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一大早,起床查看手机,果然iOS26正式版如约推送了。
iOS 26 装完那一刻,赶紧进行了测试!
这回苹果真没走神,以前老被诟病的续航回来了,发热压住了,顺手感也找回来了。
![]()
很多朋友更是私信我说:这版能养老,11 到 17 的机型都可以放心升级了。
先说续航这种最直观的东西。
我用同一部机器做了个简单体感对比:之前在 18.6.2 刷短视频,差不多四分钟掉 1%;上到 iOS 26 之后,基本能拖到七分钟才掉 1%。
听上去只是微小的差距,但你想想,基本上一天都在外面,坐车啊、午休、睡前这三段时间里,电量能多守住一个两位数,能扛住睡前插上电就是很多人的愿望了。
苹果这次看来把系统调的不错,后台进程收得更紧、图形管线的帧调度更克制、自动亮度不再疯涨,这些细枝末节叠起来,才是“真省电”。
![]()
第二感知就是温控。
以前一边充电一边打团,手心像捧了个暖手宝;现在还是会热,但属于“温热可控”,最关键是降温的速度快了,离开高负载后一两分钟就回落。
现在可是热天啊,那感觉秒秒钟都能察觉的。
我觉得这次真是用心了,大核的拉满时间缩短,能用中核就不用大核,屏幕高刷只在交互时顶上,停下来马上降下来。这种“短冲短放”的策略,比单纯锁频更顺眼,因为它保住了手感。
顺手也是老生常态的事情了。这次液态玻璃的这套特效,这回是真的丝滑,状态栏拖壁纸不再掉帧,打开应用不再“慢半拍了”。
![]()
很多人形容是“iOS 15 巅峰的味道又回来了”,我认同。
而且对老机更是友好,iPhone 11、12 这拨机器升级完不会非常的卡顿,切来切去算丝滑吧。
之前被吐槽的电池异常掉电、系统越来越慢这类老 bug,这波也收拾了,长时间待机不再无缘无故蒸发电量。
当然,除了以上的优化之外,还有两个惊喜。
一个是音质,一个是网络。外放低频量感回来了,整体响度也更足,看剧、听歌都有那种起伏的感觉,比之前不晓得好了多少倍了。
网络这边,今天还专门去测试了下,轻轨上的的5G更稳,而且Wi-Fi 连续性也踏实,DNS 解析和漫游切换明显顺畅,定位抠一下就到点。
![]()
对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比新增十个冷门功能更有意义:少等待,多可用。
升级后的短时发热很多人也提了,这是常规“新系统索引”+“图库建库”的过程,静置充电一晚基本就消化完了。
这里就不多说了,你让系统跟手机适配几天,再看,应该就会好很多啦。
那么,这里我提个问题,为什么这一版口碑拉得很高?
只能说苹果真算是听了用户的心声了。没有堆花活,而是把日常痛点一件件打磨回去。系统把“做事”的优先级调对了——与其塞更多花式入口,不如把老Bug修复好;
![]()
与其谈玄学 AI,不如把处理器的驻留策略和屏幕功耗打到位。对比过去两代频繁争议的地方,这次的改动像是一次“回炉重造”的感觉。
把轻快、省电、稳这三件套重新又抛光打蜡了,不求创新,但求是在。
那么这一版要不要升呢?
我这里提一提,你自己考虑下。
iPhone 13、14、15 这拨机型,直接上;iPhone 11、12 如果你日常以通勤、社交、视频为主,也建议升,如果你追求的是极致性能,我建议可以再观望一两周再说;
不在支持列表的老机型就别折腾了,该走的生命周期还是要尊重。
再友情提醒下,升级时记得插电、预留存储空间,让它把索引跑完;装完先把定位、相册、通知改成“仅使用时”,后台也别全放行,能再省一口是一口。
![]()
从行业视角看,iOS 26 透露出的信号更有意思。
大版本不再执迷于“每年必须有一条大招”,而是回到“把能量预算分配到对的地方”——这对接下来所有厂商都是参考。
能效优先、调度前置、在用户最常见的 10 个场景里把体验打满分,这套思路要比单点参数刷新更有价值。
更长的续航、更可控的热、更耐看的动画,最终会带来更长的换机周期,这不仅是口碑,也是环保与商业之间更健康的平衡。
我个人很愿意把 iOS 26 定义为“体验回归版”。
![]()
它不炸裂,但周到;它不张扬,但耐用。这种不喧哗的进步,恰好是我们日常最需要的。
你要是已经升级,欢迎在评论区报一下机型和使用场景,续航到底多了多少、游戏热不热、网是不是更稳了;
如果你还在观望,也不急,等一两天口碑再动手同样不迟。能把系统拉回顺手,这一步,苹果确实做对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