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猫厨房的铁汤勺凉了。木柄磨得发亮,是徐德锋用了八年的家伙。
以前盛完骨头汤,他总往伙计手里塞:“慢点儿端,别烫着。”现在汤勺凉了半截,揉面的陈婶擦碗时,突然红了眼。49岁的徐德锋走那天,凌晨四点备菜间还飘着葱花味。
他刚写完“今日特价:萝卜排骨汤”的小黑板,转身要开排气扇,栽在切菜板旁。粉笔攥在手里,断成两截。救护车来的时候,锅里的汤刚滚到冒泡。
菜市场张叔第一个冲来,芹菜叶上的水珠滴在水泥地,晕开湿痕。
“上周他还帮我送菜去养老院,说孤寡老人爱吃我种的芹菜。”环卫工李师傅揣着保温杯,里面是徐德锋冬天总留的姜枣茶。
“他说我扫街冻手,让我揣着暖身子,现在茶还温着,人没了。
”葬礼那天没下雨,店里伙计却觉得眼睛发潮。墙上照片里的徐德锋,穿洗白的蓝工装,站夜市摊前给小姑娘递烤肠,门牙都笑出来。送别人排到巷口,有常来吃面的老街坊,有他资助的贫困生。
那孩子攥着奖状,抽噎着:“徐叔叔说考上重点高中请我吃红烧肉,现在我来了,他不在了。”后厨小周最难受,去年刚从老家来,徐德锋把储物间收拾出来,买了新床垫。“上次我妈来,徐哥炒了四个菜,说‘阿姨放心,我把他当弟弟’。
”他抱着带阳光味的床垫哭:“他说等我学会糖醋鱼就涨工资,现在鱼还没学会,人走了。
”徐德锋总说“做生意就是做人”。夏天给外卖小哥留冰镇绿豆汤,冬天在门口摆暖炉,隔壁卖水果的阿姨收摊晚,他多留一份热面。邻居说他“心太软,赚的钱一半贴给别人”,他笑:“谁没个难的时候,帮一把咋了?
”妻子牵着俩孩子站灵前,大的攥着爸爸的工装,小的抱着印小老虎的陶瓷碗——那是徐德锋给孩子盛汤用的。以前拍视频,他总把孩子抱到灶台边,教认调料:“这是盐,少了没味,多了齁;做人也一样,要实在。
”现在灶台亮着,调料瓶摆得齐,没人再教孩子认盐和糖。送别的时候,伙计们唱《朋友》,平时喊“欢迎光临”的大刘,唱到“一句话,一辈子”时,声音破了音。他们哭的不是发工资的老板,是下雨塞伞的徐哥,是加班煮面的徐叔,是把难处放心里的家人。
餐饮人哪有不忙的?天不亮去菜市场挑菜,半夜才能关店门,锅里的火、手里的勺,就没停过。
徐德锋总说“再熬熬,等孩子们再大点儿,我就歇几天”,可他忘了,人不是铁锅,熬久了会坏的。现在老猫厨房还开着,陈婶每天把铁汤勺擦得锃亮。新来的伙计问勺子来历,陈婶指着墙上照片:“那是我们老板,以前总用这勺子盛汤,还总喊‘慢点儿端’。
”灶上的汤又开了,热气往上冒,像极了徐德锋在的时候。只是这一次,没人再从后面伸过手,把汤勺往你手里塞,笑着说“慢点儿,别烫着”。未来几天,秋凉渐重,巷口的烟火气还在,可那个总把温暖往人手里塞的人,再也回不来了。
你家附近,有这样总把“慢点儿”挂嘴边的人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