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废掉一个孩子,就从不允许他失败开始

0
分享至

作者:主创团·墨染清玄

经常听家长们抱怨:

孩子现在一点就炸,说不得、碰不得,遇到困难就退缩。

作业一难就放弃,比赛输了就崩溃,连同学间的小摩擦都处理不了,抗压能力太差。

可在抱怨的同时又深感疑惑:

我们明明为他遮风挡雨,把一切都安排好,不让他受苦,怎么反而变得这么脆弱?

为什么越“保护”,孩子越经不起一点风浪?我们的爱,到底错在哪里?

美国心理学会(APA)2019年发布的《儿童抗挫力发展报告》指出:

6-12岁阶段若缺乏适度挫折体验,青少年在13-18岁阶段出现焦虑障碍的概率将增加2.3倍,且社交退缩、学业逃避等行为显著高于对照组。

报告强调,家庭过度保护、学校过度管控是导致儿童挫折经验不足的两大主因,呼吁通过“渐进式挫折干预”提升心理韧性。

教育家陶行知就曾提倡,“生活即教育”。

强调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包括经历挫折和失败。

不让孩子经历风雨,不是保护,是悄悄剥夺他长出翅膀的权利。

真正的爱,不是为他挡掉所有风雨,而是陪他学会在雨中站立。



你替孩子挡掉的风雨

正在夺走他的翅膀

我表弟从小被家里捧在手心。

作业写错,姑妈立刻帮改;和同学闹矛盾,她马上打电话“主持公道”;连考试没考好,都是姑妈抱怨题目太难。

她总说:“只要他开心就好,别受委屈。”

后来表弟参加学校演讲比赛,一上台看到评委摇头,脑子就空白;

转身就跑下台,再不肯尝试任何挑战。

遇到一点困难就说“我不行”,宁愿躲着也不愿面对。

姑妈开始抱怨:“这孩子怎么一点担当都没有?”

却没意识到,正是她从不让他经历失败教育,才让他连面对失败的勇气都失去了。

心理学家格维尔茨通过实验总结到:

适度失败有助于成长,但若孩子努力后仍屡屡受挫,又缺乏引导,就会失去信心,陷入“失败效应”。真正重要的不是避免失败,而是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失败。

一个从不经历风雨的孩子,长期躲在父母的庇佑下,失败也被家长挡在门外。

渐渐的你会发现,他开始自我怀疑、动力丧失,甚至放弃努力。

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就像罩在玻璃瓶里的小树,看似安然无恙,却也长不出粗壮的枝干,扎不下深厚的根,便在真实的世界里轰然倒下。





躲过挫折的孩子

长大后躲不过人生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是在社会互动中建构的。

他强调,一个孩子只有走进人群,经历摩擦、冲突、合作与失败,他的思维才会被激活,行动才会被推动。

长期困在家里,看似避开了挫折,实则切断了成长的养分。

没有真实关系的磨砺,没有具体问题的倒逼,再聪明的孩子也会变得迟钝、懒散、无力,就像机器久置会生锈。

人的潜能,也在行动与互动中被唤醒。

逃避挫折,就是逃避成长本身。

真正的成长,从不发生在舒适区,而是在真实世界的风雨中一步步练出来的。

前几年,一则“18岁高中生被母亲陪读大学,日常生活无法自理”的新闻引发热议。

这位男生从小到大,母亲包办了所有生活琐事,从洗衣做饭到整理书包,甚至连削苹果都从未让他自己动手。

高考后,他考入外省大学,母亲竟决定全程陪读,为他打理一切。

起初,他还能勉强适应,但随着课业压力增大、人际交往增多,问题开始暴露:

他不知如何与室友相处,遇到分歧就逃避;小组作业不敢发言,害怕出错;生活上毫无规划,衣服堆成山也不知如何处理。

最终,因长期心理压抑、自我价值感极低,他出现严重焦虑,不得不休学回家。

这则新闻正是“脱离真实生活,生存能力无法建立”的真实写照。

心理学家鲍里斯·西瑞尼克(Boris Cyrulnik)曾提出:

“抗逆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在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中‘被建构’出来的。”

他通过大量研究指出,那些在童年经历适度挫折、并有机会在真实关系中修复创伤的人,成年后表现出更强的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力。

相反,长期被隔离在“安全”环境中、缺乏人际互动和现实挑战的孩子,大脑缺乏外部刺激,认知与情感能力发展迟滞,难以应对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

这一结论直接印证:生存本领的根基,不在保护之中,而在真实生活的碰撞与修复过程里。

所以,别把孩子困在“不出错”的真空里。真正的成长,始于走出家门的那一步。

让他去搭一次公交坐过站,才能学会看地图;

让他在兴趣班和同学争执一次,才能懂得如何沟通;

让他自己攒钱买一件玩具,才会明白价值与等待。

社会不是考场,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一次真实参与,都是在为未来生活存下“经验值”。

孩子只有在与世界的实际交手中,经历小摩擦、小失败、小麻烦,才能一点点长出判断力、责任感和应对力。

关在家里,他失去的不只是玩耍,而是学会生存的机会。





实验真相:

越“省心”的童年,越“废”的成年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为期两年的追踪实验:

选取100名同龄小学生,分为两组。

一组孩子每周至少参与三次户外实践——逛市场、坐公交、参加社区活动、组织小型义卖;

另一组则主要在家中学习、上网课、由家长包办生活事务。

两年后,研究人员发现:

第一组孩子在解决问题、时间管理、人际沟通方面表现明显突出,面对挫折时更冷静,复盘能力更强;

第二组孩子中,超过六成在集体活动中显得退缩,遇到分歧常选择逃避或情绪化应对,且对生活常识缺乏基本判断,比如不会看公交站牌、不知如何求助陌生人。

实验结论显示:频繁参与真实生活互动的孩子,并非天生更优秀,而是通过一次次“小试错”积累了应对现实的经验。

他们的“生存力”不是被教出来的,而是在与人打交道、处理具体事务的过程中自然生长出来的。

而长期脱离社会场景的孩子,即便智力正常,也会在真实世界面前显得笨拙无力。

我家亲戚的女儿就是这样,从小被保护得严严实实,几乎不与外界接触。

成年后,她第一次独自去面试,却在地铁站迷了路,不知如何查路线,也不敢问人,最终迟到放弃。

后来她尝试线上兼职,可连与客户沟通都紧张到打字反复删改。

她发现,童年躲过的每一次出门,都在成年后变成逃不掉的障碍。

没有练习过社交,就无法建立关系;没有经历过陌生,就无法适应变化。

逃避一时,换来的是长期被困。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的成长,本质上是走出自我、融入社会的过程。”

一个从未真正参与社会的孩子,他的世界只有家人,规则只有对错,反馈只有表扬或批评。

而真实的社会充满模糊与不确定,需要协商、适应与承担。

只有当他走出家门,在与人合作、冲突、互助中,才能学会理解他人、调整自己、建立归属感。

逃避社会互动,看似保护,实则是将孩子困在“心理婴儿期”。

成长,不是变聪明,而是学会与世界共处。唯有融入,才能真正独立。





别等孩子废了才明白:

生活,才是最好的学校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

孩子不是为未来才开始学习应对世界,他每一次与人交谈、独自办事、处理突发状况,都是在真实地“过生活”。

躲开眼前的迷路、尴尬、失败,等于一次次跳过成长的必修课。

能力不会在空想中生成,信心也不会在保护中建立。

只有让他在真实的街道上找方向,在真实的对话中练习表达,才能把“我不敢”变成“我试过”。

教育的目的不是打造一个安全的童年,而是帮助孩子在经历生活的过程中,长出属于自己的力量。

《种地吧》让十位少年真正下地种田,从翻土、播种到收割,全程亲力亲为。

他们不是体验几天就走,而是用一整年时间直面风雨、虫害、机械故障和收成压力。

正是在这片真实的土地上,他们学会了分工协作、承担责任、应对失败。

没有剧本能教人成长,只有土地会。

每一次秧苗倒下又扶起,每一次争执后和解,都是在重建对生活的真实感知。

这档综艺证明:脱离真实场景的教育,培养不出真正的生存力;唯有亲手触摸泥土,人才能在不确定中长出韧性。

生活这片土地中,充满着机会与方案。

每周设定一个“独立任务日”:

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件需与外界互动的小事,如独自去超市买三样指定物品、到社区图书馆借还书、向陌生人问路或帮邻居送一次快递。

任务前不代劳、不陪同,只做安全提示;

任务后不评判、只倾听,引导他复盘过程。

持续坚持,孩子将在真实场景中积累经验,逐步建立应对陌生与不确定的信心。

这才是培养生存力的有效路径。

生活不会等你准备好,但经历会帮你准备好。

世界是孩子的课堂,风雨也是必修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美联储宣布降息!中国资产大涨

美联储宣布降息!中国资产大涨

新民晚报
2025-09-18 08:15:42
拒绝国乒安排,退役4年,丁宁如今的级别和年薪如何?

拒绝国乒安排,退役4年,丁宁如今的级别和年薪如何?

乐聊球
2025-09-18 10:36:33
小米新机突然上架:9月17日,正式开售

小米新机突然上架:9月17日,正式开售

科技堡垒
2025-09-18 12:23:17
父亲是前外交部部长,妻子是阎维文女儿,他却拒绝父辈光环靠自己

父亲是前外交部部长,妻子是阎维文女儿,他却拒绝父辈光环靠自己

揽星河的笔记
2025-09-15 12:03:42
17岁小伙深圳街头捡到近200万巨型金条,秒交交警!回应:没多想

17岁小伙深圳街头捡到近200万巨型金条,秒交交警!回应:没多想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09-17 21:37:59
不狠不行的中越边境:数百公里的铁丝网,这下越南人看了都老实了

不狠不行的中越边境:数百公里的铁丝网,这下越南人看了都老实了

沧海旅行家
2025-09-15 23:09:24
中国崩塌最彻底的专业,从年薪20万到月薪3千,大批毕业生转行

中国崩塌最彻底的专业,从年薪20万到月薪3千,大批毕业生转行

狐狸先森讲升学规划
2025-09-11 21:25:25
站西贝的人越来越多,到底是谁错了

站西贝的人越来越多,到底是谁错了

大张的自留地
2025-09-15 09:26:38
永久停业!天津这家会员制商超也干黄了?

永久停业!天津这家会员制商超也干黄了?

天津族
2025-09-18 07:33:50
原来她早已去世,抢救11天难敌病魔,91岁老母亲坐轮椅为其送终

原来她早已去世,抢救11天难敌病魔,91岁老母亲坐轮椅为其送终

章眽八卦
2025-09-12 10:18:55
收评|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A股惊魂一跳!发生什么了?

收评|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A股惊魂一跳!发生什么了?

龙行天下虎
2025-09-18 15:12:05
跌超70%!温州阿尔勒从1.3万到3千,一套房蒸发近百万谁扛得住?

跌超70%!温州阿尔勒从1.3万到3千,一套房蒸发近百万谁扛得住?

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2025-09-18 12:06:56
特朗普亲自当说客 能否"挽救"被孤立的以色列?

特朗普亲自当说客 能否"挽救"被孤立的以色列?

看看新闻Knews
2025-09-17 23:28:02
比亚迪回怼汽车大佬

比亚迪回怼汽车大佬

后视镜里de未来
2025-09-17 16:55:19
全新问界M7陆续到店 预售价28.8万起/将于9月23日上市

全新问界M7陆续到店 预售价28.8万起/将于9月23日上市

太平洋汽车
2025-09-18 15:12:32
突然怂了?意义仍然非凡!罗永浩:决定放弃!但若失踪,或被跨省

突然怂了?意义仍然非凡!罗永浩:决定放弃!但若失踪,或被跨省

瑜说还休
2025-09-16 07:36:57
董小姐事件之后,“协和4+4”发起者王辰院士被一撸到底

董小姐事件之后,“协和4+4”发起者王辰院士被一撸到底

吭哧有力
2025-09-17 19:09:27
前掘金冠军主帅马龙加入ESPN成分析师 被解雇至今无球队邀请执教

前掘金冠军主帅马龙加入ESPN成分析师 被解雇至今无球队邀请执教

醉卧浮生
2025-09-18 08:51:30
山口百惠现身富士山脚下,低调生活惹人泪目!

山口百惠现身富士山脚下,低调生活惹人泪目!

世界探索者探索
2025-09-17 23:19:12
非常罕见:特朗普发文,用4个字来形容中国,他终于敢面对现实了

非常罕见:特朗普发文,用4个字来形容中国,他终于敢面对现实了

朝子亥
2025-09-18 15:15:03
2025-09-18 16:44:49
新东方家庭教育 incentive-icons
新东方家庭教育
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5325文章数 262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柯西不等式的几何证明

头条要闻

22岁患绝症女孩宴请全村看电影:拒捐款 拜托关照父母

头条要闻

22岁患绝症女孩宴请全村看电影:拒捐款 拜托关照父母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娱乐要闻

最美央视才女,甩掉孙红雷嫁给张嘉益

财经要闻

中企停止购买英伟达相关芯片?外交部回应

科技要闻

DeepSeek称R1训练费200万,不依赖蒸馏对手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时尚
艺术
本地
教育
家居

上年纪的女人,别总穿运动鞋和恨天高,这样穿鞋子得体又优雅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谁懂!在天下第一关拍到史诗感大片

教育要闻

下图是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正方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家居要闻

多维交集 简意雅情结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