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关西世博会距闭幕不足一月。进入9月以来,除工作人员外的入场人数每日均接近20万人次,拥挤程度持续加剧。
白银周首日(2025年9月13日)迎来破纪录的21.8万人次(不含工作人员)。游客发出这样的怨言:“不是说‘不用排队的世博会’吗?”
■入场门口反复广播“请勿奔跑”
世博园的清晨来得特别早。要预约热门展馆,除事先抽签预约外,还有开园时先到先入场及当日预约方式,“9点入场”能否排在队伍前列成为关键。
当日清晨6点左右,队伍已排到梦洲站。为抢得头筹,早在凌晨就排起约250米长队。更有为抢占“最前排”位置,从4点50分首班车发车前开放的东门附近通道入场的游客。由于会场梦洲禁止私家车进入,这些游客应该是步行前来的。
世博协会于8月29日公告称,因开园前安保及工作人员配置不足,无法充分确保游客安全,“请避免清晨排队”。
8点50分东门开放后,通过安检的游客陆续入场。因上午多数展馆采取先到先得制,奔跑赶场者众多,保安不得不反复呼喊“请步行前进,不要奔跑”。但9点入场仍是最高效的观展方式,清晨排队现象未见消退。成功在9点入场的游客表示:
“6点半到东门排队,抢到了大阪医疗馆的当日预约”
“排了1小时左右进了意大利馆”
■限流入场:进不去的展馆与席地而卧的游客
9点时段上演“抢位大战”。科威特馆开馆20分钟后(约9点10分),队伍已延伸至130米外的广场;每日限流1000人的荷兰馆约9点30分截止排队。充分享受世博需“9点入场”已成共识,但上午时段直至闭幕前均已约满。
即便在上午,拥挤仍十分严重。11点左右巡馆可见,热门的科威特馆、美国馆、瑞士馆均暂停排队。但因队伍会轮转重组,人数减少后会重新开放,队尾周围挤满等待人群,现场广播持续播放“请勿在此等候”。
一位在美国馆前听到广播的60多岁女性坚持“无论如何都要进”,在队尾标识前等待重组。同样在标识前等待者还有数人。
到了下午,多数展馆因限流无法进入。意大利馆需排5小时,卢森堡馆4小时,中国馆3小时,长时间等待已成常态。大屋顶下的长椅几乎全满,更有游客直接躺地休息。
■预约系统复杂引不满
与丈夫和6岁女儿首次参观的北九州市40多岁公司职员,在帕索纳馆前等待队伍重组。
“人太多了,再也不想来了”
虽如此抱怨,仍表示“能来世博真好,成了一生回忆”。
与朋友初访世博的千叶县成田市20多岁公司职员男性表示:“早料到约不上。亲眼见到大屋顶很感动。不同种族的人们漫步交流的场景很美好”。
大阪市40多岁公务员女性带着8岁侄女,参加了需排2.5小时的“脉脉玩偶抽奖”。
“原本宣传是‘不排队’的世博。不能做得更好些吗?”
对于预约系统,在需排队1小时的现状下,她质疑“这合理吗”。
不满声音多集中于数字预约方式:
“让朋友帮忙预约的,自己根本搞不懂操作方法”(50多岁兼职女性)
“预约系统太复杂”(70多岁无业男性)
从数字产品不熟悉的老年人到年轻群体,类似抱怨不绝于耳。
受访游客多为远道而来的初访者。问及为何赶末班车观博,得到如下回答:
“听说人多又无聊,本想不来了,但觉得还是该来看一次”(埼玉县埼玉市50多岁主妇)
“和朋友时间一直对不上,拖到了现在”(千叶县成田市20多岁公司职员男性)
原因虽多样,“闭幕前总要来一次”的心情推动着人们到来。
■无法预约也不退款
闭幕前最后一个月,世博从承诺的“不排队”变成了“排队进场”。9月起周末预约额满,平日上午时段也已告罄。想参观却“约不上入场”成为新常态。
世博协会高科淳副事务总长在9月15日记者会上表示,针对预约额满状况已采取提早入场呼吁与扩容措施,但“观众安全第一,难以继续扩容”。
截至9月15日,门票销售达2142万张,累计入场1900万人次(不含工作人员),简单计算存在240万差距。考虑夏季通票及全程通票持有者的重复入场,恐有大量门票因无法预约心仪日期而作废。
高科氏呼吁说:“即使无法预约心仪日期也不退款,请尽早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