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冷冻馒头不能吃?浙大辟谣!但有种致癌物一定要当心

0
分享至



“妈,这袋馒头不用都扔吧?放冰箱冷冻不是能保存好久吗?”家住南京的张阿姨正打开冰箱,犹豫地拿着一袋冷冻了三天的馒头问女儿。最近她在群聊刷到视频,说“冷冻馒头存两天就会变成剧毒,堪比砒霜”,让她心里直打鼓。一旁女儿连忙安慰:“网上说得可吓人,现在网上什么都能说,咱们还是查查权威解释吧!”一时间,冷冻馒头到底能不能吃?冷冻食品是不是隐藏着更大的健康隐患?馒头会不会真的长期放冰箱就变砒霜?

本期我们就来带大家走进谣言与真相,结合浙大权威辟谣、食品科学最新研究,告诉你冷冻馒头背后的真相,以及生活中比“馒头”更需警惕的致癌物,它的危害已获得全球公认,而且常见于不少家庭。一文解惑、实用建议,帮你远离食品陷阱,尤其是第3点,很多人都做错了!



近年来“冷冻馒头致癌论”屡屡刷屏,甚至有人说“冻两天的馒头就会产生黄曲霉素”,这种毒性比砒霜还强的致癌物能让人“谈馒色变”。那么,冷冻馒头真的会变毒吗?又有多少人因为错误储存,让家里食品频频中招“毒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流言背后的真实科学依据。

权威辟谣出自浙江大学食品与营养专家:冷冻馒头不会产生黄曲霉素!事实正相反,低温冷冻(-18℃及以下)的环境能显著抑制微生物、霉菌的生长繁殖,包括黄曲霉等在内的真菌根本无法生存,更不会分泌出任何毒素。

根源其实在对食物腐败的恐惧和科学认知的误区里。很多人把“霉变”和“冷冻”混为一谈,但其实霉变和冷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霉菌生长的温度区间一般在15-35℃之间,低于0℃几乎休眠,-18℃则完全停止活动。

黄曲霉素在室温、高湿度且密封差、食物变质时才真正容易生成。

而食品在冷冻条件下,不但不利于真菌活动,还能极大延长保存周期,馒头、面包等主食正是适合冷冻保存的典型代表。

有数据显示,速冻主食在-18℃条件下可以安全保存1-2个月,只要密封、分装得当,口感和营养都能很好保留。只要不是冷冻过程反复化冻或包装破损、受潮,正常的冷冻馒头并不会有毒性隐忧,更不存在两天内“变砒霜”的说法。

虽然冷冻馒头的谣言被浙大权威斩钉截铁地否定,但生活中确实存在一种“比砒霜还毒”的致癌危机,那就是黄曲霉素污染!而造成这种隐患的真正元凶,实际上是不当保存方式和对变质食物的掉以轻心。



黄曲霉素到底多可怕?

据权威实验,黄曲霉素的致癌毒性是砒霜的68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强致癌物,仅需0.5毫克即可致命。

它“偏爱”高温、高湿、密封差的环境,主攻目标是花生、玉米、坚果、豆类、发霉米面等,偶尔也会在严重霉变、开裂馒头等高湿场合出现。

误食低量长期累积,肝损伤甚至肝癌风险显著提升,世界上每年约155,000例肝癌病例与黄曲霉素有关。

哪些食品最容易“沾染毒素”?

花生、玉米、坚果:买回家一定要严防潮湿,储存在干燥、密封的容器中。超市发现油渍、异味或长毛的坚果和花生,千万别贪便宜。

米面、面包、熟馒头:如果发现颜色变暗,有明显异味、长毛或回潮软黏,即刻丢弃。

自制豆制品和剩菜:天气潮湿、冰箱存放不密封后极易污染。

不能用“把霉点摘掉”就当无事发生,黄曲霉素常已渗入食材深处,看不见摸不着,误食风险极大。



数据支持:有研究发现,黄曲霉素即使在120℃高温下蒸煮20分钟,也难以完全分解,其耐热特性极高(参考《中国食物成分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冷冻馒头的注意事项

冷冻可以防止霉菌生长,但前提是馒头本身没有带入污染!

一次冷冻、密封保存最好;解冻后不建议再次冷冻,以防水分波动、表面结露、“带菌再污染”。

放在冷冻室最好不超过两个月,风味和营养都较新鲜馒头略有下降,但安全性依旧有保障。

面对家中一堆冷冻食品,怎样保存和食用能把健康隐患降到最低?以下几个核心建议,帮你科学管理冰箱、让食品既安全又美味:

务必分装密封:避免食品串味和受潮。推荐用夹链袋、小保鲜盒,贴上冷冻日期,做到“先进先出”。



速冻而非慢冻:冰箱温度调到-18℃是保证安全的金标准,速冻能最大程度锁住细胞结构和营养。

防止反复化冻:每次取出所需量,避免反复“冻-解-冻-解”,容易增加微生物污染风险。

定期清理冰箱冷冻层:每月擦洗并除霜,分层存放生熟食物,严防交叉污染。

高风险食物谨慎食用:坚果、花生、玉米等一旦发潮变霉,立刻丢弃。

不迷信外观和气味:黄曲霉毒素无色无味,加热难灭杀,绝不能“去掉霉点”后继续吃。

馒头类主食理想冷冻时间为1-2个月,超过后营养风味下降,非安全所致。

把握以上原则,你不仅能安心吃冷冻馒头,还能守护全家的餐桌安全!

无论是“冷冻馒头变砒霜”的流言,还是日常食品安全的隐忧,其实都提醒我们。关注饮食健康,不仅仅是拒绝谣言,更是要科学管理每一餐。健康,其实就藏在你每一次存取食物的小细节里。把家里的主食品、坚果、杂粮存放在干燥、密封、低温的环境,养成定期清理的习惯,比转发一百次谣言辟谣来得更实用、更安心。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这是吴石将军牺牲时的真实照片,绳子绕颈,害怕他临刑时大喊口号

这是吴石将军牺牲时的真实照片,绳子绕颈,害怕他临刑时大喊口号

大国纪录
2025-10-30 09:56:59
世界争夺的隐线

世界争夺的隐线

犀利辣椒
2025-11-01 01:32:18
有网友算了这样一笔账,只是不知有几人能听进去

有网友算了这样一笔账,只是不知有几人能听进去

清晖有墨
2025-10-30 11:56:39
中共中央批准:迟耀云同志任上海市委委员、常委和市纪委书记

中共中央批准:迟耀云同志任上海市委委员、常委和市纪委书记

澎湃新闻
2025-10-31 18:29:12
确定刘佳玺只有13岁

确定刘佳玺只有13岁

可乐谈情感
2025-10-30 12:59:13
噩耗!巴萨18岁天才确诊“不治之症”

噩耗!巴萨18岁天才确诊“不治之症”

慕承
2025-11-01 13:14:19
初三学生被霸凌者打断肋骨,母亲不去派出所,隔天校园来六辆商务车

初三学生被霸凌者打断肋骨,母亲不去派出所,隔天校园来六辆商务车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21 09:24:49
新一代丰田RAV4荣放曝光!方正机甲外观竞争本田CR-V,配三种动力

新一代丰田RAV4荣放曝光!方正机甲外观竞争本田CR-V,配三种动力

小史谈车
2025-10-31 23:11:51
知名女星官宣结婚已怀孕

知名女星官宣结婚已怀孕

鲁中晨报
2025-11-01 10:35:36
中国选手赵鸿刚在世界职业扇耳光大赛中被对手KO倒地

中国选手赵鸿刚在世界职业扇耳光大赛中被对手KO倒地

大眼瞄世界
2025-11-02 00:00:48
“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2025年立冬是几点?

“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2025年立冬是几点?

阿龙美食记
2025-10-30 09:52:04
任期最短的清华大学校长请辞全国人大代表获准

任期最短的清华大学校长请辞全国人大代表获准

吉刻新闻
2025-10-29 19:40:56
WTT冠军赛:国乒再遭败绩!女单世界第八出局,陈熠2-4输申裕斌

WTT冠军赛:国乒再遭败绩!女单世界第八出局,陈熠2-4输申裕斌

全言作品
2025-11-02 02:37:24
小米汽车官宣:10月交付量超40000台!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智己汽车、岚图汽车、零跑汽车也公布了

小米汽车官宣:10月交付量超40000台!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智己汽车、岚图汽车、零跑汽车也公布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1 11:04:06
马杜罗有危险,高市早苗是个狠角色

马杜罗有危险,高市早苗是个狠角色

山河路口
2025-11-01 13:54:24
世纪骗局的崩塌:川普让真理重掌科学高地

世纪骗局的崩塌:川普让真理重掌科学高地

斌闻天下
2025-11-01 07:45:03
蒙彼利埃冠军赛:申裕斌4-2陈熠,晋级女单四强,国乒只剩独苗

蒙彼利埃冠军赛:申裕斌4-2陈熠,晋级女单四强,国乒只剩独苗

湘楚风云
2025-11-02 02:48:32
歹徒绑架女富婆,将其强奸,3天后歹徒却哭着说:钱不要了你快走吧

歹徒绑架女富婆,将其强奸,3天后歹徒却哭着说:钱不要了你快走吧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21 09:31:32
被遗忘的战役:20万德军血战190万苏军,杀伤110万,却打出了阴影

被遗忘的战役:20万德军血战190万苏军,杀伤110万,却打出了阴影

老闫侃史
2025-10-31 18:25:03
知名电视台主持人复出,56岁已满头白发

知名电视台主持人复出,56岁已满头白发

BRTV新闻
2025-11-01 15:21:16
2025-11-02 03:44:49
阿代说事
阿代说事
来看阿代说事
741文章数 2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教育
手机
房产
数码
公开课

教育要闻

最近的校园霸凌事件警醒家长:女儿过了11岁,一定要拴在裤腰带上

手机要闻

疑似OPPO Find X10被曝光:2亿潜望镜确认加持,其他厂商怎么玩?

房产要闻

实力破圈!这个豪宅交付,正在定义海口品质样本!

数码要闻

预热 2026 FIFA 足球世界杯,闪迪推出多款授权设计存储产品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