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国内硕士卖烧饼,海外博士摆面摊?这届高学历人才豁出去了

0
分享至

烧饼界今年出了个「新流量」。

昔日,大家只记得《水浒传》里憨厚踏实的武大郎;现在很多人都认识一个土木硕士毕业的95后年轻小伙。

他不仅是卖烧饼的街头厨师,更成了全网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



但他的走红伴随着巨大争议。

不少声音质疑,寒窗苦读二十载,硕士毕业却去摆摊,是不是人才的浪费、学历的贬值?甚至有人直言,这就是高等教育的失败与悲哀。

然而,在就业形势复杂、行业更迭加速的今天,这样“高开低走”的选择,却频频在高学历人才身上上演。

越来越多高材生不再被困在体面的枷锁里,敢于转身,弯腰,躬身入局。

他们这种“豁得出去”的精神,是自甘堕落,还是一种勇气?



土木硕士做「烧饼军火商」,粉丝近百万

这位靠卖烧饼走红网络的95后年轻小伙叫“去年毕业的小杨”。

他每天下午四五点,骑着摩托到达目的地,摆出满满一簸箕烧饼,一元一个,三四十分钟内就被一抢而空。

顾客是一群群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有家长为了买到他的烧饼,驱车三四十分钟而来;有小孩宁愿等一小时也要吃到这口饼。

线下生意爆火,线上也炸开了锅,近期小杨连开好几场直播,观看人次近千万。

卖个烧饼,怎么还能一炮而红?

原来他卖的绝非简单的烧饼,而是形状酷似AK47、AUG、沙漠之鹰等枪械模型。

花样百出的烧饼一瞬间成了孩子堆里的社交货币,他由此被小朋友们戏称为「烧饼军火库、烧饼军火商」。

之后,他又融入海外山海经、拉布布、卡皮巴拉、兵马俑等卡通形象,原本平平无奇的面团在他亲手烧制下俨然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再加上他在社交平台写着「失业土木研究生,回家卖烧饼」,高学历与接地气的身份、传统手艺与创意的碰撞,反差人设一下子就把流量玩起来了。



(图源|网络)

爆火之后,小杨也被遭到了反对声音。

有网友怒斥,他拿着一本院校硕士学历,不找正经工作,而去卖烧饼,这不是在抢底层小商贩的饭碗吗?不觉得给大学丢脸了吗?

还有人算起了教育账,父母辛辛苦苦把他供养到硕士毕业,花掉大几十万,卖个烧饼恐怕一辈子都挣不回来。

面对四面八方的质疑声,小杨反而很淡定,他说:“学历只提高了创业、就业上限。因为有这个身份才能够着某些工作,但并不意味着硕士毕业生就一定要做那些听起来或看起来很体面的工作......何况有了学历,剩余90%还是要靠努力和运气。”

土木工程一直被认为是四大天坑专业之一,小杨学的是道路桥梁,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靠专业去找工作,毕业后也曾迷茫过、担忧过。

经历一整年的找工作、失业再到如今卖烧饼出圈,他早已经放下了研究生身份的执念。



(图源|网络)

实际上,高学历反而让小杨拥有了更敏锐的商业洞察力以及执行力,而且他非常听劝,也紧跟潮流。小朋友今天提出天马行空的创意,明天就能吃到新品。

小杨记得住老主顾的偏好,开得起玩笑,接得住小孩的梗,懂得他们的喜好,笑着配合「军火交易」,把情绪价值拉满。他的烧饼摊,不再是传统的餐饮生意。

线上百万粉丝的关注、千万级的直播流量,让他拥有的商业价值远超普通打工人,这岂是一份所谓正经工作所能衡量的?

小杨重新定义了什么是体面的工作,靠着创意,他让烧饼摊成了生意场、粉丝场,更是梦想场。

当别人还在为体面工作内卷时,类似小杨这样的人选择找到新的生存方法。



名校硕博生大街上摆摊,日入过千

像小杨这样“豁得出去”的高学历人才,还有在比利时摆摊卖面的丁博士。

2015年,来自江苏的丁先生带着妻子远赴比利时读博。

十年来,他不仅收获了农学博士学位,还从事着植物营养的科研工作,孩子也在比利时出生。

原本以为学业有成、家庭美满的童话故事就此继续,然而命运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

今年5月,丁先生的科研项目工作突然终止,年满37岁的他“喜提”失业。

海投简历、四处碰壁,兜兜转转找了好几个月工作,都没公司愿意录用他。

不甘心闲着的丁先生和来自重庆的妻子一商量,决定摆摊卖重庆豌杂面来养家糊口。

夫妻俩火速从网上购买了桌椅食材,申请了集市摊位,拿到了卫生许可证,经过多次实验,比利时的第一家重庆豌杂面小摊正式亮相。



(图源网络)

他们每周二和周六固定出摊,定价是细面一碗7欧元,宽面9欧元,开张首日就卖出了30多份面,口碑迅速传开,当地人直言比意大利面吃起来还带劲。

英雄莫问出处,民间卧虎藏龙。

如今,他们准时出摊,摊前总排着长队,最高日销百碗,日收入超1000欧元,约合人民币8300多元,月入赶超当地普通工薪阶层,还成功传播了中国美食。

不摆摊的其余时间,丁博士和太太继续在找工作,照顾孩子,或许有一天丁博士会重返科研领域,但现在每一碗豌杂面,都是他认真生活的希望。

夫妻俩现在也做起了自媒体,在网上记录摆摊生活,视频中丁先生戴着厨师帽,系着围裙,熟练得在每一碗里放入佐料,享受着美食带给带给大家的快乐。

他们在账号简介中用调侃式语言写着丁先生是名校博士,发过的高质量论文近30篇,用搞科研的手煮出高知识含量的重庆豌杂面。

丁博士以及有本科学历的太太都坦言,摆摊和做科研工作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生活,放下面子,靠双手养活家人,一点也不丢人。



(图源|网络)

同样“放下架子”的还有费宇。

他曾是四川大学专业第一的优秀毕业生,保送复旦读研,却因种种压力选择退学。

退学后,他带着4000元启动资金,他在母校门口摆起了土豆泥摊,日入过千,还火爆全网,现在他已注册了商标,正计划开实体店。

他曾调侃:“要是听爸妈的话,现在应该在美国读博了”,但他同时也说:“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图源网络)

这一两年来敢于脱下孔乙己长衫的勇士还有很多很多。其中最具争议的是有清华学士、北大硕士、南洋理工博士、牛津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多个名校学位的丁远昭,却在新加坡做起了外卖骑手。



(图源|點新闻)

他们原是父母口中的希望、学校的骄傲,最后为了碎银几两在街头巷尾奔波忙碌。

是学历失败或贬值吗?未必。



最豁得出去的一群人

硕博生做摊主,这背后并不是「学历贬值」这么简单。

美国作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曾在其著作中提出一个「反脆弱」的概念。他中把所有事物分为三元结构,即脆弱类、强韧类、反脆弱类。



(图源|豆瓣)

还未摆摊前的丁博士就是典型的脆弱类,拿着博士学历押注单一路径,结果科研被砍,37岁没了工作,他就像是一件精美的瓷器,一次意外的波动就碎成了渣。

强韧类是一味追求稳定,成功找到铁饭碗的硕博群体就是代表。

铁饭碗工作摔不碎,但也不会变得更好,他们能在稳定工作里躲避风雨,却难以大富大贵,可能到手的工资也只够糊口。

也就是说再高的学历,再稳定的工作,都无法保证一辈子衣食无忧或是顺遂安稳。

而这些放下身段去摆摊、送外卖、做自媒体的高材生,却因为这些经历获得“反脆弱”的技能。

他们不再执着于单一路径的稳定,而是主动走进真实的社会丛林里。

短期内可能面临身份尴尬,但他们能在真实市场中学习、调整,久而久之,他们更能抗折腾、抗压。

比如卖烧饼的小杨不断去调整、适应、研究,如何选品、如何叫卖、如何做线上引流,让生意红红火火;丁博士和妻子一边摆摊,一边继续投简历、照顾家庭,随时准备重新出发。



所谓的反脆弱性,就是不管外界怎么变,自己都像是弹簧,不但不会被击垮、打倒,反而坚定站起来,把肌肉炼得更壮实,走得也就更远,进而换来更大的机遇。

塔勒布说:“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这些抛弃学历光环的群体不惧怕风,反而渴望得到风的吹拂,这就是新时代的勇气。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也曾说,“对自己期望过高的人,往往韧性较差——而韧性,才是成功的关键。”

高学历人群去摆摊、送外卖、做蓝领,不是沦落,而是开拓,逢山修路、遇水搭桥,走到哪里,哪里就是起点。

正如中国陆地海拔最低处艾丁湖那句标语所言:此后的人生,每一步都是向上。

这就是反脆弱和韧性的共同内核,不害怕失败,敢卸下包袱,调整心态,积蓄能量,再重新开始。





学历泡沫消退,父母得清醒了

作为旁观者,我们确实很佩服这些高材生,这份勇气和魄力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弥足珍贵。

但最受冲击的肯定还是这些勇士背后的父母。

想象一下,辛辛苦苦培养孩子二十多年,投入了无数心血和积蓄,终于盼到孩子名校硕博毕业,期待着他们进体制或大厂,结果他们却去了路边摊,多少有点恨铁不成钢。

这种心理落差,不是外人三言两语就能抚平的。

虽然嘴上没说,但在四下无人的夜,父母或许整晚都辗转反侧:邻居的孩子进了名企大厂,我家娃却在街头风吹日晒,亲戚朋友问起工作,该怎么回答?书不是白读了吗?

这种冲击,对于过去按照标准人生路径行走的父母是很真实且撕裂的,他们需要有一个慢慢接受、理解、成全的过程。

没办法,这代人面临的世界就是不同于往日了。

行业起伏剧烈,就业市场不再高度活跃,高学历又遍地开花,稳定越来越稀缺,新兴职业不断涌现,当2亿多人都是灵活就业时,成功的定义也在被重新书写。

实际上,稍微转变下角度来想,只要孩子不怕风浪,只要他们敢去尝试,就没必要为硕博毕业去摆摊而感到丢人。

真正让人害怕的是放弃努力,只要能养活自己就不丢人。至少他们务实,清醒、勇敢,愿意从头开始。



(图|针对高学历人才摆摊,部分网友们的评论)

最重要的是,孩子们读的书也没有浪费。

他们做出选择正是是学历和知识当了指南针,给了他们走出去的底气,让他们敢“不按常理出牌”。

这么多高学历人才能在摊位前吸引顾客,能靠视频打动百万,甚至千万粉丝,背后是思维方式、是视野、是执行力,这些都是读书期间带来的看不见的资产。

教育的意义也从来不是培养一个安安稳稳混日子的人,而是要让孩子无论在哪里都能生存、都能创造价值的人。

脱轨了、不符合社会期待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孩子在探索属于自己的路。

当孩子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时,不妨先放下成见,看看他们是否有所成长、保持希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已经很成功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快讯!武大的党委书记换了

快讯!武大的党委书记换了

大道微言
2025-09-19 16:40:10
39亿“学费”,不要和流氓国家打交道

39亿“学费”,不要和流氓国家打交道

难得君
2025-07-23 14:46:04
国安欠薪?媒体人:我了解的情况是国安球员教练至少今年一分不欠

国安欠薪?媒体人:我了解的情况是国安球员教练至少今年一分不欠

直播吧
2025-09-19 12:00:05
断供多了,轮到银行慌了!

断供多了,轮到银行慌了!

金投网
2025-09-19 16:19:52
修复一年后,乌克兰发电厂又被摧毁!俄罗斯“能源武器”已成笑话

修复一年后,乌克兰发电厂又被摧毁!俄罗斯“能源武器”已成笑话

鹰眼Defence
2025-09-19 16:09:41
毛阿敏放弃260亿遗产,退还400万生活费,手段高明显智慧

毛阿敏放弃260亿遗产,退还400万生活费,手段高明显智慧

老腘的世界视角
2025-09-17 19:08:29
这辈子你最闹心的经历是啥?网友:自认心灵纯洁的朋友一定要慎看

这辈子你最闹心的经历是啥?网友:自认心灵纯洁的朋友一定要慎看

解读热点事件
2025-09-18 00:15:06
笑麻了!罗永浩说西贝贾国龙没有好朋友,果不其然朋友圈被 爆了

笑麻了!罗永浩说西贝贾国龙没有好朋友,果不其然朋友圈被 爆了

巷子里的历史
2025-09-15 11:27:33
突发讣告!她于9月16日去世,年仅34岁

突发讣告!她于9月16日去世,年仅34岁

巷子里的历史
2025-09-19 07:55:57
网传深陷“欠款”“被查封”旋涡 深圳市电子行业协会回应:正常运行

网传深陷“欠款”“被查封”旋涡 深圳市电子行业协会回应:正常运行

读创
2025-09-18 14:39:16
女优夕月悠琉高等级可爱,纤细腰身主动扒男优衣服

女优夕月悠琉高等级可爱,纤细腰身主动扒男优衣服

葫芦哥爱吐槽
2025-09-19 13:40:14
岳母每天给我炖甲鱼汤,有天我喝不下喂了狗,次日看到小狗我愣住了

岳母每天给我炖甲鱼汤,有天我喝不下喂了狗,次日看到小狗我愣住了

温情邮局
2025-08-08 13:56:56
涉军队,普京:发生质变

涉军队,普京:发生质变

鲁中晨报
2025-09-19 18:53:13
西贝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西贝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罗sir财话
2025-09-18 17:50:17
确认,不用中国技术!俄罗斯将新建4000公里高铁,用“国产列车”

确认,不用中国技术!俄罗斯将新建4000公里高铁,用“国产列车”

南生今世说
2025-09-18 17:28:46
1.3万亿“囤房”退潮,最大炒房团,终于要清仓走人了?

1.3万亿“囤房”退潮,最大炒房团,终于要清仓走人了?

牛牛叨史
2025-09-19 15:55:02
好莱坞的“左疯”症候群:行为背后的意识形态扭曲与法律底线

好莱坞的“左疯”症候群:行为背后的意识形态扭曲与法律底线

斌闻天下
2025-09-18 18:28:06
中美共存要成真?北京举办晚宴,中方75岁老将军出山

中美共存要成真?北京举办晚宴,中方75岁老将军出山

科技有趣事
2025-09-19 10:59:36
直击iPhone 17开售首日: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有黄牛加价500元收购Max 256G版本

直击iPhone 17开售首日: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有黄牛加价500元收购Max 256G版本

澎湃新闻
2025-09-19 09:46:27
主动退出奥运申办!中国这一招,让西方媒体无话可说

主动退出奥运申办!中国这一招,让西方媒体无话可说

青梅侃史啊
2025-08-18 16:14:26
2025-09-19 19:44:49
每日一见 incentive-icons
每日一见
体会情感,感悟心语,享受生活。
6194文章数 5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越南最高领导层"扩员"了 干部的层级架构被大幅修改

头条要闻

越南最高领导层"扩员"了 干部的层级架构被大幅修改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矿霸"填埋万吨危废 当地政府成立调查组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时尚
艺术
健康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今日热点:电影《震耳欲聋》定档1004;《惊天魔盗团3》发布新预告……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卫星图像显示以军坦克集结加沙城周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