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特殊,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许光达的育儿故事
说起许光达将军,大家都知道他当年授衔时候让衔的事儿,那真是高风亮节,可是,他家里的事儿,特别是怎么教育孩子的,知道的人就不太多了,这事儿还得从他儿子许延滨说起,那年头,许延滨在学校里,成绩顶呱呱,又听话,老师们都喜欢,可是他从来不跟别人说他爸是谁,就闷头学习,你说这孩子,也真是够低调的。
后来,学校的班主任觉得奇怪,这孩子这么优秀,家里肯定不简单,可是问他吧,他又不说,这一下子,班主任的好奇心就上来了,非要去家访看看,要我说,这老师也真是认真,就想知道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培养的,去了许光达家里,才知道,原来这孩子的爸爸,就是那位赫赫有名的许光达将军,你说巧不巧,老师之前只在报纸上见过许光达的照片,印象也不深,压根没想到,这孩子竟然是将军的儿子,这一下,所有人都觉得他以后不得了。
许光达对儿子要求那叫一个严格,定了三条家规,不准搞特殊化,要靠自己努力,可不是嘴上说说,是真的身体力行,许延滨在学校里,生活上学习上,一点儿特权都没有,跟普通学生一样,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要是换了别人,有个当将军的爸爸,估计早就翘尾巴了,可是许延滨没有,他反而更努力,学习也更认真,所有人都觉得奇怪,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更让人佩服的是,后来许延滨有机会去留学,那可是公派留学啊,机会难得,学校本来想推荐他去的,可是许光达直接给拒了,他说,要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工农子弟,你说这觉悟,真是没得说,那个年代,出国留学可了不得,多少人挤破头都想去,可是许光达愣是把机会让给了别人,这公而忘私的精神,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许延滨后来听了他爸的建议,去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那可是当时中国顶尖的军事院校,毕业后,还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上英勇负伤,这小子,真是不含糊,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后来又在军队科研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参与了核试验,还在《人民日报》上留下了名字,脸上也有光,真不给他爸丢人。
其实,许光达这一辈子,都在践行着谦逊和奉献的精神,授衔的时候让衔,教育孩子的时候坚持原则,不允许搞特殊化,他就是想告诉儿子,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价值,这才是真正的将门虎子,可是那种环境下,谁能受得了,很多人看完这个故事,都会去想,如果自己是许延滨,能不能做到他那样,我觉得,不一定,那个劲头,不是谁都有的。
许光达的家风,影响了许延滨的一生,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学习他那种不搞特殊化,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的精神,这才是我们应该传承的红色基因,当年那个情况,可复杂了,气得不行的人可多了,但是许光达心里清楚,自己该怎么做。
现在回想起来,许光达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故事,那个时代,人们都有一种奉献精神,都有一种为国家为人民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才是我们今天最需要的,也只有传承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这可不是说说而已,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