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在某高校读大三的小A经常进行超前消费,购买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消费品,在长期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她产生了贷款的想法。室友小B告诉小A,她知道一个很“方便”的贷款APP,在校学生没有信用贷款额度也没关系,只需带着身份证即可借款,而且利息也不高,缺钱花的小A虽然动心,但还是找专业人士进行了咨询。经过专业人士详细的分析后,小A得知小B很可能遭遇了“非法借贷”,并立刻提醒小B,让她及时寻求家人、老师等人的帮助。
案例分析
国家已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但目前仍有小部分违法组织与个人仍在悄悄从事校园贷业务,因门槛低、操作便捷,身份审核形同虚设、风险提示不充分,逐渐演变成诈骗者手中的工具,使许多学生掉入诈骗陷阱,侵害了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对于个人经济条件确实存在困难的同学,可以通过官方正规渠道申请助学贷款。
风险提示
树立正确消费观,筑牢第一道防火墙
量入为出: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费,避免盲目攀比和冲动消费。
理性借贷:确有需要时,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如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年化利率、还款期限等关键信息。
2、增强法律意识,识破骗局“华丽”外衣
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国家关于金融借贷的法律法规,明确“砍头息”“套路贷”等行为的违法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警惕陷阱:对于“低门槛、无抵押、快速放款”等诱人条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些诱人条件的背后,往往是高额服务费、滚雪球的利息和暴力催收的陷阱。
3、构建支持网络,寻求正当渠道帮助
及时沟通:遇到经济困难时,应及时与家人沟通,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咨询专业人士:如有需要,可咨询学校辅导员、心理咨询师或法律专家,获取专业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