妇幼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大幅提升,城乡间的差别明显缩小。
谈及未来妇女儿童健康工作思路,倪泽刚指出,一是加强推进省级妇幼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全省妇幼信息“一张网”,提升数据完整率、准确率。2025年,安徽省数据资源局批准同意安徽省妇幼健康信息平台升级改造项目,目前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并将省级平台和国家平台进行对接,推动长三角妇幼健康信息互联互通。二是加快推进省妇幼保健院建设,经省卫生健康委批准,依托省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省儿童医院,共建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三是发挥“云上”妇幼作用。通过“云上”妇幼,推动全省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救治工作,建立新的转诊会诊方式;做好便捷、安全、专业的服务,提升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水平。
抗血管生成药物不可或缺
会议主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孔北华指出,妇科肿瘤治疗已从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进入到分子诊断、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精准医学新时代。这些年,抗血管生成治疗在妇科肿瘤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代表性药物贝伐珠单抗在妇科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成为不可或缺的治疗选择。
会议主席、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妇科主任李玉芝表示,卵巢癌一直是妇科肿瘤中的“顽疾”之一,虽然它的发病率不是最高,但是预后较差。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卵巢癌患者五年生存率正在提升,在一些妇科肿瘤防治中心,卵巢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50%以上。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跟规范化诊疗密不可分。卵巢癌的一线治疗尤其要重视初始治疗的评估。
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主任医师李艳芳主持的专题研讨环节,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苏方分享了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会议上关于卵巢癌诊疗的研究进展。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妇科带组组长刘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妇科带组组长齐文彩、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秘书万苏围绕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刘健表示,对于特殊类型的卵巢癌患者特别是肠细胞根部有肿瘤的患者来说,手术很难将肿瘤完全清理掉,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可以让患者获益。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可能延迟患者耐药的发生。在应用贝伐珠单抗进行治疗时,要遵循其适应证,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的用药剂量方案。齐文彩表示,抗血管生成药物是目前妇科肿瘤治疗的基石,在三大妇科肿瘤特别是卵巢癌一线和复发患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子宫内膜癌、宫颈癌治疗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子宫内膜癌二线治疗,免疫治疗加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是标准治疗方案。万苏对三大妇科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主要的临床试验结果进行了梳理,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常规化疗加上免疫靶向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使用标准剂量获益最佳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周颖主持的专题研讨环节,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方治就使用标准剂量贝伐珠单抗治疗妇科肿瘤进行分享。方治表示,近年来,包括抗血管生成治疗(如贝伐珠单抗)在内的新治疗手段的出现,使得卵巢癌的预后出现质的飞跃,而贝伐珠单抗15毫克/公斤方案正是这种治疗飞跃必不可少的驱动力。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了贝伐珠单抗15毫克/公斤方案的治疗优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妇科陈雨、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妇科副主任李志芳、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综合病区王瑜进行讨论。
陈雨表示,贝伐珠单抗15毫克/公斤的用药剂量基于全球高水平循证医学证据,其疗效和安全性经过验证,要将不良反应管理精细化,让患者获益,延长他们的生存期。李志芳表示,卵巢癌患者按照标准剂量使用贝伐珠单抗,适用于大部分患者。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还需注意个体化的差别,综合考虑患者的健康状态、并发症、治疗反应、治疗目标、经济状况等,进行动态评估及全程管理。王瑜表示,多个Ⅲ期临床试验取得的效果建立在足剂量使用的基础之上,剂量不足获益不佳。
精准施治服务患者
实战研讨环节分别由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谢朋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汪蕊主持。在该环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病区主任常蕾分享了一例卵巢癌治疗案例。患者于2017年被确诊为卵巢浆液性癌Ⅲ期,8年间经历5次复发,其间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第五次复发时,采用卡瑞丽珠单抗+氟唑帕利+安罗替尼三联治疗,锁骨上淋巴结明显缩小,无新发病灶,目前正在治疗中。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方前进、蚌埠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妇科带组组长李艳华、湖北省武汉市第六医院TOMO放射治疗中心及肿瘤科主任曾辉分享了对病例治疗的看法。方前进表示,肿瘤局部复发不是放疗的禁忌证,可综合考虑患者用药情况等进行放疗,慎重考虑放疗部位。李艳华表示,贝伐珠单抗在卵巢癌各线治疗中均显示出优势。曾辉介绍了放疗在恶性妇科肿瘤包括卵巢癌当中的应用,强调贝伐珠单抗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对于放疗或者化疗的辅助作用。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江明明进行了第二例病例的分享。患者患Ⅳ期卵巢癌,接受卵巢癌手术后治疗,经过8个周期的辅助化疗,进入尼拉帕利维持阶段。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瘤科肿瘤妇科带组组长郭苏阳、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妇科副主任杨波、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妇科带组组长谢德玲进行讨论。
郭苏阳表示,目前患者病情复发,主要病灶在盆腔、肠管,可以考虑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肿瘤有无远处转移。如果仅仅是盆腔、肠管转移病灶或者单纯盆腔转移病灶,经评估条件可以,可以考虑做二次减瘤。杨波表示,如果患者进入铂耐药状态,建议患者进入临床试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对于铂耐药卵巢癌患者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谢德玲建议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进行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可以考虑选择最新的药物,如ADC,也可以尝试免疫药物治疗以及贝伐珠单抗联合应用。
会议还为13名新加入“妇幼健康看中国”宣传推进活动专家委员会的妇科肿瘤诊疗领域专家颁发了聘书,期望他们为妇幼健康事业提供发展动能。
文:牛煜辉
编辑:肖薇
审核:王小雪 王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