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终于顶不住了。
昨天下午,在舆论压力中中苦苦挣扎好几天的西贝,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它发布了一份“致歉信”,并且宣布将在10月1日之前,完成整改。
整改内容主要包括:
1、将目前使用的大豆油,调整为非转基因大豆油;
2、儿童餐里的牛肉酱、牛肉饼、鳕鱼条,调整为现炒现做;
3、包括羊肉串、猪排、肉夹馍卤肉、椒麻鸡等,改为门店现做。
看起来,西贝这次的回应似乎诚意十足。
但现实却再次打脸——网友们依然不买账。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份道歉信竟意外曝出了更大的“雷”。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一句:“调整为非转基因大豆油”。
“啥意思,所以以前用的都是转基因大豆油?”
唉,见过自爆的,没见过自爆这么彻底的。
不得不说,西贝这一轮公关操作,堪称“灾难级中的灾难级”。
整件事情,还要从9月10日说起——
知名大V罗永浩与同事一行五人,前往西贝筱面村用餐。
消费六百多元后,老罗发微博直言体验不佳:
“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说实话,这就是个日常的吐槽。
没想到,西贝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却强势回应,称“西贝一道预制菜都没有”。
并且他还连用了三个“一定”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一定会,我们一定会起诉他,一定一定会起诉他。”
而后,西贝的第一波“自爆”开始。
他们发了一封长信文,将老罗当天点的13道菜品的制作过程,全部详细地公布了出来。
包括选用的原料,操作的步骤,配料的多少,每一步都写得清清楚楚。
然而网友们一看——
羊排是冷冻的,鱼是冷冻的,羊肉串是冷冻的,就连烤馕用的面团都是冷冻的。
你这都不算预制菜,还有什么是预制菜??
西贝一看不对劲,又匆忙开启了第二波“自爆”。
贾老板仍然咬死没有使用预制菜,甚至开放后厨直播、邀请媒体参观,试图自证清白。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保质期18个月的海鲈鱼,保质期9个月的馒头,保质期24个月的羊排……
甚至,就连儿童餐里的西蓝花,都是保质期长达两年的冷冻货……
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有才的网友们,更是连夜总结了西贝的笑话,能把人笑死:
- 妈妈懒得做饭,带孩子去西贝,没想到西贝也懒得做饭;
- 一顿饭下来,全是预制的,只有顾客是现宰的;
- 1岁的宝宝吃2岁的西兰花,还没出生,西贝就为宝宝们准备好了儿童餐;
- 整个西贝除了员工是活的,其他都是冰冻的。
而在这无数条的评论背后,其实是广大消费者积压已久的情绪爆发。
很快,网友们就有真金白银站队了。
有媒体去采访了西贝的门店,厨师长称:
“单日营业额下滑了2到3万,下滑了快一半。”
这还只是一家门店,有人统计,因为这次预制菜风波,西贝全国门店的单日收入至少减少了200万。
估计也是看到了市场的反应,这才有了西贝的道歉。
这看似是让步,其实更像是一场迟到的自救。
只是不知道,这份道歉和整改,能否真正修复那已被消耗殆尽的信任。
西贝到底输在哪?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场纷争后,是什么感觉。
反正我是觉得——
从始至终,西贝一直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
他的说法和做法,始终透着一股“我没错,是你们不懂”的优越感。
事情的开头,其实只是罗永浩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消费吐槽。
这种心情,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有。
自己花了钱,但没得到好的体验,抱怨几句再正常不过。
不管罗永浩是不是大V,但首先,他是一名实打实的消费者。
既然他花了钱,他就有权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然而,西贝贾老板的第一反应不是反思、不是倾听,而是直接认定:这是对品牌的诽谤。
他压根没把老罗当成一个消费者,更没有尊重他表达体验的权利。
从一开始,西贝的立场就错了。
更讽刺的是,在9月13日晚,老罗其实已经释放了“停战”的信号。
他发微博称:
“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期待预制菜相关的国家法规尽快出台。我要忙正事了。”
看起来,风波可以渐渐平息了。
可是呢,第二天,贾老板在微信的一段谈话又被传出。
前半段还说“要反思”、“要做餐饮界的胖东来”,可后半段却直接针对其了罗永浩个人。
说罗永浩是“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太坏了”。
好家伙,公开吐槽还不够,直接人身攻击了。
这一下,彻底把老罗惹火了,他随即重新宣战:
- “好,贾国龙,那这件事我们没法揭过去了。”
而到了今天,西贝实在是顶不住了,终于发了道歉信。
可就连认怂,都要阴阳怪气一句“顾客虐我千百遍”。
不是,我们广大顾客“虐”你啥了??
难道觉得不好吃,觉得有点贵了,还不能说一句?
如果连这都叫“虐”,那干脆就别开店好了。
因为这种说法遭到质疑,西贝也是很快就删帖,换了一种说法。
然而,他并没有把这句话删掉或者修改,而只是把“虐”字加了引号。
可以说,这波操作,彻底暴露了西贝的面目。
他们的“道歉”并非真心反省,更像是一场被逼无奈的危机公关表演。
他们既不肯放下身段,也未曾真正理解:
消费者要的,不是一句轻飘飘的“我错了”,而是被尊重、被倾听、被真诚对待。
教育消费者的,最后都会被市场教育
这场争论,表面上看,是网红和企业在争吵。
而实际上,其实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定义权”的斗争。
网友们的态度其实一直很明确——
我们不是不接受预制菜,我们只是不接受明明是预制菜,却还要以“现做”、“正宗”为卖点卖高价。
而西贝却一直说,我们绝对不是预制菜。
他还搬出了国家规定,说我们是中央厨房切的净菜、没煮熟的半成品,不算预制菜。
可在大众心中,是不是预制菜,还需要你来教我吗?
在我们老百姓看来,只有像家里那样:
新鲜采购、现场切割、即时炒制、调味出锅,才能叫“现做”!
而只要用了料理包、复热酱汁、半成品,那就都算是预制菜。
而贾老板迫不及待地想要教育消费者,无非是想把“预制菜”的定义权,牢牢握在他们这些企业手里。
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可以借中央厨房压缩成本、提升效率,又能打着“现做”的旗号卖出高价,简直是一举两得。
不过,以往的很多案例早就证明了:
教育消费者的,最后都会被市场教育。
不能拍蒜的张小泉菜刀,结果口碑一落千丈;
一度被誉为“雪糕爱马仕”的钟薛高更惨,已经查无此糕了。
说到底,定义权从来不在企业手中,而在每一个用嘴品尝、用钱投票的普通人那里。
你可以强调标准、解释工艺、甚至搬出法规。
但我们消费者想要的,从不是“被教育”,而一个被“值得被好好对待”的机会——
合理的价格、靠谱的品质、平等的沟通,就这么简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不过,它其实后面还有一句:
“然无信而不立。”
企业追求最大化利润无可厚非,但如果眼中只有利益,却丢掉了诚信、忽略了人心,那再辉煌的商业大厦,也终将倒塌。
希望西贝能记住这次教训,能从中学会尊重:
尊重消费者的味觉,也尊重他们的知情与选择。
因为,你对我诚实,我才会对你信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