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年秋天,美国著名作家斯诺在中南海问毛主席:“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毛主席回答道,那是在1935年9月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
这场斗争的核心人物之一是张国焘和他的亲密战友陈昌浩。两人原本是鄂豫皖苏区的“二人转”搭档,共同领导着红四方面军这支当时红军中实力最强劲的队伍。
然而,在长征这个特殊背景下,两人关系经历了从亲密无间到彻底决裂的戏剧性变化,这个过程直接关系到红军的存亡和中国革命的未来。
![]()
1931年4月,张国焘和陈昌浩受中央委派,从上海来到鄂豫皖苏区。张国焘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陈昌浩任共青团鄂豫皖分局书记、红四军政委。
红四方面军成立后,陈昌浩又任总政委。陈昌浩是名校毕业,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因为成绩优异,在当时还被誉为“苏联二十八宿”之一。
在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期间,陈昌浩对张国焘几乎言听计从。无论是搞“肃反”,还是推行政治路线、军事路线,陈昌浩多数时候都站在张国焘一边。
![]()
每遇大事,因为陈昌浩常常站队张国焘,红四方面军党政军“三驾马车”事实上变成了“二人转”,徐向前只能被迫执行。这种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后来的分歧埋下了伏笔。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看到红一方面军在长征中损失巨大,张国焘仗着四方面军兵强马壮,野心开始急剧膨胀,不断伸手向中央要权。
![]()
当时,红四方面军有8万多人,而红一方面军只有一万余人。为安抚张国焘,中央不得不让周恩来将红军总政委职务让出,由张国焘接任,陈昌浩也成为了中革军委常委和前敌总政委。
然而,中央与张国焘很快就北上还是南下爆发了路线之争。1935年9月,张国焘以“筹粮待命”为由,擅自命令尚在松岗、党坝、卓克基等地的左路军停止北上。
9月8日深夜,毛泽东、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徐向前、陈昌浩来到周恩来驻地,召开紧急会议,着重讨论南下与北上问题。陈昌浩态度摇摆不定,而徐向前表态说同意中央的意见。
1935年10月,张国焘在四川理番县卓木碉召开会议,公然分裂党和红军,挂出了“临时中央”的牌子。卓木碉会议前,陈昌浩虽然也对党中央提前北上、不告而辞颇有微词。
但当张国焘在会上公然宣布“另立中央”时,陈昌浩却是“目瞪口呆,一动不动”。据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傅钟回忆:“关于张国焘自立‘中央’问题……那个委员名单,全是张国焘和黄超搞的,别人概不知道。那天晚上开会,事先都不摸底,陈昌浩同志也不晓得要干什么。”
![]()
张国焘示意陈昌浩表态,希望这位老搭档带头支持,没想到陈昌浩却保持了缄默,一言不发。李先念后来问陈昌浩:“我们现在有党中央,为什么还要另立中央呢?一国不能有二主嘛!”陈昌浩只能是无言以对。
张国焘一意孤行南下,经天芦名雅邛大战役,红四方面军在百丈关一战中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部队死伤近万人。这一仗成为红四方面军由盛而衰的历史拐点。
部队在休整时又遭到严寒、饥饿和土匪武装的侵袭,总兵力从八万人锐减至四万人。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再加上共产国际特使张浩带来的高层指示,张国焘迫于形势和压力,只能取消“临时中央”。
![]()
1936年7月初与红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他不情不愿地踏上了北上的路程。到8月下旬,红二、红四方面军已经控制了甘南及陕甘边地区,就地补充给养,准备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合。
1936年9月16日到18日,西北局在岷州召开会议,讨论行动方针,会议开了三天,也吵了三天。会上,陈昌浩主张立即按照中央的要求,“北上静、会地区,与胡宗南部进行决战,会合一方面军”。
而张国焘则认为,既然一方面军主力不能南下,四方面军独力与胡宗南进行决战不利。他主张“应即西渡黄河,进据古浪、红城子一带,伺机策应一方面军渡河,夺取宁夏,实现河西计划”。
以往两人的观点总是一致,即使陈昌浩小有意见,终究也会统一到张国焘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但这次不同,陈昌浩和张国焘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各执不下。
会上大多数人都赞成陈昌浩的意见,否决了张国焘的方案。一向独断的张国焘见自己的主张占少数,最终不得不少数服从多数,同意陈昌浩等人坚持北上的意见。
![]()
岷州会议后,张国焘思来想去,再次变卦,甚至调动军队准备强行实施他的西进方案。得到消息,陈昌浩对朱德、刘伯承表示,北上的决定不能因为个别人的反对而胎死腹中。
他以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的名义下达命令,严令部队停止向西。看到陈昌浩如此,张国焘不得不放下身段,主动上门,找陈昌浩做工作,为西进找了种种牵强的理由。
陈昌浩针对张国焘的观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谁有权决定,要看是否符合中央要求,而你的决定是错误的。现在的形势是必须去(北上)会合,会合后就有办法了,继续分裂对中国革命不利。”
张国焘担心受到共产国际和中央的严肃处理,悲从心来,泪如雨下。看到张国焘这样,陈昌浩心里十分反感,他说:“我们是党员,错误要向中央承认,听候中央处理,哭是没用的。”
9月27日,张国焘下令在洮州开会,大谈西进的好处。此时,已经了解了岷州会议来龙去脉的四方面军干部们,众口一词,质疑张国焘的决定。
陈昌浩带头发言,强烈批评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总指挥徐向前话不多,却一言九鼎:“鄂豫皖出来的同志不想再折腾了!”其他众人发言也都一致强调要按中央命令行事。张国焘陷入空前的孤立,没有一个人支持他。
![]()
洮州会议决定遵照中央命令和红四方面军绝大多数指战员意愿,迅速北上。1936年10月10日,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抵达陕北后,毛主席曾说:“我们应该帮助他(张国焘),使他的进步能更顺利,并经过他将四方面军整理好……关于国焘过去错误的性质与程度问题,原则上是不说的。”
![]()
陈昌浩后来多次为自己的错误道歉。1980年中央为陈昌浩举办的追悼会上,悼词给予他正面评价,承认他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