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披着袈裟,口口声声众善奉行;天一黑,假发戴上、黑丝穿好、钥匙一拧,豪车直奔酒店,这副反差极强的双面人生,落在了宝莲寺前住持释智定身上。信众往功德箱里投的钱,本该修缮殿宇、济困施药,却被人当成私房钱花得滋滋作响。她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料到戳破这层皮的人,正是自己口中的善男信女。
事情起于一场记者会,香港律师翁静晶站在镜头前,把自己掌握的账目、行程、照片一股脑亮出来:网上众筹的善款过百万港币,寺里却还是白蚁啃梁、地砖开裂;住持红光满面,包包衣柜越换越新;晚上有豪车接驳,出入五星酒店,与同门师兄暧昧不清。
话音落地,舆论炸了,调查组很快介入。不到一年时间,法院以贪污、非法入境等多项罪名判处释智定有期徒刑十五年。她的因果报应,不是空门里说的来世,而是这世就兑现。
把镜头拉回最初:她1967年生在吉林,早年到香港谋生,没有身份和住的地方,也赚不到钱。她想了条捷径——假结婚。盯上了一个有家的货车司机,先是情话缠人,再逼其抛妻弃子。七年一到,如愿拿到身份,翻脸不认人,给了对方一个人财两空。她要的不是柴米油盐,是更大的舞台。
没了经济来源,试过端盘子、洗碗,但她嫌辛苦、嫌慢。在她走进家门口的宝莲寺敬香,心里起了个念头:披上这身皮,事半功倍。她对时运不济、婚姻不幸哭得像真事,赢得老住持怜惜,剃度出家,法号释智定。
会来事、能说话,善于笼络,她很快成了寺里能人,有求必应,逢人说寺院太穷,屋顶都漏。老住持过世后,她顺水推舟坐上主持与监院的位置,先换掉关键岗位,把亲信安插到看钱的地方,再给几位老人扣个违规帽子赶出山门,寺里从此只剩她一张嘴。
功德箱的收入先纳为己用还不够,她盯上了网络。请来翁静晶帮忙搭网站、开捐款通道,对外讲寺院需要大修,求大家护持。翁静晶是行家,号召力强,短时间便筹到一百三十多万港币。
但她再三登门,发现殿梁依旧霉烂、石阶照旧崩裂,住持却精神抖擞。职业的敏感拉响了警报,私家侦探悄悄跟进:深夜的车队、酒店的电梯、私人会所的卡座,证据一件件落袋。
更离谱的是寺中还专门翻修了一间密室,陈列的不是经书法器,而是成排的名牌手袋、高定衣裙和化妆品。白天讲戒律,晚上跑别墅,人前劝断欲,人后放纵欲,这么演了不知多久。
捐款没花在寺里,花在哪儿了?鞋柜里一串串限量球鞋,衣帽间里一排排大牌包包,车库里蹲着两辆德系大排量,手机永远最新款。她与弟子中午逛商场,拎着大袋回山门;晚上从侧门溜下山,楼下司机等着。更刺眼的一刀,是来自她在内地的女儿。孩子说书钱不够,电话那头回一句我也没钱,匆匆挂断。虎毒尚不食子,这样的凉薄,让人心寒。
纸终究包不住火。调查见实,一桩桩、一步步扒开。她急了,偷偷约翁静晶私了,开价三十万,只求别张扬。对方不接招,继续把材料交给警方。法庭上,账本、转账记录、监控片段、证人证言逐一摆出来,曾经的法师开示,在证据前显得苍白。判决那天,她低头不语,台下有人冷笑:功德箱口朝上,良心朝哪儿?
她的上位史也并非全靠心机。在寺里那几年,她确实摸清了弱点:账务不透明、权责不分、监督稀薄。
她抓住香客多、管账少、规矩靠自觉这条缝,才有机会一手遮天。她把修寺的口号喊得最大,把清规的牌坊立得最高,转眼又用同样的手段在夜色里拆掉。等到外人问起功德去向,套话有的是:工程延期、物价上涨、手续繁琐。一旦没人盯着,钱就会自己长腿换个口袋。
信众掏出来的,是对清净之地的信任,不是谁的零花钱。与其空谈戒律,不如把规矩立实:账目对外公示,找第三方来做审计,大钱小钱要集体拍板,平时有人盯着看;谁踩了红线,就把名字亮出来,走法院这条路。
山门照旧开着,钟鼓还是那个声儿。游客在功德箱前放下一把零钱,写块小木牌,求个孩子好好念书,老人身子骨硬朗,家里平平安安。这些朴素心愿,跟丑事无关。
有人说,问题不在信仰,在人的贪心;也有人说,别拿个别的烂事儿去抹黑整座庙。当敬的还得敬,当查的就要查。门口那只功德箱仍旧朝天开口,真正该盯紧的,是那只想伸进去的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