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肠息肉切了又长,长了又切,哎!”刚做完肠息肉切除的李先生 (化名) 感叹道。
原来几年前,李先生在体检中发现肠道里长了肠息肉,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手术切除。为了安全起见,医生建议他半年到一年内来医院复查。
可是由于工作的繁忙,再加上李先生本人对健康的不重视,所以一直没去复查。
过了5年,李先生开始便血、腹痛,来医院检查发现,肠道里又长了肠息肉。切完后,李先生又投身忙碌的工作中去了。但是1年后,肠息肉再一次复发,经过切除后基本恢复。
现在,肠镜检查已经成为了李先生每年必做的事情之一。
好奇:
切掉的肠息肉为什么会复发?
肠息肉其实就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内的肉疙瘩。
一个对近万名大肠息肉患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大约有50%的大肠息肉患者在术后4年内出现了息肉复发。
可以理解为:肠息肉虽然被切除了,但是导致肠道长息肉的原因没有被去除,所以你仍然是“易长息肉”体质。
肠息肉复发主要有三种原因:真正的复发、没有切干净和以前没有发现。
>1cm的肠息肉切除后,息肉的残端也许会复发长出息肉,复发率可达10%-35%。
5类最容易“复发”的人群:
高热量饮食者;
患有代谢综合征者;
吸烟、饮酒人群;
50岁以上人群;
结直肠癌家族史者。
原息肉属于快速生长的病理类型,隔了一段时间,就会长出新的来。
由于大肠弯弯绕绕较多加上大肠粘膜皱襞的遮掩,特别是在患者肠道准备不充分,肠镜过程中欠配合的时候,小息肉的漏诊率较高。
做了大肠息肉摘除手术,
多久进行复查?
因为大肠息肉术后容易复发,所以应定期行肠镜+病理复查。复查的频率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低危人群
大肠腺瘤为单发、带蒂(或小于2cm的管状腺瘤)伴有轻度或中度不典型增生。
治疗后1年复查纤维结肠镜。若为阴性,则每年需要进行粪隐血试验检查,并每隔3年复查一次纤维结肠镜。
连续3次阴性者,延长至每5年复查一次纤维结肠镜,期间仍然是每年行粪隐血试验检查。
高危人群
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者,属高危:
多发腺瘤;
直径≥2cm;
广基的绒毛状腺瘤或管状绒毛状腺瘤;
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或者腺瘤癌变者(原位癌或浸润性癌)。
高危组治疗后3~6月内复查纤维结肠镜,如为阴性,6~9月再次复查内窥镜,仍阴性者,1年后再次复查内窥镜。
连续2次都阴性者,每隔3年复查一次内镜,期间每年行粪隐血试验检查。
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
饮食
建议尽量少吃(猪、牛、羊肉等)红肉,含有亚铁血红素、让肉色更红的亚硝酸盐、高温烹饪产生的杂环胺混合物可刺激肠息肉和大肠癌的发生。
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膳食纤维不被人体吸收,进入大肠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食物和潜在的致癌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
多食富含钙、镁和维生素D的食物,动物研究发现钙缺乏可致结肠细胞过度生长,维生素D能控制肠息肉细胞的增殖速度,还能促进钙吸收。
运动
每周运动一小时以上的人,发生结肠息肉的风险为25.3%,而不运动的人,发生结肠息肉的风险则是 33.2%。如果运动习惯维持3年以上,对结肠的保护效果更佳,出现结肠息肉的概率会大幅下降。
生活习惯
要戒烟、酒;养成及时排便的习惯,保持体内消化系统的良好规律,提高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新陈代谢的效率。
文章作者:柯柯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下留言。
每天动动脑,身体不易老
小小玻璃房,外面罩围墙,房里热烘烘,墙外冰冰凉。
在留言区,留下你的答案吧
(上一期答案:筷子)
加入常笑健康交流群
一起来猜猜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