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痔疮药我用了三管,怎么越便血越厉害?”42 岁的张哥趴着裤子,直到肠镜报告出来,他才瘫在椅子上:“是结肠癌?我咋一点没觉得疼啊!”
其实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结肠癌,会疼!
张哥在建材市场开五金店,平时往小马扎上一坐就是一天,午饭常是凉盒饭就着咸菜。三个月前,他大便后擦纸,发现纸上沾了点暗红的血,像擦了番茄酱。
“肯定是最近吃辣多了,得痔疮了。” 他跟隔壁店老板念叨,随手在药店买了盒痔疮栓,塞了几天还真不流血了。
可没过两周,便血又犯了,有时候大便还变细,像挤牙膏似的,他还是没当回事 —— 觉得 “男人谁没点痔疮”,扛扛就过去了。
直到上周,他蹲厕所时突然头晕,扶着墙才站起来,老婆硬拽着他去医院。
挂肛肠科时,他还嘟囔 “浪费钱”,结果医生一摸,说 “不像痔疮,得做肠镜”。
肠镜室门口,张哥还跟老婆开玩笑:“顶多是肠炎,查完咱去吃炖肉。”
可当医生指着屏幕指告诉他时,他笑不出来了:“肠子里长了个东西,很可能是不好的东西,你要做好手术准备。“
次日,结果出来了,病理提示结肠癌。
张哥红着眼眶问:“我没肚子疼,没拉不出屎,怎么就癌了?”
其实他不知道,临床里 90% 的早期结肠癌患者,都像他这样 “没感觉疼”,但身体早发出了信号 —— 可惜只有 1% 的人能认出这些信号,剩下的都像他一样,误当成痔疮、肠炎,硬生生拖到晚期。
他以为是 “肠胃紊乱”,自己买了益生菌吃,疼的时候就揉肚子,还真能缓解。直到那天蹲厕所头晕,他才发现便血的颜色变深了,像酱油色,擦纸时还沾着点黏液。
“我妈还等着我养老,儿子刚上初中,我要是没了,这娘俩咋办?” 张哥拿着报告跟医生哭,他一直以为这病得是 “肚子疼得打滚、拉不出大便” 才叫严重。
其实早期结肠癌的信号,比大家想的 “温柔” 多了,就藏在每天的大便里,只是 99% 的人都跟张哥一样,把它们归为 “小毛病”。
第一个最容易被忽略的信号,就是 “便血”。
不是说拉鲜血才叫便血,像张哥那样的暗红血、酱油色血,甚至大便里混着黏液,都可能是信号。很多人跟张哥一样,一便血就往痔疮上想 —— 确实,痔疮便血多是便后滴鲜血,但结肠癌的便血常跟大便混在一起,像 “大便裹了层血”,只是大家很少仔细看马桶里的大便,更不会往癌症上联想。
第二个信号是 “排便习惯乱了”。
比如之前每天早上排便,突然变成一天拉三四次,或者三四天拉不出一次;大便也变样,要么细得像铅笔,要么稀得像溏心蛋。张哥之前每天早起蹲厕所,后来变成 “想拉拉不出,不想拉又肚子疼”,他以为是 “吃了不干净的盒饭”,却不知道这是肠子里的肿瘤堵了道,让大便 “走得不顺”。
第三个信号是 “肚子隐隐疼”。
不是那种疼到冒冷汗的绞痛,而是像张哥那样的 “岔气疼”“坠胀疼”,有时候揉一揉、放个屁就缓解了。很多人会归为 “吃撑了”“着凉了”,尤其是像张哥这样久坐的人,总觉得 “活动活动就好”。可这其实是肿瘤刺激肠壁,就像有人在肠子里轻轻掐了一下,疼得不明显,却一直在 “报警”。
这些信号单独看,真的太像 “小毛病” 了 —— 便血是痔疮,排便乱是肠胃差,肚子疼是岔气。
可临床数据里,90% 的早期结肠癌患者,至少会出现其中一个信号,偏偏只有 1% 的人会因此去做肠镜,剩下的都像张哥这样,等疼得受不了、拉不出大便时,癌细胞早就扩散了。
万幸的是,张哥的病变是早期,微创手术切掉肿瘤,再定期复查,5 年生存率能到 90% 以上。
他出院那天,特意把五金店的小马扎换成了带靠背的椅子,跟老婆说:“以后每天关店早走半小时,陪你去公园遛弯。”
其实结肠癌也不是 “老人专属”,最近几年,40 岁左右的患者越来越多,大多像张哥这样:久坐不动、吃得多油多辣、很少吃蔬菜。
如果你或家人也有 “便血”“排便乱”“肚子隐隐疼” 的情况,别像张哥那样硬扛 —— 去消化科做个肠镜,花不了半天时间,却能把风险拦在门外。
毕竟,有些东西不能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