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上海] 今日,2025年戴森设计大奖中国大陆赛区颁奖仪式暨十周年特别活动顺利举行。戴森教育及公益项目亚太区负责人柯炎秀、戴森硬件工程师团队负责人胡宏飞,以及数位大赛历届获奖选手出席活动,共同见证大赛在华十周年的里程碑时刻与新一届三强团队的诞生。为致敬本土年轻一代发明家“敢于颠覆,无惧失败”的创新精神,戴森设计大奖入华十周年特展也正式拉开帷幕,集中展示并探讨创新发明如何回应真实世界存在的问题,并推动社会向更美好的未来迈进。展览将于9月14日至9月21日期间免费向公众开放。
![]()
戴森设计大奖入华十周年特展
戴森设计大奖是一项国际性的设计与工程大奖,由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设立,旨在激励更多年轻人通过工程、科技、设计,解决科技、医疗、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全球性难题。自2016年入华以来,大赛持续为中国年轻发明家提供全球性的交流和展示平台,并为优秀作品搭建通往成功的道路,帮助他们产出有社会价值和产业潜力的创新发明。迄今,大赛已激励超过2万名中国大学生参与,共计收到超过3500份原创设计作品。
2025 年戴森设计大奖中国大陆赛区三强诞生,以创新发明回应真实生活
戴森设计大奖入华十年来,参赛作品所涉及的领域之广涵盖从医疗、农业、环境生态,到公共卫生、可持续、灾害救援等等,并且其中有不少优秀作品已商业化落地,真正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今天,戴森设计大奖正式公布2025年中国大陆赛区三强团队作品,展现本土年轻科创人才对前沿科技的巧妙应用,以及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和人文关怀。
![]()
2025年戴森设计大奖中国大陆赛区三强团队及其作品
荣获冠军的是来自清华大学黄俊铭、梁骥团队的作品——Pureco免水冲生态户厕系统。他们聚焦中国寒旱区由于居住分散、污水管网建设困难、人口老龄化等因素而产生的公共卫生问题,研发了一款免水冲生态厕所。该设计无需水电,利用太阳能集热与被动保温,实现粪尿无害化、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节水节能,每年能节省维护费超300元,并通过助便踏板等人性化设计优化如厕舒适度,以此促进相关地区公共卫生的改善,同时也提升农村居民的改厕意愿,助力农村可持续发展。
来自中国药科大学陈培鸿的作品AI-3D药物制造研发平台则夺得亚军,该设计通过提供精准的药物释放时间、空间、速度与剂量控制,能够解决儿童、老人需手工分剂量用药、罕见病人群按需制药成本高等痛点,实现个性化精准用药,并且其AI打印技术还可以为药物制作触觉标签,减轻视障群体用药困难;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陆瀚文、宋新园的团队作品ScolioDetect获得季军,这是一种可快速穿戴的青少年脊柱侧弯监测设备,采用动态步态分析方案,可快速完成脊柱弯曲角度与形态的高精度测量,将脊柱侧弯检测从依赖专业操作的复杂检查,转变为可在校园等场景轻松实施的简单流程,使检测普及成为可能。
“今年的三强团队作品分别对寒旱地区的公共卫生问题、细分人群的小批量用药需求,以及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体态隐患提出了各自的创新解决方案,在展现工程设计才华的同时,也彰显年轻一代发明家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文视角。”戴森硬件工程师团队负责人胡宏飞已连续五年担任大赛评委,见证了一届又一届未来发明家们通过创新发明,回应新时代的种种课题,“他们在用行动诠释着,真正的发明,源于对真实世界的敏锐洞察,和用科技创新解决问题的决心。这也是对发明家精神的最好诠释。”
![]()
戴森硬件工程师团队负责人、戴森设计大奖评委 胡宏飞
戴森深耕本土工程教育事业,持续驱动未来发明家
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相信,年轻的设计师有能力研发能够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自2024年起,戴森携手本土高校开设相关工程设计课程,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激发年轻一代科创人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创新思维和无惧失败的实践精神。今日,戴森宣布与东北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达成全新课程建设合作,共同传递“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工程创新为路径、以社会影响为目标”的工程教育理念。自2022年起,戴森也在本土持续开展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的工程教育项目,通过创新、有趣、互动的课程形式,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目前已成功触达中国大陆的所有省份,惠及来自2,000所学校的620万名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
戴森教育及公益项目亚太区负责人柯炎秀女士表示:“过去十年,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参与本土科创教育事业的发展,利用戴森的工程资源和文化,推动STEM教育和启迪年轻一代发明家。创新的旅程永无止境,它由好奇心、勇气与合作精神共同驱动。我们将继续积极与本土产学研机构携手,弘扬发明家精神,投资年轻创新人才,共同构建一个更具创造力的未来。”
![]()
戴森教育及公益项目亚太区负责人柯炎秀
会后,我们对戴森教育及公益项目亚太区负责人、2025年戴森设计大奖评委柯炎秀,戴森硬件工程师团队负责人、2025年戴森设计大奖评委、胡宏飞进行了一轮群访谈。我从中挑了几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和回答贴了上来,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中新社:在参与评选的2万多名中国大学生和3500多份作品中,是否观察到中国年轻人的特质?大学生研发呈现哪些趋势?
胡宏飞:
最令人欣喜的变化是,中国年轻人对生活中的问题观察越来越细致。他们不仅关注工程技术,更强调“设计的温度”——即设计究竟解决什么人的什么问题。
回顾戴森设计大奖在中国的十年,学生们最初似乎对医疗领域关注更多,但如今逐步拓展至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灾难救援、公共卫生等更广阔的领域,切入角度也更趋向于生活中的细致需求。例如今年冠军作品Pureco免水冲生态户厕系统,他们深入中国寒旱地区核心五省,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研,从中洞察到了传统厕所改造方案因成本过高而难以推广、无害化厕所改造率偏低,以及厕所条件不佳导致代际关系维系受阻等问题,并通过精准的设计对这些痛点作出了回应。
此外,学生在原型制作、不怕犯错、动手实践上也有显著提升。今年前八强都带着精心打包的原型机到场,甚至有团队在现场维修调试,展现出极强的激情与执行力。我们也鼓励迭代优化,例如亚军作品“AI-3D药物制造研发平台”去年未获佳绩,但根据反馈不断尝试迭代后今年再次参赛并获奖——这正是我们倡导的“发明家精神”。
观潮志:戴森设计大奖最初为何进入中国?十年取得了哪些成果?如何看待中国工程教育的现状与前景?
柯炎秀:
亚洲,尤其是中国,拥有巨大的人才潜力。但与欧美学生相比,亚洲学生有时候显得“信心不足”,常问“我是否足够好?”——而答案是肯定的。中国作为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国家,拥有众多高校和大量潜在人才,这也与戴森在华加大投资、广纳人才的战略相符。
在回顾过去十年戴森设计大奖的成就时,我始终不愿仅用数字来衡量,虽然我们有充分的数据支撑——比如收到超过3500份参赛作品,影响了逾2万名学生,但这些数字从来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对我而言,最大的成就是推动了思维转变:改变了人们对工程枯燥、艰苦的刻板印象,让年轻人发现“工程也可以很酷”。这是最希望学生收获的。
中国政府在推动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例如在小学阶段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课程的普及,这样的速度与前瞻性令人钦佩。作为企业,我们也愿支持STEM教育,助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生态与氛围。
21世纪经济报道:人工智能是创新富矿,在2025年大赛中已有体现。您对AI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有哪些期待?
胡宏飞:
戴森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显著,拥有专门的人工智能团队来研发软件算法及最新应用。
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可为设计锦上添花,但是否必须存在,取决于这项技术的加入是否切实解决问题。如脊椎侧弯检测设备,通过传感器与AI建立数据模型,是因为该问题需要AI参与决策。但如果问题有更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则不必硬套AI。设计应始终回归问题本身。
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很多产品离真正的智能还有距离。您认为产品达到与人自然交互的智能水平还需多久?
胡宏飞: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作为设计者和科幻迷,我也期待家中有一个无所不能、听懂人言的机器人,但实现这一愿景仍需经历一个过程。机器人难以完全替代人类,尤其在提供复杂情绪与情感价值方面。
目前,戴森的产品如空气净化器已能智能联网,可以通过App或语音控制一键唤醒,检测空气质量数等等。但智能究竟还能做什么,仍需共同探索——关键在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判断人工智能是否能为解决它带来真正便利。
极科技:中国与国外工程师及作品是否有差异?最大差异在哪?
胡宏飞:
我认为,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及生活环境上,这些因素影响了年轻工程师观察和定义问题的视角。比如我们今年获奖作品中有药物制作研发、脊柱侧弯的检测,这些课题在欧美国家可能并不常见,因为各自的生活环境不同也会导致大家的关注点有差异。欧美地区的作品往往更聚焦于环境保护、森林防火等议题。
其次,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步伐非常迅速,在某些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我们观察到的第二个差异在于,中国赛区的学生作品展现出丰富的前沿科技思维火花。例如,ScolioDetect项目中融合了多传感器和算法模型,AI-3D药物制造研发平台则采用了我们以往未曾设想的技术路径。这些创新不仅体现出他们细致入微的生活洞察,也反映出他们紧跟科技前沿、积极应用最新技术的能力。在我看来,这正是中国大陆赛区一个显著的特点:既扎根于现实需求,又勇于融合尖端科技。
春卷:何时会出现下一款像“吹风机”、“吸尘器”这样更普适的产品?
胡宏飞:
其实这一类“普适”性的产品在戴森设计大奖的舞台上是一直存在的,比如今年我记得就曾评审过亲子玩具套装这类的作品。它们之所以没有进入前三或前八,主要是因为在我们所设定的四项评审标准中,未能完全达到预期的要求。并非我们刻意去选择那些看似特殊或小众的作品,评审的核心始终是基于这几个维度进行全面考量。
事实上,我们非常鼓励学生创作像吹风机、吸尘器这类能够服务于大多数家庭日常场景的作品——这样的设计往往更能体现技术的温度与人文关怀。我们期待这些参赛者能够重视评审反馈,对作品进行持续优化。就像AI-3D药物制造研发平台一样,也许当你再次回到这个舞台时,你的作品会带来令人瞩目的突破与惊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