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一条街的老店越来越热闹,原先排长队的网红店反而空了。上个月路过张记饺子馆,玻璃窗上贴着"现拌肉馅直播中",店里坐得满满当当,老板娘蹲在地上剁菜,手机架在案板旁边。
有人专门跑来吃糊锅的炸酱面。说是上次老板炒糊了重新做,第二天排队的都指着墙上的监控视频要"差点烧锅的那锅面"。这操作听起来怪新鲜,但确实有人千里迢迢来尝。
以前连锁店最爱玩套路,装修贵气摆盘精致,实际端上桌都是热好的。现在那些店冷清得很,连服务员都在刷短视频看别的餐馆后厨。有次我去家网红烤鸭店,服务员手忙脚乱找调料瓶,结账才发现比小吃街贵两倍。
卖牛肉面的老王最会吆喝,直播时故意把调料放镜头前晃。观众问他酱油牌子,他笑着回人家:"超市货架第三排,我家还剩半瓶。"第二天他的调料架成了打卡点,还有人专程来对号入座。
现在去饭馆先问能不能看后厨。有家川菜馆老板干脆拆了挡板,炒菜声滋啦滋啦响,客人自己盯着锅铲下筷。最绝的是那家包子铺,凌晨三点发视频揉面,早上顾客来能指着面团说"这个是我凌晨四点看发酵的"。
外卖软件现在也能看后厨。我常点的一家米粉店,厨房脏乱差得像工地,但订单量反倒涨了。老板在评论区写"别嫌弃杂乱,食材都是挑过的"。这招倒挺管用,连五星级酒店辞职的大厨都在抖音卖煎饼,还带你看面粉生产厂家证明。
前阵子新闻说有连锁店用料理包被处罚,第二天他们公众号立刻改名"现炒现做",但没人信了。有次经过一家米其林餐厅,玻璃窗擦得锃亮却没客人,隔壁煎饼摊排着长队。
现在吃饭都带着审视的眼光。去超市买菜的人少了,倒是调料区常看见小餐馆主妇们挑货。有个东北老太太天天在市场门口直播讲油买哪种,粉丝暴涨到五万。她女儿开的饺子馆现在排号到凌晨。
街边老店开始搞联名,卖自制辣椒酱,连包装都是老板手写的。以前不敢提"小本买卖",现在挂个木牌写着"日售超百份"反而更抢手。连锁店的促销海报渐渐变成了"食材溯源码",但扫描后全是通用的溯源图。
年前路过夜市,全是新开的小厨房,每家必拍后厨录像挂在门口循环放。最便宜的老豆腐摊位前人最多,老板说现在生意比疫情期间还好。有家火锅店装成透明厨房,结果顾客嫌隔着玻璃看不见火候,最后还是把玻璃窗推开了。
昨天收到餐馆群发消息,通知后厨直播时段调整。我盯着窗外翻炒的锅铲突然明白,现在吃饭跟看连续剧一样,缺一期就跟不上剧情了。下次该吃啥倒不用纠结,就看谁的后厨敢露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