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对号入座式的惯性思维,想到悬念片就想到大导演希区柯克,想到足球就想到马拉多纳,想到武侠小说就想到金庸,想到拳击运动,就想到拳王泰森。这种惯性思维是一个人头脑中坚定的思维模式,也是早就形成了的,似乎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意思,但并不可靠。
惯性思维就是人们喜欢把一个带有类别意义的概念与一个具体的十分具有个性的人物个体联系起来,认为这个人就是这个类概念的化身。当然,惯性思维也可能出现在理解其他事物方面,出现在对历史或文化以及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理解。久而久之,经过年代的冲刷和筛选,一些具有个性的人物以及事件就浮现在历史的表面。一般人接触历史,一定先接触这个表面。于是,读历史的人浅尝辄止,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说,对号入座,形成大众文化和街谈巷议,不仅流连于表面的人物个性,而且流连于表面的事件,却不会做综合分析。人们读《三国演义》的时候,读出了很多类型化的人物,认为曹操是奸雄,刘备是枭雄,孙权是英雄,关羽是忠义的代表,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等等。诚然,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的时候,用了类型化人物的创作方法,总是用一类性格来概括一个人物形象,或者说用一些事件来塑造类型化的人物形象,以至于给读者造成了错觉,让读者产生了对号入座时的惯性思维。这种类型化的写作是古典小说常用的手法,可以让读者迅速掌握人物形象,也容易让读者产生对号入座式的惯性思维。但读者分明不自觉,不知道自己已经产生了这种惯性思维,甚至在《三国演义》开篇就受到了开场词的影响,认为“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种历史观影响了小说走势,也影响了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塑造。
当读者自以为掌握了小说中的人物性格,也就认为人物性格代表了某一类人,而不是代表一个人。甚至读者认为关羽是忠义的代表,就要学忠义的精神,还要供奉关羽的形象,认为关羽成了武圣人,还有的居然把关羽弄成了财神,理由是他归顺曹操的时候,叫做“降汉不降曹”。曹操为了留住他,每天给他赏钱,叫做“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关羽不为所动,要寻找刘备的时候,把曹操给的所有赏钱都还给了他。关羽曾经拥有曹操给的那么多钱财,就被后世一些人误解,以为关羽成了财神,可以汇聚财宝,就真的把他当成财神来崇拜,怎么说都是可笑的。有人崇拜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智慧的化身,崇拜他就相当于崇拜智慧,也会成为他那样的人物。其实民间崇拜无可厚非,有很多人头脑里有迷信的思想也无可厚非,但这种思想和先入为主式的惯性思维有关系,就是自己认定了什么观念就认为什么观念是正确无误的。就像认为关羽是财神一样,本身幼稚可笑,但很多人都盲从,都供奉关羽的身上,还要让他的神像招财进宝。其实关于当成武圣人来崇拜是可以的,一生征战无数,杀人无数,简直就是杀人的祖宗,但人们没看到杀人的血腥,而只看到了他的英勇,他的忠义。倘若被关羽杀了的人的家属一定不认同关羽是武圣人,也不认同他是财神,而是认为他是仇人。
对号入座时式惯性思维本身靠不住,但很多人都有这种思维模式,还不自觉。有人认为宋江也是忠义的代表,只可惜招安一步棋走错了,说明他受到了被改造的儒家思想的毒害。有人认为李逵是勇猛的象征,花荣是神射手,燕青是忠实的奴仆,还会摔跤,武松和鲁智深都是忠义的代表,想办什么事就能办成,而林冲活得有些窝囊。不管是《水浒传》文本给人们形成的某种影响,还是戏剧、影视剧给人们形成的某种影响,亦或是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形成的影响,都会让人产生对号入座式的惯性思维,也就是让人产生人物形象类型化的思维模式。人们认识外界事物的时候,总是喜欢给外界事物归类。认识一个陌生人,通过交谈和一起做事,知道这个陌生人是什么样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却只是自己认为,真实的情况并不一定是这样的。但人们总是有一些自负,认为自己看到的是真实的,自己想到的是准确无误的,其实只是对陌生人进行了片面化的归类,或者说进行了类型化的认识,这样比较省力,而没必要对陌生人进行全面认识。因为一个人和陌生人没有直接的利益来往,不可能进行太深入的交流,当然就没必要全面认识了,但人们总是揣摩外星人的性格,甚至想支配他们,其实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却根本不知道陌生人到底拥有什么样的性格。
人性是非常复杂的,并不能被完全掌握。尤其是客观环境变化以后,人性有可能实现蜕变。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总是有一些类型化,尤其是古典小说,容易形成类型化人物塑造的方法,却并不像当代小说那样弄得人性非常复杂。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性格的形成是环境造成的,环境变了,人的性格也会变。生活在高山上的人和生活在海边的人性格是不一样的,生活在盆地里的人和生活在高原的人性格也不一样,叫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人们理解他人的时候,总是忽略环境因素,而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却往往忽略了人性的复杂。除此之外,人们认识其他事物也是如此,认为狗是忠诚的象征,猫却不一定忠诚,老鼠总是贼眉鼠眼,其实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衡量的,却不能从自然的角度来衡量,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当人灭鼠的时候,认为老鼠就是邪恶的象征,而老鼠却不知道自己是邪恶的象征。如此一来,人们就陷入了“说你是什么就是什么”的惯性思维模式,就像俗话说的那样,“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是不行,行也不行。”这种主观认识的模式和官本位思想有关系,因为古代社会是官本位的社会,人们大多都崇拜官员,认为做了官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而官员会凭借手中的权力颐指气使,拼命搜刮民间财富,不受法律的约束。官员说谁是什么,谁就是什么,说谁行谁就行,会大量运用自己宗族内的兄弟,让他们充当临时工。普通农民是无法进入衙门做事的,只会成为官府的对立面,成为被压榨被剥削的对象。
由此来看,人们大多都有一些对号入座时的惯性思维,也叫做刻板思维模式,却不会自觉。人们应该讲究科学精神,要尽量全面地看待问题,而不要总是搞类型化的思维模式,不然就会自己欺骗自己,叫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