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规范的行政执法则是其重要基石。
近年来,开封市以系统化思维构建涉企行政执法监督体系,一系列创新实践不仅让每一次执法都经得起检验,更让企业在公平公正的“沃土”里安心扎根,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活水”。
万人培训树理念:转“管控思维”为“服务初心”
“行政执法绝非单纯的‘找问题’‘开罚单’,其根本目的是服务社会、维护秩序、护航发展。”这是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闫跃勇在培训日记中写下的感悟,也是开封市推动执法理念变革的生动缩影。
今年8月14日至19日,开封市分两批次开办规范行政执法培训班,以“线下+线上”的模式,让全市近1万名行政执法人员集中“充电赋能”。
培训内容不搞“空对空”的理论说教,全是能直接用到执法一线的“硬干货”:既有行政复议中“证据不足导致败诉”的典型案例“解剖麻雀”,也有“企业拍桌质疑时,如何依法说理又暖心”的场景模拟演练;还邀请河南大学法学教授、市司法局业务骨干“坐诊答疑”,针对企业最头疼的“多头检查、重复扰企”“同案不同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手把手教方法、给方案,把“难题”变成“课题”。
“这培训就像‘及时雨’,特别是行政复议与行政执法衔接的讲解,帮我打通了化解争议的‘堵点’,以后处理问题心里更有谱了!”开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人员刘娟说。
一“码”监督破沉疴:以“数字赋能”筑“透明防线”
“当时真是急得团团转,多亏了‘码上监督’帮我们解了围!”河南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回忆起2024年的经历仍感慨不已。
彼时,该公司因不清楚取用地下水需申请许可,被市水利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立案。虽然很快改正并办好了《取水许可证》,但企业心里始终“悬着一块石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们通过“依法行政・码上监督”平台提交了申辩。开封市司法局接到诉求后立刻“转办督办”,多方研判后认定,企业违法行为轻微且没造成危害,最终决定“不予处罚”,帮企业卸下了“包袱”。
这个帮企业解困的平台,正是开封市2023年5月在全省率先打造的涉企执法数字化“监督利器”。执法人员进企业,必须先扫码生成电子档案,执法轨迹实时“留痕”、全程可查;企业遇到执法不公,只需指尖点一点,就能在线投诉、随时查进度。
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截至7月底,开封市12479家赋码企业年均受检率降到5.75%,同比下降85.56%;立案查处率同比下降96.23%。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执法部门真正实现了“企业有呼、随叫随到,企业无事、绝不打扰”,既守住了监管“底线”,又给企业留出了安心发展的“空间”。
“企业投诉的每一起执法行为,我们都做到‘接诉即查、查实即改’,绝不让不必要的执法干扰,断了企业发展的‘路子’。”开封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祖鹏的话掷地有声,道出了开封用数字化打破执法沉疴的坚定决心。
“满意平台”听心声:凭“接诉即办”织“权益密网”
9月2日,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某蛋糕店店主李某,为“满意开封”平台的“接诉即办”效率点赞。
原来,此前开封市市场监管局巡查时发现,李某店里的现烤面包没标生产日期——虽然他每天都会把没卖完的面包免费赠送,但仍可能面临处罚。担心影响小店经营的李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满意开封”汴企查栏目留了言。
开封市司法局接到诉求后,立刻启动“接诉即办”机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上门“把脉问诊”。经查,这是李某首次违法,面包货值不足300元,而且他当场整改,还承诺建立“每日清库”台账。执法人员对照“轻微违法首违不罚”清单,以行政指导替代处罚,现场出具《行政指导建议书》,还对李某开展标签规范培训。
“执法部门不‘一罚了之’,还会帮我们‘避坑’!以后开店不仅要会做面包,更要懂‘用法’。”李某感慨道。
今年8月19日,开封市上线“满意开封”汴企查涉企行政执法调查,以“零门槛提交、高效率响应、强保密保护”特性,打通企业反馈诉求的“最后一公里”,成为行政执法监督体系中贴近企业需求的关键一环。
上线仅20多天,成效就“看得见、摸得着”:截至9月2日17时,全市企业、居民反馈有效信息663条,其中企业反馈424条,提出具体问题建议21份,覆盖城市管理、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税务稽查等多个领域,企业总体满意率高达95.99%。
“‘满意开封’汴企查就像企业和群众的‘传声筒’,既高效又贴心。市民扫个码就能填问卷,平均80秒就能完成反馈,不用跑部门、不用填复杂表格;工作专班对每条线索都‘编号建账’,24小时内对接需求,20个工作日内给结果。更关键的是,我们不向执法单位透露企业名称,还公开回访电话,让企业敢说真话、愿提诉求。”祖鹏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满意开封”汴企查不是“一阵风”的活动,而是优化行政执法监督的“长效机制”——企业和群众随时能通过手机参与,每一条意见建议,都能变成推动执法完善的“动力源”。
“一业一册”解难题:用“定制手册”引“合规之路”
“以前执法人员上门,我们不知道要查啥、标准是啥;现在有了这本‘手册’,就像拿到了‘考试大纲’,对照着自查,就能提前规避风险!”开封市某货运公司老板王某手里捧着《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领域规范涉企检查工作手册》,书页上画满了红圈、批注,全是他琢磨出的“重点”。
王某的经历,戳中了不少开封市民营企业的“痛点”:很多企业一门心思抓效益,对行业执法标准“一知半解”,常常“踩了坑”还不知道。
为了帮企业“扫盲”,开封市创新推出“一业一册”机制,给重点行业“量身定制”执法规范手册——交通运输行业成了第一个“尝鲜”的领域。
针对旅客运输、普货运输、危货运输三大领域,开封市交通运输局梳理执法流程、收集高频问题,编出了图文并茂的手册,不仅列清“查什么、怎么查、罚多少”,还附上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企业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再也不用“摸着石头过河”。
如今,这一模式已在全市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10大涉企执法领域“开花结果”,成了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工具书”。随着执法标准“晒在阳光下”、定制化合规指导“送上门”,越来越多企业从“怕检查、躲执法”变成“懂合规、主动改”,执法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信任桥”也越建越宽。
从万人培训推动执法理念“转身”,到“码上监督”给执法行为“上紧箍”,再到“满意开封”倾听企业“心里话”、“一业一册”帮企业“解难题”,开封市正以全链条、闭环式的法治实践,为营商环境“添柴加薪”。
如今走进开封,曾经企业“被检查牵着走、疲于应对”的场景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企业轻装上阵、专注发展的“干劲儿”;监管部门“被动执法、事后处罚”的模式变了,更多的是“主动服务、提前指导”的“温度”。今后,随着这些机制不断深化,这座古城将持续释放法治“红利”,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写下更精彩的“篇章”。(河南法治报记者 张东 通讯员房彦吟)
编辑:王海锋
审校:翟保明
审核:陈亚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