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
由于这场战争持续时间不足一个月,所以在许多人印象中,它充其量也就是一场“边境冲突”。
哪怕是算上这之后长达十年的老山轮战,也只不过是冷战格局下一次普通的区域对抗,“没什么大不了的”。
直到现在,如果不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学者詹姆斯·曼等人的相关论述,全世界或许还要继续被瞒在鼓里,这场战争看似普通,但其实影响深远,它切实地改变了中国国运。
越南的危害
在聊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先聊聊当时越南对于中国的危害,究竟到了何种地步。
第一个危害,当然就是国防安全。
当时中国已经和苏联闹翻,两国陈兵边境,颇有一番风雨欲来之势。
而与此同时,曾在越南战争中得到了中国鼎力相助的越南,则选择倒向苏联阵营,甘当苏联在亚洲围堵中国的“桥头堡”。
至此,苏联与越南遥相呼应,对中国形成了南北夹击的严峻态势。
如果苏联与越南的战略布局得逞,中国必将陷入前所未有的被动当中,所以打破越南和苏联的同盟也就成为了当时中国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情。
(越军和苏联顾问在一起)
与此同时,越南在中越边境的小动作,也引起了中国的高度关注。
从1977年起,越军就在苏联的支持下,频繁入侵中国广西和云南边境地区,杀害众多边民。
有消息说,仅1978年,越南就在边境蓄意制造的流血事件1108起,越境埋设地雷超430余处,严重威胁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不仅如此,还有部分越南军人已经不满足侵食中越边境领土的小打小闹,他们甚至喊出“要让粤桂滇回归越南”的口号,毫不掩饰地觊觎中国领土。
所以从国防安全的角度来说,中国及时出兵打掉越南觊觎中国领土的野心,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越南军队)
第二危害,在于改革开放。
要知道,当时越南除了挑衅中国以外,还在东南亚地区频繁用兵。
他们不仅成功控制了柬埔寨和老挝两国,还多次计划过道柬埔寨入侵泰国,以形成对整个东南亚的军事威慑。
(越南入侵柬埔寨)
而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急需从国外引进资金,东南亚地区作为海外华侨重要的聚集地之一,是中国吸引外资、开展对外贸易与合作的关键区域。
如果因为越南的军事野心,东南亚地区卷入战火,陷入动荡的话,那么中国改革开放所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甚至,这还没完,改革开放需要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也需要一个活跃的经济前线。东南亚地区的特殊就在于,在陆地上,它和中国最大的战略后方西南地区接壤,在海上,它又和中国的经济前线广东隔海相望。
如果东南亚彻底陷入战火的话,中国的改革开放甚至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工厂)
立竿见影,中国突破封锁
在国防压力和改革开放压力的双重因素之下,1979年年初,中国军队从广西、云南两线同时发起进攻,而一场仗下来,中国收获颇丰。
首当其冲的,就是国防安全。这自然不必多提,越南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北部工业重镇损毁严重,再也无法威胁中国边境地区,越苏合谋包围中国的布局,就此彻底破产。
第二,就是为改革开放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大后方。
由于越南国内损失惨重,他们“称霸东南亚”的野心彻底破灭,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云南广西,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沿阵地广东得以稳定。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的及时出兵,彻底打消了越南的野心。东南亚国家纷纷主动拉近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在东南亚影响力大幅增加,为改革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周边发展环境。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破了越南的野心)
第三,放血苏联,重塑亚太秩序。
苏联之所以支持越南,是他们想利用越南在亚洲牵制中国,形成“南北两线施压”的格局。
但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以后,苏联的“南北两线施压”布局,彻底成为了一个笑话。
彼时,苏联已经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正深陷于中亚地区的泥潭当中。但中国恰在此时出手,直接给苏联甩出了两道送命的难题。
(阿富汗战场的苏军)
基辛格就认为,如此一来,苏联只能陷入两难境地。
由于中国军队的进攻,越南实力一落千丈,苏联再不援助越南,就将失去自己在亚洲东部最重要的桥头堡垒。
可如果援助越南,苏联又将同时应对阿富汗和中国两个战场,有限的军事资源难以支撑。
最终苏联采取了不派部队介入,而给越南提供武器的方式援助越南,但即使是这样,还是让苏联失血严重,再也无力干涉亚洲东部,亚太秩序由此重塑。
(在越南的苏联军事专家)
时至今日,依旧受用无穷
如果说以上两点利好,主要是功在当代的话,那么接下来提到的两大益处,则是标准的泽被后世、利在千秋。
因为这场战争,重塑了亚太秩序的中国,反而由此打开了融入世界、与西方合作大门的“钥匙”。
上世纪70年代之后,中美两国出于共同对抗苏联的战略目标,开始展开接触与合作。
在此背景下,中国有必要向美国明确表达自身立场,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与中国携手合作,对美国大有裨益。
对越自卫反击战,无疑成为了这场合作的绝佳证明。也正是因为这场战争,美国清晰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值得信赖且可靠的合作伙伴,能够帮助自己牵制苏联与越南的实力。
自此,中美两国正式步入蜜月期。大量美国资本与先进技术纷至沓来,助力中国开启了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詹姆斯·曼就认为,时至今日,中国的全球化事业,中国经贸遍及全球,都离不开这场战争的影响。
(中国外贸遍及全球)
甚至,中国的军事力量发展,也因为这场战争而受益匪浅。
虽然中国军队在进攻中的表现极为出色,但在撤退时,还是暴露出了指挥链条冗长、后勤问题严重、武器装备落后等相关短板。
中国也因此坚定了军事改革的信念,中国军队立即启动改革,优化指挥体系;加大科技投入,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改造国产装备,逐步推动军队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型。
(84阅兵很多部队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
对此,有西方智库指出,1979年中越战争是中国军队现代化的“催化剂”,这场战争暴露的问题,直接推动了后续40年中国国防力量的系统性升级。
从这一点来看,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意义,早已超过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
它告诉了所有人:真正的战略胜利,往往不在于一时的战场得失,而在于能否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国家长远发展赢得宏观上更大的空间与机遇。
参考资料:
1、中国经济网《中共中央关于对越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战斗的通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