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须弥山:佛教宇宙观中的“超级神山”,解码其宇宙奥秘与文化脉络

0
分享至

须弥山:佛教宇宙观中的“超级神山”,解码其宇宙奥秘与文化脉络

一、解构须弥山:佛教宇宙的核心枢纽

须弥山(梵语:Sumeru,又译苏迷卢山、妙高山)并非现实山脉,而是佛教宇宙论中**世界的中心支柱**,其概念源于古印度宗教,后被佛教系统化,成为理解佛教宇宙观的关键符号。

1.1 名称与核心定义

“须弥”意为“宝山”“妙光山”,既象征其蕴含无尽珍宝的物质属性,也凸显其作为神圣空间的精神意义——它贯穿“地下-地面-天际”三维维度,既是宇宙的物理轴心,也是诸神栖息、众生轮回的核心场域,撑起佛教“一小世界”的整体框架。

1.2 宏伟规制与物质构成

根据《长阿含经》《俱舍论》等佛经记载,须弥山的规模远超现实中任何山脉,细节充满神话色彩。其深入地下与地上的高度均为“八万由旬”,“由旬”是古印度的长度单位,换算成现代距离约13公里至40公里不等,因此须弥山的高度约在110万公里至320万公里之间,不仅远超珠穆朗玛峰(8848.86米),甚至超过地月平均距离(约38.44万公里)。这座神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构成四面山体,且每一面山体都会映照出不同的虚空色彩:北面为黄金,映出金色虚空;东面为白银,映出银色虚空;南面为琉璃,映出蓝色虚空;西面为水晶(颇梨),映出透明虚空,四方虚空的色彩皆由这些宝物的光泽所赋予。

在须弥山的不同层级,还分布着诸多核心地标:山顶名为“善见城”,是欲界“三十三天”(又称忉利天)之主帝释天的居所,此外梵天、毗湿奴、湿婆、因陀罗等主神,以及乾闼婆(乐神)、仙人等神话人物也在此栖息;四面山腰则是四大天王的宫殿,分别由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驻守,这里也是佛教“地居天”的核心区域;山间的隙缝之处还坐落着阿修罗城,阿修罗(好斗之神)便居住于此,他们常与忉利天、四王天的天神发生战争,成为“天阿修罗之争”的主要战场。此外,须弥山第三层级以下,还有四王天的眷属夜叉神居住:住第三层的夜叉神称为恒憍,住第二层的称为持鬘,住初层的称为坚手,进一步丰富了山体周边的神圣生态。

1.3 空间结构:从“山-海-洲”到“三千大千世界”

以须弥山为中心,佛教构建了“圈层+纵向”结合的宇宙模型,可分为“核心区-外围区-宏观扩展”三个层次。核心圈层是“七山八海”,即须弥山外围环绕着七重金山与七重香水海,七重金山的名称依序为由干陀、伊沙陀、诃罗置、修腾娑、阿沙干那、毗那多、尼民陀,七重香水海则充满“八功德水”(具备清、冷、香、柔、轻、甘、洁、不臭八种特质的神圣之水),共同构成内圈的神圣区域。

外围圈层是“四洲一海”,在第七重金山之外,隔着一片“碱海”(又称外海),碱海边缘环绕着圆形的“铁围山”,而碱海的四方则分布着“四大部洲”——这是佛教认为人类及部分众生居住、轮回的主要区域,分别是东胜神洲(弗婆提)、南赡部洲(阎浮提,佛教认为此处便是人类当前所居的世界)、西牛贺洲(瞿陀尼)、北俱芦洲(郁单越),此外还有八小部洲环绕在四大部洲周边,这些共同构成了“一小世界”的地表格局。

从宏观维度扩展,佛教主张宇宙由无数个“一小世界”构成,其数量层级遵循“千倍递增”的规律:一千个一小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则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这一范围也被视为“一佛之化境”,直观展现了佛教宇宙观中“无限延展”的核心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佛教宇宙观中“一小世界”的底层结构也有明确设定:最下层是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为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为一层金或硬石,称为“金轮”;金轮之上才是山、海洋、大洲等构成的大地,而须弥山便稳稳安住于金轮之上,成为整个小世界的中心支柱。

1.4 日月星辰为何“环绕山腰”?

佛经中明确记载“日月星辰仅旋绕于须弥山半腰”,这一设定的根源在于须弥山的“超常规高度”。按最低估算,须弥山的地上高度约110万公里,而地月平均距离仅约38.44万公里,月亮的轨道远未抵达须弥山山顶;佛教宇宙观中,日月星辰的运行轨道被设定在须弥山山腰(约64万公里高度处),它们的光照范围恰好覆盖四大部洲,由此形成昼夜交替与季节变化。这种想象虽与现代天文学认知不符,却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秩序”的具象化解读——以须弥山为不动轴心,万物围绕其循环运转,暗含“中心恒定、外围有序”的秩序逻辑。

1.5 六道众生的分布格局

须弥山及其周边区域,正是佛教“六道轮回”的具象化载体,不同道的众生各有明确的栖息之地。其中,地狱道(奈落)主要栖息于南赡部洲之下一千由旬至四万由旬的区间,这里不仅有八热地狱及其眷属十六游增地狱,还分布着八寒地狱,是六道中苦难最为集中的区域;饿鬼道的众生除了居住在其本处——南赡部洲下五百由旬之外,也会分散居住在人道与天道的空间中,常因饥渴而受苦;畜生道以大海为主要居所,同时也遍布于其他各道,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阿修罗道的本处是须弥山麓与须弥海,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并不固定,常遍布各处,且因好斗的特性,频繁与忉利天、四王天的天神发生战斗;人道众生则居住在四大部洲及其眷属八洲之中,是六道中既能感受苦难、也有机会修行觉悟的关键群体;天道众生则分为“地居天”与“空居天”,其中六欲天中的忉利天、四王天属于地居天,直接依止于须弥山而居,而其上的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乃至色界、无色界诸天,则属于空居天,居住在须弥山之上的虚空之中。

二、须弥山的源流:从印度神话到中国化融合

须弥山的概念并非佛教首创,它经历了“古印度神话雏形→佛教系统化→中国本土化”的三重演变,每一步都深深烙印着文明交流的痕迹。

2.1 起源:古印度神话中的“天柱”雏形

早在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500年),古印度人便已产生对世界创造的多种构想,其中“神创世论”中出现的“天柱”要素,被认为是须弥山的早期雏形——当时人们认为,天地之间需要一根巨大的支柱连接,这根支柱便是宇宙的中心,承载着天地的重量,也成为诸神上下天地的通道。

到了史诗时代(约公元前4世纪-公元4世纪),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宇宙观已发展得十分完善。史诗《摩诃婆罗多》中便保存了关于须弥山的早期记述,将其形容为“圆形的金山”,不仅华光万丈,高度更是达到“八万四千由旬”,宽度约“一万六千由旬”,周围环绕着四大部洲,梵天、楼陀罗(湿婆的早期形态)、帝释天等显赫神灵居住其上,日月星辰则永远“向右绕着弥卢山(须弥山的早期译名)行走”。同时,须弥山也被视为恒河的发源地,传说恒河自天而降,先落到须弥山顶,再顺着山体流入人间,且山中蕴藏着无数珍宝,是神圣与富庶的象征。这种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宇宙观,并非某一宗教专属,而是古印度文化的共同认知,耆那教等其他印度宗教也将其纳入自身的宗教世界建构中。

2.2 发展:佛教对须弥宇宙观的系统化改造

佛教兴起后,吸纳了大量印度原始宗教与神话内容,在原有须弥宇宙观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与系统化。相较于《摩诃婆罗多》中相对原始、偏向自然描述的须弥山,佛经中的须弥世界更具“人工建造”的特质,结构也更为繁复,呈现出“天上有天、山外有山”“宫廷楼阁重重叠叠”的景象——这种细致化的描述,一方面是为了契合佛教的宗教教义(如六道轮回、三界划分),另一方面也可能与佛教经典最初以“口头传习”为主有关,重复且具象的文本结构更便于信徒记忆与传播。

在佛教的改造中,须弥山的核心结构得到进一步明确:纵向上,强调须弥山“深入海底、上接天际”的贯通性,山顶不仅有帝释天的善见城,更延伸出“三十三重天”的层级;平面上,则发展出“七山八海”或“九山八海”的环形同心圆结构,最外围的铁围山之外便是地狱,所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一小世界”,而宏观上又扩展为“三千大千世界”,形成“个体-局部-整体”的宇宙层级体系,完美适配佛教“无限宇宙”与“一佛一化境”的教义。

2.3 东传:须弥山观念的中国化历程

佛教宇宙观传入中国,主要依靠佛经的汉译,中国人正是通过汉译佛经逐步接触到这一带有印度特色的宇宙认知。最早的佛经汉译始于汉桓帝、灵帝时代(公元2世纪中后期),安世高、支娄迦谶等译经僧是先驱者,其中支娄迦谶所译的《阿阇世王经》《道行般若经》中,已零星提及“三千大千刹土”“须弥山巅以忉利天为庄饰”等概念,为须弥山观念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从西晋时期(公元3世纪末-4世纪初)开始,更系统完整的须弥神话宇宙观不断出现在汉译佛经中,如西晋译《大楼炭经》、东晋译《增壹阿含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后秦译《大智度论》《长阿含经·世记经》、南朝译《善见律毗婆沙》《立世阿毗昙论》、隋代译《起世经》《起世因本经》、唐代译《阿毗达磨俱舍论》《瑜伽师地论》等。其中,阿含部的《长阿含经》是目前已知系统记述须弥世界构造的最古老佛经,其第四部分《世记经》专门吸取须弥山神话宇宙观,在此基础上建构佛教的宗教世界,描述最为丰富具体,成为后世理解须弥宇宙观的核心典籍。

随着汉译佛经的增多,中国的佛教信徒与僧人也开始主动整合文献、阐发经义,通过著书立说系统介绍须弥宇宙观。如南朝梁代的《世界记》《释迦谱》《经律异相》、唐代的《法苑珠林》《大唐西域记》《释迦方志》、宋代的《佛祖统纪》、明代的《法界安立图》等中土佛教文献,在论述宇宙起源、世界界限、佛教起源等话题时,都会引用佛经中的须弥神话宇宙观作为解释依据,进一步推动了须弥山观念在中国的传播。

而须弥山观念在中国传播的关键一步,是其与中国本土神话宇宙观的“融合”——主要体现为与“昆仑山”的比附。在佛教传入前,中国早已形成以昆仑山为中心的神话地理观,认为昆仑山位于西北方,是宇宙的中心,群神通过昆仑山上下天地,山上还藏有不死药;汉代道教兴起后,昆仑宇宙观与仙山观念被进一步继承发展。由于须弥山与昆仑山在“大地中心”“通天柱”“众神宫殿所在地”“不死/神圣之物蕴藏地”“重要河流发源地”等核心特质上高度相似,佛教从业者便利用“格义”(用本土概念比附外来概念)的方式,帮助中国民众理解须弥山。早在汉魏六朝时期,一些译经僧便在翻译中直接将须弥山或其相关概念(如阿耨达山)译为“昆仑山”;唐宋时期,随着佛教的壮大,须弥中心说甚至一度试图取代昆仑中心说,重构华夏的世界观;到了明清时期,须弥宇宙观又融入了堪舆(风水)元素,进一步贴近中国民众的生活认知。这种持续的比附与融合,让源自印度的须弥山观念逐渐脱离“外来文化”的属性,深深融入中国佛教文化体系,成为中国宗教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须弥山的具象化:文物与遗迹中的“宇宙图景”

佛教艺术中,须弥山是常见且重要的表现题材,历代艺术家通过雕塑、绘画等形式,将这座想象中的宇宙中心转化为可视的实体,留下了众多珍贵文物;同时,以“须弥”为名的石窟寺,也见证了佛教艺术与信仰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与发展。

3.1 敦煌壁画中的须弥山图

敦煌莫高窟作为丝绸之路上的艺术宝库,保存了多幅形态各异的须弥山壁画,这些壁画不仅是佛教宇宙观的视觉呈现,更是佛教艺术中国化的直观见证。敦煌壁画中的须弥山,造型上多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征:山顶绘有天宫或佛说法图,象征善见城与诸神居所;山体下方则绘有海水,代表须弥山所依托的水轮与金轮;山的中间部位,常绘有日月与双龙(或人身蛇尾像,这是对中原伏羲女娲形象的借鉴)环绕,日月之中还会融入中原传统的“三足乌”(代表太阳)与“蟾蜍玉兔”(代表月亮)元素,更有阿修罗站在山体中间,双手托举日月,还原佛经中“阿修罗与天争日月”的典故。此外,壁画还清晰展现了须弥山周边七重金山与最外围铁围山的环形结构,将“七山八海”的宇宙模型完整呈现。这些壁画既保留了佛教宇宙观的核心信息,又融入了中原文化元素,成为研究佛教中国化进程的宝贵视觉资料。

3.2 雍和宫的明代青铜须弥山

在北京雍和宫大殿前,陈列着一座精美的明代青铜须弥山模型,这件文物制作于明万历年间,由当时的掌印太监冯保供奉,是佛教宇宙观“物化”的经典代表。该模型由青铜山体与汉白玉底座两部分组成,造型严格遵循佛经记载:上部的重檐楼阁式宫殿,象征帝释天居住的“善见城”;善见城之下是广袤的天穹,天穹上刻有星宿分布,据天文学家研究,这些星宿的排列与标记大体符合现代天文学的认知;星宿下方是犍陀罗山,代表四大天王的居所;层层山峦之间,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排列着阶梯式殿宇,象征四大部洲;山体周围还环绕着“九山八海”的微缩模型;须弥山的最下方,是一个八瓣莲花形的石槽,槽内蓄满清水,代表碱海;石槽之下的汉白玉底座分为两层,每层浮雕有十六尊金刚力士,寓意守护宇宙秩序。这件青铜须弥山不仅是工艺精湛的艺术品,更将抽象的佛教宇宙观转化为具体可见的实物,成为僧俗信众理解“须弥世界”、追求理想境界的精神象征。

3.3 宁夏须弥山石窟:丝绸之路上的佛教遗迹

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以“须弥”为名的佛教遗迹,当属宁夏固原的须弥山石窟。这座石窟的名称最晚始于唐代,宋代已出现“须弥寨”(因山得名),到唐代末年“须弥山”之称已约定俗成,明代《万历固原州志》中更是直接以“须弥山”称呼此地。须弥山石窟的开凿,既有丝绸之路畅通、中西文化融汇的时代背景,也与北魏时期统治阶层崇佛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须弥山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年),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的大规模营造,以及宋、元、明、清各代的修葺重妆,是古代固原规模最大的佛寺禅院,也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现存洞窟162座,分布在由南往北自然形成的八个区域(大佛楼区、子孙宫区、圆光寺区、相国寺区、桃花洞区、松树洼区、三个窑区、黑石沟区),保存较为完好的造像有500余躯,汉藏文题刻题记53则,壁画20余平方米,总占地面积达6平方公里。

不同朝代的石窟造像,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北魏是须弥山石窟的开创时期,洞窟多集中在子孙宫区,造像面目清瘦,体现了当时“秀骨清相”的审美风尚,衣纹采用阴刻手法,线条硬朗简洁;北周时期是石窟开凿的高峰,洞窟主要集中在圆光寺、相国寺区域,现存造像最多的第45、49两窟,有比真人还大的造像40余尊,窟内装饰丰富,既有幔帐式佛龛、龙嘴衔流苏,也有龛颔小佛、伎乐人等元素,其中第51窟内的七尊6米高北周坐佛,雕刻精美、规模宏大,被文物专家称为“须弥之光”,是研究北周石窟艺术的珍贵实物;唐代窟室主要集中在大佛楼、相国寺和桃花洞区,最著名的是第5窟(俗称“大佛楼”)的露天弥勒大佛坐像,高20.6米,佛像仪态端庄安详,面相丰满圆润,体现了唐代“以胖为美”的审美风尚,雕凿刀法柔和,给人以泥塑般的细腻质感,是全国大型石窟造像的重要代表。

须弥山石窟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是东西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直接见证。其艺术风格既吸收了西方(如犍陀罗)的造像元素,又不断融入本土化特征:佛像造型从北魏的清瘦到北周的敦厚,再到唐代的丰腴;服饰从早期的胡服样式,逐渐演变为中原地区的宽袍大袖,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审美变迁,也暗含了政策导向与文化融合的轨迹。更重要的是,须弥山石窟的佛造像均采用石刻手法,它处在新疆地区石窟“泥塑彩绘”与中原云冈、龙门石窟“纯石刻造像”的过渡带上,其造像艺术手法的更替与定型,为云冈、龙门石窟的造像风格奠定了基础,在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四、沃唐卡结语:永恒的“宇宙中心”,文明交流的见证

须弥山从未真实存在于现实世界,却始终“矗立”在人类文化的殿堂之中。它是古印度人对宇宙秩序的想象,是佛教教义的具象载体,也是中外文明交流融合的见证——从印度神话中的“天柱”,到佛教系统化的“宇宙核心”,再到中国文化中与昆仑山交融的“神圣符号”,须弥山的内涵不断丰富,始终与人类对“世界本质”“生命意义”的思考紧密相连。

如今,透过敦煌壁画中的色彩、雍和宫青铜模型的纹路、须弥山石窟的凿痕,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古人对宇宙的敬畏与好奇,体会到佛教艺术跨越时空的魅力。这座“超级神山”所承载的,不仅是佛教的宇宙奥秘,更是人类文明互鉴、文化共生的悠久历史,它将继续以文化遗产的形式,见证着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传承。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沃唐卡编号为162-250478的黄财神唐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知情人曝:于朦胧妈妈陷入昏迷,醒来情绪不稳,聚会人员集资赔钱

知情人曝:于朦胧妈妈陷入昏迷,醒来情绪不稳,聚会人员集资赔钱

钺鉴
2025-09-18 16:12:03
厉害了我的国!又一道百年难题被攻破了!

厉害了我的国!又一道百年难题被攻破了!

陆弃
2025-09-18 08:40:44
事关村(社区)停车,东莞最新明确→

事关村(社区)停车,东莞最新明确→

东莞好生活
2025-09-16 22:32:54
波兰关闭东部边境,中欧班列被迫中断,带来的后果能有多严重

波兰关闭东部边境,中欧班列被迫中断,带来的后果能有多严重

铁锤简科
2025-09-18 20:02:57
美国空军的F-22猛禽发射了有史以来射程最远的空对空导弹

美国空军的F-22猛禽发射了有史以来射程最远的空对空导弹

深度Militaire
2025-09-18 11:47:06
刚刚,突然暴涨!重磅利好来袭!

刚刚,突然暴涨!重磅利好来袭!

券商中国
2025-09-18 21:14:40
即将泄洪!河南一地发布紧急通知

即将泄洪!河南一地发布紧急通知

大象新闻
2025-09-18 11:53:30
东风导弹泄密案:间谍郭万钧一家三口,全部被处以死刑

东风导弹泄密案:间谍郭万钧一家三口,全部被处以死刑

冰点历史
2025-07-15 09:33:13
陈梦霸气回归!态度很明确,目标不止是冠军,孙颖莎王曼昱压力大

陈梦霸气回归!态度很明确,目标不止是冠军,孙颖莎王曼昱压力大

吴锎旅行ing
2025-09-17 22:42:06
俄罗斯网民的大胆计划:乌军与俄军并肩作战,彻底解决俄乌冲突

俄罗斯网民的大胆计划:乌军与俄军并肩作战,彻底解决俄乌冲突

阿器谈史
2025-09-17 22:34:40
全球历史上评分最高的10部电影(截止2025年)

全球历史上评分最高的10部电影(截止2025年)

老蜗牛
2025-09-16 10:43:00
国防部长董军出席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并作主旨发言

国防部长董军出席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并作主旨发言

政知新媒体
2025-09-18 12:50:03
iPhone 17 Pro Max充电实测:没必要买329元的新充电头

iPhone 17 Pro Max充电实测:没必要买329元的新充电头

快科技
2025-09-18 10:58:06
“上海家长真该感谢罗永浩”,网友:才知道上海学生,吃的这么差

“上海家长真该感谢罗永浩”,网友:才知道上海学生,吃的这么差

妍妍教育日记
2025-09-18 19:10:25
“全球最佳降压药”已被纳入医保,除了可以报销,还有3大优势!

“全球最佳降压药”已被纳入医保,除了可以报销,还有3大优势!

深析古今
2025-09-16 08:31:14
河南省委批准:开除张宏义党籍

河南省委批准:开除张宏义党籍

新京报政事儿
2025-09-18 17:32:03
辟谣!朝鲜发射舞水端中程导弹出错,在山东上空被中国拦截?

辟谣!朝鲜发射舞水端中程导弹出错,在山东上空被中国拦截?

军武次位面
2025-09-16 17:42:56
摇中“6666”狂喜!下秒丈夫念出一串数,网友:瞬间冷静了

摇中“6666”狂喜!下秒丈夫念出一串数,网友:瞬间冷静了

起喜电影
2025-09-17 23:31:45
2-13!中国队实力弱 创12年尴尬纪录 出线难度大 亚足联帮不上忙

2-13!中国队实力弱 创12年尴尬纪录 出线难度大 亚足联帮不上忙

侃球熊弟
2025-09-19 00:20:03
这位意大利摄影师的街头作品让人震撼!你绝对想不到

这位意大利摄影师的街头作品让人震撼!你绝对想不到

国际艺术大观
2025-09-18 18:21:33
2025-09-19 03:11:00
沃唐卡
沃唐卡
唐卡中的文化知识与介绍
2187文章数 30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男子给小35岁情人转1340万 妻子:第三者生活极度奢侈

头条要闻

男子给小35岁情人转1340万 妻子:第三者生活极度奢侈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娱乐要闻

最美央视才女,甩掉孙红雷嫁给张嘉益

财经要闻

起底多校“发臭午餐”供应商绿捷

科技要闻

英伟达5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但代工免谈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本地
艺术
房产
游戏
公开课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谁懂!在天下第一关拍到史诗感大片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房产要闻

好猛!海南楼市,一批王炸楼盘杀出!

魔兽怀旧服:HRS下周正式开放,玩家用脚投票,时光徽章暴跌!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