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体育发展初期,倪志钦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1970年11月8日,在长沙举行的田径比赛上,倪志钦以俯卧式的技术,跃过2.29米,超越了当时的男子跳高世界纪录2.28米。但因为彼时中国还不是国际田联的会员单位,所以倪志钦的成绩未能被认可为世界纪录。但不管怎样,倪志钦都是中国首个超越田径世界纪录的男选手。
![]()
作为许 多老青岛来说,对倪志钦这个名字更是记忆犹新。就在他超越世界纪录的一个多月之前,1970 年9月17日,倪志钦在第一体育场参加男子跳高表演赛,准备冲击2.29米的世界纪录。
当天下午,在第一体育场发生了那场伤135人受伤、37人死亡的特大踩踏伤亡事件,这 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极为罕见的大规模伤亡事故,史称“9·17”事件。
![]()
特殊时期的第一体育场内悬挂的标语
1970年,国家田径队著名选手和山东省田径队分别于9月15日下午、17日下午在青岛第一体育场进行表演活动。听说跳高名将倪志钦、郑凤荣等只在报纸上能看到的体育明星来了,还会在一体打破世界纪录,所以引起了全城轰动。有入场券的早早就进场了,整个体育场爆满不说,还有大量无票的市民聚集在场外。
![]()
9月17日下午,在第一体育场进行第二次表演,听说倪志钦要破2米29的世界纪录,涌来了更多的市民。据当年知情人介绍,开赛后不久大门就锁起来,来晚了的持票者也不让进了,这些人当然不满,没有票的也跟着起哄,后来不知谁领的头,竟齐声喊着号子在大门口外往上涌挤,最终居然将大铁门给撞开了!
兴奋的人群如潮水般涌进,由于速度过快,冲到前面的根本刹不住脚,纷纷跌落到内台阶下。 内场的楼梯上也坐满了观众,前面的人已经无法挪动,后面的人还在使劲往里挤,人压人、人挤人,短短的十几级台阶上挤满了人,冲在前面的人被挤倒在台阶上,后面的接着压上来,据说台阶两边的护栏钢管都被挤断了。
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了这次特大伤亡事故。
![]()
资料图片
当时场内的运动员和观众或许也没有意识到会发生这么大的伤亡事件,后来战士和民兵等紧急前来清理疏散,运走伤者,赛事又重新启动。但终均未达到预期的理想成绩,不久即草草收场。
这场特大挤压伤亡的噩耗开始口口相传快速传播,市民中凡有家人儿女前往体育场的都格外揪心。 那时候没有手机,只能等着不回家的话,就要去各个医院找人了。
![]()
70年代第一体育场内看台
事故发生后,全市各大医院和部队医疗单位都积极参加了 抢救和支援。 青岛市马上向国务院报告, 周总理立即批示: 要不惜一切代价救治伤残者。 海军党委、济南军区党委和省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指示立即查明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做好善后工作。 省革委派了慰问、检查组, 市革委会也成立了调查、处理、善后领导小组,根据上级的指示,具体领导抢救和善后工作。
9月23日,青岛市生产指挥部对伤亡人员的补助做出了相关规定:挤伤抢救无效死亡的丧葬费、抚恤费按非因公死亡标准规定,由原单位支付;被挤伤人员住院抢救期间的医药费、住院费(生活费自理)从原单位报销;死亡人员的遗属补助,职工享受劳保待遇的按劳保非因工死亡待遇执行。
![]()
第一体育场改造前还是煤渣跑道
![]()
70年代第一体育场内的学校运动会
从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青岛市再没有举办过大型体育活动,对如此大规模的群众聚集及其安全隐患明显准备不足。比赛开始后,外场值勤人员也进场观看比赛,各种内部人员自由出入场地,造成秩序的紊乱。随着观众的增多,没有及时的进行管理和疏导,也没有提前安排好救护人员、设施设备及急救药品,造成了后续救援的被动。
这场极为罕见的灾难谁应当承担责任呢?不得而知,没听说后续处理,青岛日报第二天也只是简单地登载了一下事故经过。
![]()
上世纪70年代的第一体育场外景
引用部分市民留言,听听经历过的老青岛人的回忆,居安思危,牢记半个世纪前的那场灾难,缅怀当年逝去的遇难者!
体育场门楼有里外两层大铁门,当时内大门中间是敞开的,两侧是关闭的(上面有空间)。内大门向下就是石头台阶,台阶两侧是半人高铁管护栏。在有护栏的台阶下面是一个平台,然后是环向三面向下的数级台阶到达体育场平面。当时两侧护栏边顺级而下分别坐着一溜执勤的军人。外大门被挤开后人群冲过内大门顺着台阶向下跑,两边的执勤军人迅速在台阶下部平台处用臂弯组成人墙挡住了人流,当时若是没有能阻住人群,任由人流往下涌,倒地被踩踏者将会更多、更惨!当时那种群体的惨叫声真是震耳欲聋!前边被挡住,后边人不知情还在门楼内向里涌。执勤人员是从门楼两侧铁门上面空隙处爬出去把人向外拉扯疏散才得以阻止了事态进一步的恶化。当时运动员已入场完毕,在主席台前内场列队听大会致辞,没有任何人能知道已经发生了什么事。广播里只是在提醒观众要遵守入场秩序。然后,开始由下面台阶处向主席台对面看台下大会医务室抬过伤员。开始大家还数着一个、两个,后来越来越多。场内观众其实还没意识到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后边的表演赛还是如期举行,观众们也还是认真地看完了表演赛。而场外的大街小巷的老百姓可是早已被奔往各个医院的救护车吓坏了,都在人心惶惶的等待着去第一体育场方向的亲人、同学、朋友能够平安归来。我当时就坐在主席台对面,医务室上面的看台上。逝者安息!
我就是当时的见证人之一,当时我们学校组织部分体育成绩好的。前去参观国字号运动员的表演。以鼓励我们向他们学习,刻苦训练,将来也成为国字号队员。当时我们一行人按照大会的安排,整齐地坐在内场地,北主席台下的炉渣跑道边上……突然从场地的大门口涌入一股人流,人流不断地从高处往下涌动…………再后来,场地内的广播员说了很多的话,只记得让场地内的观众原地不动,听从大会人员的指挥,有秩序地退场。现在回忆起来,就好像是一场梦……………
那场悲剧发生的前一天,单位组织了的跳高部分职工前往参观,可惜那天倪志钦没跳,有幸见到了郑凤荣跳高!其实那天就出现过一次险情:场外无票的群众冲进了看台;前面的被后面的直推到看台与场地的小墙上挤压在一起非常危险!从看台中能看到前面的人被挤压的脸色都发紫了!…幸好被在场的执勤人员和民兵解救了!
当时国家田径队到青岛表演的有著名跳高选手倪志钦,郑风荣,短跑名将陈家全,贺祖芬等名将,加之山东队,青岛队同场比赛表演,可以说是青岛多少年未见的体育盛会,所以人们争相前往观看。安全组织纪律有序是组织大型活动避免踩塌的关键,这是血的教训,五十多年过去了,至今仍给人们敲响着警钟。
青岛人相当喜欢田径,据说国家队在济南表演时观看者寥寥无几。经传倪志钦要破世界纪录,加之当时菅理松散,无票者大量后门进入有票者反而进不去,跳高区正在大门处,故大门处挤聚相当人数。刚好头一天夜里下过小阵雨,跳高区有点水洼,倪志钦便要求用沙子垫垫。体育场工作人员便提一小铁桶场外提沙。出场后没锁门便被观众开了门拥挤而入,一场震惊全国的事故由此而发。
记得说大门在关闭以后,有一些拿着青岛市革委会或某公司某厂革委会介绍信的人在大门外叫嚷着要进入,但是没有开门,后来有人来晚了但是有票,所以在开门时后面的人就趁机猛挤,结果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把前浪拍到铁栏上,铁栏被挤断,人群一下子就从台阶上往看台下冲了下去……后面的人不知情,还在继续往前挤,悲剧发生了,甚至有的家庭一下子摊上两个。也就是那个年代,所以没有人去深究这场重大事故的责任。
悲惨事件已过去五十多年,仍在人们心中留下挥不去的阴影和教训。青岛是田径、足球之乡,人们对体育爱好是人材倍出的基础沃土。在经历文革文体活动匮乏年代,突然来了国家队田经表演,青岛立刻沸腾奔走相告想办法弄票一饱眼福,无票的也想碰碰运气走个关系后门混进看看,正是无票人员通过各门剪票员关系进入太多,观众席己滿,大会宣布各门关闭停止观众进入。这样场外还有多持票人员无法进入观众席,急得持票观众绕体育场一周巡找还有无开门进口,结果全部关门停进,这样全部持票人员都拥向正大门讨说法,要求入场,但场内己爆滿,无法再放观众进入。当时一体跑道还是煤渣跑道,跑道有的地方不合要求,需煤渣维修跑道备用和其余器材送进体育场,大门一开场外有票无票观众潮水般涌向大门,场内阻拦,场处拥挤,且大门内厅外还有齐腰高围栏,二十多阶阶石梯,还坐满观众,人流瞬间在阶梯,门柱周围叠压聚集形成踩塌,齐腰高直经茶杯粗细铁围栏都挤断拼倒。大门外人不知场内已严重踩踏,仍聚集力量向场内拥挤,酿造了一体大悲剧。
我是那天的亲临者,单位给两张票我骑自行车去的,到了一体都关门不检票了,我是正大门右边第一个门的票,门外有票的二十多人排队,门已关说待会再说,这时大门被冲开了我也凑了过去,门外宽里窄我被挤进去有三米了,突然想到我是有票的人都过来了是不是小门也好开了,就拼命又挤出来,刚出来没一会就听喇叭喊出事了,就看到往外抬人,外面的就从公园那里拦车往医院拉,还亲眼看到一个小孩十岁左右爬雨水管掉下来被拉去医院,当时场面混乱不能看了,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不少老人家长问我说,听说体育场塌了要去山大医院找孩子……可以说警察和管理人员都在里面看赛事,场外没人管理,才造成有票的进不去、无票的乱冲乱闯,无票的后门进去太多人满为患,多么深刻的教训啊!
那一年我刚7岁。一大早被邻居朱家大爷的砸门声惊醒。朱大爷和我父亲说了几句话,父亲和朱大爷还有朱家的大儿子就急匆匆出门了,黄昏时父亲回到家。后来知道朱家的二儿子出事了。50多年了。此时脑海里又浮现出朱家二儿子的模样。很帅的一位哥哥。如今,父亲和朱大爷已都离世。想必朱大爷也和二儿子团聚了。愿逝者安息!

资料图片
当时,我是被老师选派去的,就坐在进正门左首沙坑上第一排,亲眼目睹了可怕的场景,愿当年的逝者安息!
当时,我就坐在进正门右手的沙坑上第二排,至今我还记得当时可怕的那一刻。时光已走过50多年,愿当年的逝者安息!
我和另外两个女同学就目睹了整个过程,我们被挤到台阶的中间处,我前面,后面紧挨着我的两个男生都不知怎么样了。还好,我还活着!整个上衣被我后面的人吐出的鲜血都浸透了!我被挤的悬挂起来,鞋子丢了,当我被送到401医院时,看到了好多很重很重的伤员!我被转到了青医附院,第二天我已经发不出任何声音,一周后才好转,永远也忘不了的那个可怕瞬间!
那天我上中班,下班后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看到市北区医院附近的马路上全是人,那时也没有网络,全凭人们口口相传,很快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到了市立医院附近人就更多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50多年了!
那天我是作为场内维护秩序的人员坐在第一体育场内的东南方向,当时组织者还是精心安排的场内秩序,沿着看台内坐着四排,是待赴京参加国庆阅兵的海军战士,我们是青岛各中学优秀红卫兵,在最内圈的四排人,目的是严防有体育迷从看台跳入运动场内,我们是亲眼看到大门被挤开后,进来的人堵在台阶上,后上方不断有人拥进来,中间的人逐渐......
当时我在里面给倪志钦捡杆,只听一声清晰的铁栏断了人涌进来。解散军三排手挽手堵车现场,正好给我们很近。这时倪志忻就捂着脸哭了。随后人流冲进运动一场,現场一遍狼迹。
当时我就在东看台,大会各门下午二点半关门禁入。许多持票者有票进不去,是大会广播让持票者集中从正门进,这才导致有票无票者都往大门跑。据说当时有工作人员出来办事进门没锁门,被群众伸进手拉开,人随机冲进会场。先进的一批人分别往两边看台跑,后被工作人员拦住,被逼无奈人员只好顺台阶往下跑入场内,这时大会紧急派出执勤人员将入场口紧紧拦住,后面群众不知情还继续往里挤,这才导致惨案的发生。散会后幸亏邻居开六路车,跳上驾驶室及时来家,父母在路口焦急等候。
可怜那个叫小琪的男孩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那个困苦的年代,他的父亲已经没有了,母亲带着他和三个姐妹住在墙上整天淌水的地下室,非常可怜。有人看到他那天手里拿着块儿高粱面红饼子,兴高采烈地往第一体育场赶,却再也没有回来……愿他能在天上安息,不再挨饿,能看所有赛事!此文作为祭奠这个同学吧!
那时20来岁,当时跟着众人爬上大铁门翻跳进去进入看台下面的场地,观看倪志钦跳高。不多会儿便发生了踩踏事件!幸亏跳下看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青岛第一体育场是我们家永远的伤心地,我小舅就命丧在七零年那场事故中,当时我大姐刚出生母亲正在坐月子,这场噩耗直接导致了我姥姥哭瞎了双眼,我母亲落下了一身伤痛!
我当年就在挤压人群的前三排,上身前倾,两脚使不上劲,是被两位军人拖出来的,鞋都掉了,想想后怕,从此人多拥挤的地方就不去了。
当年国家田径队来青岛表演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我是那次事件的亲历者,当时的情景我亲眼所见至今回想起来历历在目仍然心有余悸……事故发生时我正在体育场的正大门外,不知为何体育场控制进场的人数(我进去后才知道还有不少座位)这时大门口处人越来越多,只听哗啦哗啦一声巨响把大铁门给推倒了,挤在最前面的人都倒在地上,后面的人不知情还往前冲,就这样后人踩着前人的身体不断的涌进体育场。正大门不敢进了又转到西门,只见救护人员正抬着人跑出西门送上救护车。我跟着人群爬上窗翻过铁窗棱跳进去一看原来是厕所,从厕所出来再上楼梯就是内场看台了,此时男子400米的运动员正在跑道上准备出发,播报员念着运动员名单;四川余维立……
我在现场,最主要的是组织指挥不当,当事情发生时指挥领导慌乱造成伤亡人数巨增。大门是有人弄开的,按规定是随时锁门,据说当时场地有地方不平到场外取材料,回来后疏忽没锁上门,想材料不够再取方便些,就在这时间,有人伸手就把门打开了......
![]()
如今的体育场大门前
![]()
如今的体育场内
时光荏苒,这场特大踩踏伤亡事件已过去了55年,每每与老青岛人谈起身边熟悉的遇难者及伤者,仍不禁令人黯然心酸。
本文编辑参考源自《青岛市志》《星星生活》等;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