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西海岸上演了一场“主权焦虑”。事情虽小,却搅动了加拿大人的敏感神经。
原本是美国一家非营利户外教育机构组织皮划艇活动,没想到一纸土地使用申请引发轩然大波,让不少加拿大网友直呼“自家后院要变美国后花园”!
![]()
主角是总部设在美国的“国家户外领导学校”(NOLS)。他们打算明年夏天组织一支皮划艇队,从美国华盛顿州出发,沿着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省)海岸一路北上,直奔阿拉斯加。
为此,NOLS向BC省政府申请使用沿途77块皇家土地作为露营点,单块面积从0.3到4.6公顷不等。别看是皮划艇小队,每队8到10人,用的地可真不少。
NOLS早在2006年就拿过类似许可,这次算是“续签+扩容”。但消息一出,维多利亚、温哥华岛等地社交媒体瞬间炸锅。
Reddit、脸书上的讨论帖一夜之间刷屏,许多加拿大人质疑:凭什么美国公司能随便用我们土地?这背后到底有没有好处?
民间反应:担心主权、质疑程序、原住民直接发声
维多利亚附近的埃斯奎莫尔特镇居民卡伦·麦卡锡(Karen McCarthy),第一时间在社区群里发帖表达担忧:77个营地太多了,涉及面太广,社区和原住民部落有没有被充分征询意见?
“第51州”的调侃背后,是对经济和领土主权的真实焦虑。她直言:“现在让美国企业来开发我国荒野,时机真的合适吗?”
![]()
社交平台上还有“阴谋论”浮现。有人猜测,这些营地会不会被美方用于军事,或者NOLS要在沿线修建永久性设施。
对此NOLS公开澄清,活动只针对校友,不涉军事训练,也绝不会建永久营地。
NOLS高管里奇·马杰鲁斯(Rich Majerus)也站出来解释:公司自90年代中期就在BC省组织探险,这77处营地只是为了应对突发天气和紧急情况,绝不会全用,也不会修建新建筑。
BC省水土资源管理部随后表态:许可证只是赋予商业使用权,不是专属权,公众依然可以自由进入。每份许可证有效期通常10年,年费850加元,实际露营还要按天交费(每人每天1加元)。
政府还再三强调,省旅游厅支持生态旅游,欢迎全球游客和企业投资,认为“经济与环境可以双赢”。
克威克瓦苏特努克斯民族世袭酋长迈克·威利(Mike Willie)直言,这些土地有的属于本民族传统领地,自己竟然是从网上才得知申请消息。
![]()
他认为,外部企业利益必须服从本地居民和原住民的优先权,“旅游资源首先应该为本地服务”。
“后院变后花园”焦虑背后,是主权和身份认同感
如果说政策层面还在流程里打转,民意层面已经在情绪上“失控”。
有人担心:“美国公司一来,我们的荒野会不会被慢慢蚕食?”更有激进的网友直接上纲上线:这不就是美国人在加拿大“圈地”吗?“第51州”梗一时间刷满社交平台。
其实,NOLS只是一个户外探险教育机构,每年在全球各地组织活动。但加拿大人对主权的敏感,是骨子里的。
这几年,加美关系因贸易、能源、国防等多方面摩擦,彼此信任正在消耗。如今美国企业大规模式“借地”,难免让人警觉:“我们还剩下多少自己的东西?”
![]()
别看户外旅游为BC省经济贡献不小,但这类许可的“买卖”其实不大。省政府年费才收850加元,按天计费即便全用下来也不会太高。
相比动辄上亿的林业、矿业开发,这点钱对地方经济几乎微不足道。真正的争议点,恰恰是自治权、知情权和身份认同。
目前,BC省水土资源管理部正就此事与原住民社区沟通,接受公众意见,截止日期到10月5日。之后,审批还要考虑野火、污染等环境风险。
这场风波,表面看是皮划艇队申请用地,实则是加拿大人对“后院变后花园”的主权焦虑集中爆发。经济账划得再清,也难抚平本地居民、原住民心中的不安。
![]()
无论结果如何,这一事件都提醒人们:在全球化和邻里关系的现实碰撞下,主权、归属、身份这些看似抽象的议题,才是真正搅动人心的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