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年作家陈伟军的新作《神鸟的岛屿》由浙江教育出版社重磅推出。这部以中华凤头燕鸥保护真实事迹为蓝本的儿童文学作品是该社打造的年度重点作品。浙江教育出版社社长周俊对《神鸟的岛屿》给出了高度评价:“作品以儿童文学温暖的笔触凸显挺拔峻峭的立意,紧扣生态保护与青少年成长两大时代热点,将宏大的时代命题折射为少年儿童眼中可亲可感的成长篇章。”
“稚”笔力千钧,以儿童视角讲述大时代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恰逢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即将于9月在浙江杭州启幕,这部《神鸟的岛屿》适逢其时,以儿童文学特有的清澈目光,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成果转化为一场少年与神鸟的奇妙相遇。
尽管创作基于如此宏大的时代背景,作品本身却没有一丝沉闷和说教。《神鸟的岛屿》讲述了12岁少年江小鹏暑期探访从事自然保护工作的哥哥,并参与护鸟志愿保护工作的故事。他结识了喜爱绘画的少女林芊芊、渔乡少年阿海等不同背景的少年,从对护鸟工作的懵懂和好奇,到深入了解燕鸥习性、理解保护自然的意义,更在文化碰撞与彼此接纳中实现成长蜕变。
小说以少年江小鹏的视角穿针引线——从初登海岛的青涩稚嫩,到跟随哥哥脚步的笨拙尝试,最终参与护鸟志愿保护工作的历练成长,少年们用纯真的爱心、责任与担当为中华凤头燕鸥遮阳避雨时,生态保护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每一位读者可感可触的成长轨迹。
取材于真实,描摹人与自然和谐画面
为了完成这部作品,作者陈伟军一年之内五次登岛,对一线护鸟志愿者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访,亲历过数次“五脏六腑似乎都被搅动”的剧烈晕船,也见证了燕鸥群如白色风暴般盘旋岛屿的壮美景象。
陈伟军透露,小说中江小鹏的哥哥江大鹏这一角色的真实原型是象山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负责人丁鹏,正是中华凤头燕鸥的重要守护者之一。他扎根荒岛十余年,在海岛的风雨与孤寂中,从一个“门外汉”成为神话之鸟最信赖的好朋友。从第一年招引试验的六个月驻守荒岛,到如今创造了累计孵化179只、占全球繁殖总量80%以上的奇迹——这对全球仅200多只的极危物种来说,显然是令人欣喜振奋的好事了。
“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的回归本身就是一个生态奇迹。这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一度消失了六十余年,被多数鸟类专家认为可能已经灭绝,后来被重新发现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保护等级。
陈伟军被丁鹏等志愿者的坚守所触动,也将他们眼眸里的光亮和热爱流淌于笔尖。他将中华凤头燕鸥从濒危到新生的传奇、生态保护等专业知识巧妙地编织进叙事:如何通过放置假鸟模型吸引真鸟落户实现“人工招引”,如何通过声音回放引导燕鸥识别安全栖息地,自然保护的长远意义是什么……这些“硬核”科普在少年们的冒险与成长主线中自然流淌,文学性与科普性交织的情节让儿童在阅读间播种下生态保护的理想种子,让守护自然的信念如“神话之鸟”的羽翼般舒展翱翔。
作者陈伟军带着新书《神鸟的岛屿》来到韭山列岛
为童真世界创作,坚信文字的力量
陈伟军本人就是一个多维成长故事的鲜活注脚——16岁中学时出版首部作品,20岁便被吸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在写作的道路上,他从未停止过前行的脚步,至今已出版14部作品。
这位“别人家的孩子”出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村家庭,阅读和写作,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把钥匙。三年级时,他的作文《劝爸爸戒烟》被贴在学校橱窗里,他爸爸偶然看到后,回家说了句“你把书读好,我把烟戒了”,当日起果然不再碰烟。朴实的父子约定一直持续了二十余年,这让他第一次真切而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到了初中,管理学校图书室的老师了解到他热爱阅读,悄悄给了他一把图书室的钥匙,文学世界的大门由此敞开。从中学阶段开始,陈伟军就笔耕不辍,以极高的热情连续创作了多部作品,并且获得了很高的认可。
2023年,陈伟军成功晋升为一名奶爸,女儿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新生命,更唤醒了一位创作者内心对孩子世界的关注与脉脉温情。当父亲的身份与创作者的敏感相遇,直击心灵的艺术火花就此迸发。“儿童文学是每一个孩子最早接触的文学,是通往儿童心灵世界的最美妙的通道。”陈伟军说道。
碧海之上,神话之鸟的每一次振翅,都在诉说生命的坚韧;白纸之间,少年成长的每一行足迹,皆指向广阔的未来。当孩子们合上书页,那些关于责任、勇气与共生的种子,或许正借海岛之风悄然栖落心田,而这恰是陈伟军始终坚信的文字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