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临近,有网友发现在电商平台上,多家商铺售卖“狗咬吕洞宾”月饼,还特别注明是恶毒整人月饼,引发热评。记者在平台上搜“狗咬吕洞宾”月饼,展示出多家月饼商铺。其中一家商铺中,特别展示了一块被咬了一口的月饼,该月饼上印有吕洞宾三字和吕洞宾形象,旁边说明标注:顺丰包邮狗咬吕洞宾月饼礼盒,恶毒送男朋友女友。
(9月17日红星新闻)
“吃个月饼,怎么就被骂是狗了?”有网友称,收到这款月饼,吃和不吃都不行,吃了就是狗咬吕洞宾,不吃就是不识好人心。该商铺客服告诉记者,他们是江西乔家栅食品工厂店,这款狗咬吕洞宾是今年新款,有现货。该工作人员特别强调,该公司的吕洞宾月饼并不叫狗咬吕洞宾月饼,平台上的商铺可能是第三方渠道销售的该公司产品,应是有意在玩噱头。
中秋将至,一款“狗咬吕洞宾月饼”在电商平台引发热议。商家将印有吕洞宾形象与字样的月饼包装成“恶毒整人礼盒”,标注“送男朋友女友”,却因“吃了是狗咬吕洞宾、不吃是不识好人心”的调侃,被部分网友质疑“骂人”。
单纯看“狗咬吕洞宾月饼”这句话,显然不是什么好话。但是,如何理解“狗咬吕洞宾月饼”,还需要结合具体环境和语境来看。比如,其备注中强调的是:包邮狗咬吕洞宾月饼礼盒,恶毒送男朋友女友。这里的“狗咬吕洞宾月饼”的意思,显然就不是骂人的了,而是“一种小情调”。可以理解成男女朋友之间的“闹着玩”。抛开字面争议细品,这款月饼的走红,藏着年轻人表达爱意的新方式,更需要外界多一份对创意的宽容。
从产品定位来看,“狗咬吕洞宾月饼”的核心场景是情侣间的互动。商家明确标注“送男朋友女友”,而非面向普通社交关系;礼盒设计里“暗藏”特制月饼的玩法,也透着“恶作剧式”的亲昵。就像情侣间互怼的玩笑、节日里故意“捉弄”的小惊喜,本质是亲密关系里的“小情调”。年轻人用这种带点“反套路”的方式传递心意,不是真的想“骂人”,而是借一句俗语制造趣味,让中秋送礼从“走流程”变成“有记忆点”的互动。若只盯着“狗咬吕洞宾”的字面意思上纲上线,反而忽略了背后情侣间的默契与温情。
从消费逻辑来讲,这款月饼的走红,也是大众对中秋创意的自然需求。多年来,中秋月饼市场多被传统口味与常规礼盒占据,消费者早已审美疲劳。“狗咬吕洞宾月饼”以俗语为切入点,用“整人的小创意”打破传统,本质是一次贴近年轻群体的创意尝试。115元到208元的定价、10多人的初始订购量,也说明它并非主流选择,只是满足小众群体对“个性化送礼”的需求。正如江西乔家栅工作人员所言,“第三方渠道玩噱头”的说法虽有品牌撇清的意味,但也侧面印证:这类创意更多是销售端对市场需求的灵活回应,而非恶意营销。
当然,争议的存在也提醒商家:创意需守住边界。若将“整人”噱头延伸到普通社交场景,或过度放大“恶毒”等字眼,难免引发误解;品牌方也需加强对第三方销售渠道的管控,避免自身形象被不当营销牵连。但对消费者与舆论而言,不必急于否定这类“小创意”。中秋的核心是团圆与心意,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不伤害他人情感,情侣间用“狗咬吕洞宾月饼”闹着玩,不过是节日里的小插曲。
宽容“狗咬吕洞宾月饼”的小情调,本质是宽容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新表达。当中秋不再只有“赏月吃饼”的固定模式,当爱意能通过更鲜活的创意传递,传统节日才会更有生命力。毕竟,一块月饼承载的从不是俗语的字面意思,而是送礼人与收礼人之间那份心照不宣的温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