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9月15日上午,在开阳县双流镇三合村的连片钢架大棚中,一串串红润饱满的小番茄被工人们仔细地采摘、分选、包装、装车。几小时后,这批来自黔中山区的优质果蔬将跨越千里,现身香港和澳门市民的餐桌。这是贵州旭禾源数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禾源”)日常运营的真实场景,也是“黔货出山”进军大湾区市场的生动写照。
“这批小番茄品种为来自法国的‘Saopolo’。”旭禾源运营总监赵景天在大棚旁介绍,“我们从7月16日发出第一批货起,至今保持每两天稳定发货一次,每次约3500公斤。”
销售合作方深圳市鸿金盛商贸公司对其市场表现充满信心。公司负责人谢华洲在电话中表示:“港澳市民饭后习惯吃水果,小番茄尤其受欢迎。贵阳运来的‘Saopolo’小番茄脆甜多汁、番茄味浓郁,非常受认可,终端零售价可达每公斤100元以上。”他补充说:“大湾区对农产品品质要求极高,必须符合供港标准。开阳小番茄不仅完全达标,还凭借富硒特色和品质稳定性赢得市场优势。我们与旭禾源保持长期合作,每批货中有2500公斤直供港澳,1000公斤在深圳本地销售,反馈一直很好。”
作为一家专注于智慧农业与数字技术融合的高科技农业企业,旭禾源依托开阳县富硒资源和高海拔反季节气候优势,大力发展反季节高端农产品。目前已在开阳和花溪建成两个基地,采用不同栽培模式并行推进。
开阳县三合村基地面积近9万平方米,由公司独立运营,全部采用无土基质栽培,每平方米产量达9至11公斤,发货价40元/公斤。在种植环节,旭禾源聘请来自甘肃、四川等地的农业技术专家,制定标准化种植规程,保障产品质量统一。在选果包装车间,工人们仔细检查每一串果实,轻拿轻放,整齐码入包装盒。一位正在忙碌的村民笑着说:“我在这里干了三个月,每天能赚100多块,一个月下来有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这种方式在保障品质的同时,也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除独立运营的开阳基地外,花溪基地从去年开始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在马铃布依族苗族乡谷中村,公司采取有土栽培模式,免费提供技术、销售渠道和成本价种苗,农户只需支付大棚租金和人力成本,便可参与种植。目前,谷中村已发展大棚番茄25万余平方米,种植品种为“福特斯”,其中有20户农户参与到近20万平方米的基地上,每平方米产量达6公斤,发货价20元/公斤。
“公司将继续扩大产能与研发,今年计划新增5至8个试验品种,拓展富硒农产品品类,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数字农业技术迭代升级。”赵景天表示,未来将以“开阳富硒”为核心品牌,打造产品矩阵,提升市场溢价能力,并通过三产融合模式,构建集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助力乡村振兴。
“从黔山秀水到湾区餐桌,我们正以生态为笔、品质为墨,书写东西部协作的新篇章。”贵阳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旭禾源的这一案例既是贵阳落实黔货出山战略和“五帮”专项行动的生动实践,也是供销系统传承扁担精神、服务乡村振兴的现代注解。未来,贵阳农产品将深度融入湾区供应链,以更多元的产品、更高效的流通,实现农民增收与消费升级的双赢,为东西部协作树立品质农品的标杆。
记者 李佳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