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65岁以上不要过度体检,多名院士提倡:非必要别做这4项健康筛查

0
分享至



一听“别体检”,不少人眉毛一挑:这年头不是都提倡“早查早治”嘛?可真相是,65岁往上,体检过了头,反而怕惹祸上身!最近几位德高望重的医学院士公开发声:有些检查看似关心,实则添乱,非但没益处,还可能吓出病来!



今天咱不卖关子,带你扒一扒到底是哪四项体检项目,年纪大了真该绕着走。

在北京的王大爷,73岁,身体一直硬朗,平时就爱听广播、遛鸟。去年儿子非拉他做了个“全身CT大套餐”,查出肺部有个小结节,吓得一家人饭都吃不下。

结果折腾了大半年,活检、随访、复查不断,最后专家一句话:“良性钙化灶,没事。”钱花了两万,王大爷白白多了几斤烦恼。类似的事儿不是个例,是真实在很多老年人身上反复上演的“误查闹剧”。



首先要警惕的就是“低剂量肺部CT筛查”。这项检查原本是给高危人群设计的,比如长期吸烟者。但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健康老人也被劝说去做。

问题是,老年人肺部本就容易出现良性结节,一旦查出来,就像家里发现了一颗“不明地雷”,不排,又怕它炸,排了又折腾。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60岁以上体检人群中,超过三成会查出肺结节,其中九成以上都是假警报。

另一个被点名的项目是“肿瘤标志物筛查”。听起来高大上,实则水分不少。比如常见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这些指标,在没有症状的老人身上参考意义极低,升高了不一定是癌,正常了也不代表没事。就像测天气看窗户起雾,雾气大未必下雨,阳光好也可能突然来场雷阵雨。



再说“胃肠镜检查”。不少人一听“查胃查肠能防癌”,立马心动。可65岁往上,这类检查的风险跟蹦极差不多——肠穿孔、出血、麻醉意外说来就来。临床上碰到过79岁的刘老太,做肠镜查个“便秘原因”,结果肠子一穿孔,当天就进了手术室。医生直摇头:真没必要做这类高风险检查。

还有一项被频繁误用的,是“全身PET-CT”。价格贵得离谱,动辄上万,老年人一听能“全身扫一遍”,就跟买了保险似的安心。但这玩意儿灵敏得过了头,常常把本来没事的细胞信号放大成“疑似癌变”,把人吓得半夜睡不着觉。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临床统计显示,做PET-CT查出异常信号的老年人中,超过六成都属“假阳性”。

体检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按需分配”。就像穿衣服,天冷加衣,天热脱衣,而不是一年到头裹着羽绒服不撒手。

65岁以上的老人,身体机能已不再年轻,有些疾病进展缓慢,甚至一辈子也不会发作。这时候过度筛查,就像用放大镜看指甲缝,非但看不到全貌,还容易误伤自己。



更扎心的是,有研究指出,过度体检不仅拉高了老年人的焦虑指数,还可能诱发“医源性伤害”——原本没病,被治出了病。比如长期随访造成的心理压力,带来的睡眠障碍、血压升高,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副产品”。

不是体检不重要,而是体检要讲究“对症下药”。年纪大了,最该查的反而是那些跟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项目,比如血糖、血压、骨密度、眼底检查等,简单、实用、有效,才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黄金搭配”。



有句话说得妙:与其天天担心有没有病,不如活在每一个有滋有味的当下。真正的健康,不是查出来的,而是睡得香、吃得下、走得动、心里敞亮。别再把体检当成“灵魂拷问”,适度筛查,才是真正的科学养生。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国家癌症中心《我国肺结节筛查现状分析》 2.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人健康筛查指南(2023年版)》 3.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临床观察报告(2022) 4. 《中华医学杂志》2023年第103卷第8期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上海著名演员被曹可凡拉去医院!医生支招:照着这个吃一星期……

上海著名演员被曹可凡拉去医院!医生支招:照着这个吃一星期……

极目新闻
2025-09-18 16:13:47
波兰宣布暂不开放通往白俄罗斯边境口岸

波兰宣布暂不开放通往白俄罗斯边境口岸

财联社
2025-09-18 20:42:04
刚刚,台风“米娜”生成!预计在广东沿海登陆,暴雨+大风即将来袭!具体登陆时间地点最新预测→

刚刚,台风“米娜”生成!预计在广东沿海登陆,暴雨+大风即将来袭!具体登陆时间地点最新预测→

鲁中晨报
2025-09-18 15:15:03
“我在一天就陪他一天!”35岁儿子智力停在2岁,湖南56岁单亲妈妈带儿自驾游中国

“我在一天就陪他一天!”35岁儿子智力停在2岁,湖南56岁单亲妈妈带儿自驾游中国

潇湘晨报
2025-09-18 19:07:05
误触“化骨水”女子今日已火化,丈夫称抢救3天花了30多万,涉案者儿子发声

误触“化骨水”女子今日已火化,丈夫称抢救3天花了30多万,涉案者儿子发声

极目新闻
2025-09-18 22:04:03
灵活就业人数越来越多了

灵活就业人数越来越多了

挪威Talk
2025-09-18 13:23:27
中国留学生语出惊人:应该让某些人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

中国留学生语出惊人:应该让某些人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往远方的路
2025-09-18 07:48:11
完了!《731》首波口碑出炉,五星好评屈指可数,一星满屏皆是

完了!《731》首波口碑出炉,五星好评屈指可数,一星满屏皆是

电影票房预告片
2025-09-18 14:06:06
欧盟宣布制裁以色列,内塔尼亚胡反问:怎么没人说美侵犯阿富汗?

欧盟宣布制裁以色列,内塔尼亚胡反问:怎么没人说美侵犯阿富汗?

博览历史
2025-09-18 18:14:00
上海调整2025年度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

上海调整2025年度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

和讯网
2025-09-18 19:04:23
上海39度高温送餐员砸玛莎拉蒂救幼儿,豪车主现身:车子归你了

上海39度高温送餐员砸玛莎拉蒂救幼儿,豪车主现身:车子归你了

今天说故事
2025-09-15 18:15:52
亚冠激烈冲突!20人互相扭打,球迷投掷杂物,比赛险被腰斩

亚冠激烈冲突!20人互相扭打,球迷投掷杂物,比赛险被腰斩

奥拜尔
2025-09-18 22:07:13
国防部长董军:让矛盾纠葛、兵戈相向回归为生死与共

国防部长董军:让矛盾纠葛、兵戈相向回归为生死与共

环球网资讯
2025-09-18 12:00:14
上海第四大火车站造型被全网吐槽:太像那东西了!

上海第四大火车站造型被全网吐槽:太像那东西了!

GA环球建筑
2025-09-18 10:06:11
冯唐再这么下去,就成华与华了

冯唐再这么下去,就成华与华了

关尔东
2025-09-18 17:00:08
香港突发黄金大劫案!10多名男子抢走65公斤黄金,价值超半个亿,西九龙重案组已跟进

香港突发黄金大劫案!10多名男子抢走65公斤黄金,价值超半个亿,西九龙重案组已跟进

极目新闻
2025-09-18 13:53:13
钱,在权力面前一文不值!顶多就是一棵韭菜

钱,在权力面前一文不值!顶多就是一棵韭菜

卷史
2025-09-16 14:17:46
乌无人机奔袭1300公里,再炸俄两座炼油厂,俄放弃部分炼油厂维护

乌无人机奔袭1300公里,再炸俄两座炼油厂,俄放弃部分炼油厂维护

山河路口
2025-09-18 18:59:36
AI云玩家洗牌时刻,百度智能云凭什么六连冠?

AI云玩家洗牌时刻,百度智能云凭什么六连冠?

脑极体
2025-09-17 15:50:12
林徽因落选的国徽方案,网友看后感叹:审美确实一绝,但真不合适

林徽因落选的国徽方案,网友看后感叹:审美确实一绝,但真不合适

抽象派大师
2025-09-17 14:41:51
2025-09-18 23:11:00
白宸侃片
白宸侃片
主更悬疑科幻!片荒看我就对了
228文章数 1049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头条要闻

重庆一家七口误食蘑菇中毒 60岁老人住进ICU

头条要闻

重庆一家七口误食蘑菇中毒 60岁老人住进ICU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娱乐要闻

最美央视才女,甩掉孙红雷嫁给张嘉益

财经要闻

起底多校“发臭午餐”供应商绿捷

科技要闻

英伟达5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但代工免谈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数码
教育
房产
游戏
艺术

数码要闻

Nothing Ear 3 无线耳机发布:充电盒上有麦克风,定价 179 美元

教育要闻

每个教师都成为10至15名学生的成长导师,这里的学生“人人都有被关爱的感觉”

房产要闻

好猛!海南楼市,一批王炸楼盘杀出!

这款PS+会员游戏首发即入库!治愈感满满令人很放松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