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国中小学教资考试的日子,关注我公众号的朋友都知道,去年为了圆自己的高中老师梦,我下定决心报考高中政治教资,盼着有生之年能站在高中政治课堂的讲台上。
去年的考试,有兴趣的朋友可看看往期的小文:
去年考试的很多细节在上面小文的文字里面写得很详细。去年我一次性报了三门,最后只有科一、科二踩着分数线低空飘过,科三却实实在在拖了后腿,只考了 60 分。
说起来挺惭愧的,我好歹是有 27 年教龄的初中政治老师,考高中同科目的资格证,居然栽在了专业课上,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不应该。
为了今年能稳稳过了科三,我早早就做了准备 —— 从网上订了中公教育的复习资料、历年真题和预测题集。
就连外出时,在往返的火车上都没闲着,把复习资料从头到尾通读了一遍,真题和预测题集更是扎扎实实做了两遍。
到了周五,离考试只剩一天,我又耐着性子把预测题集再过了一遍。为了这么一场考试,我算是把自己的急性子磨到了极致。
还有个现实问题摆在那:我今年已经 45 岁了,这记性真没法跟年轻人比,知识点记了又忘,只能一遍遍地反复巩固,比年轻时备考辛苦多了。
不过不管复习得怎么样,“不迟到” 是我多年备考参试的底线。今天我特意提前一个多小时赶到考点,到的时候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小青年。
看着他们大多捧着资料,眉头紧锁地小声背诵、记知识点,再看看我自己 —— 抱着手机刷着短视频,倒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我余光瞥见旁边好几个年轻人斜着眼看我,心里大概能猜到他们的想法:这大叔怕不是来凑热闹的吧?真有点 “不合时宜”。
好不容易等到开考,我满怀信心地在答题卡和草稿纸上填好个人信息。可当监考老师把试卷递到我手里,我扫了一眼题目,瞬间就傻眼了 —— 之前反复练习的题目、背得滚瓜烂熟的知识点,居然一个都没出现!那种落差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心凉。
答题间隙,我偷偷扫了眼整个考场,一共 32 个座位,我仔细数了数空座,足足有 9 个。
这么算下来,单在这个考场里,我至少已经 “淘汰” 了 9 个人,看来教资考试的缺考率还真不低。
说到缺考,我还想起去年的一件事:当时有个认识但不算熟的朋友,明明跟我在同一个考场,可今年偶然碰到他,我关心地问起去年考试的情况,他却瞪着我说我记错了,说他去年压根没参加过教资考试。
这事让我挺意外的,也大概懂了有些人或许是没考好,不想提罢了。所以今年我暗自决定,就算在考点碰到熟人,也假装不认识,免得大家尴尬。
尽管复习的考点一个都没考到,我还是硬撑着,忍着头昏脑涨把卷子答得满满当当。差不多离考试结束还有 20 分钟时,我才交了卷。
走出考场的时候,脚踩在楼梯上都像踩着棉花,软乎乎的没力气。那一刻突然觉得,像我这样的高龄考生,或许真的不太适合教资考试
—— 不仅要跟年轻人拼记忆、拼精力,还要承受 “付出未必有回报” 的落差,对心灵来说,确实是种煎熬和打击。
考点有规定,考试没正式结束,提前交卷的考生也不能出大门,只能在学校的运动场上活动。
没想到在操场上,我居然碰到了曾经的同事。他跟我聊起近况,说现在教高中语文,感觉压力特别大,所以想考个高中历史的资格证,多一条出路,以备后患。
这位老同事比我小 4 岁,今年也刚好到了不惑之年。看着他,我忽然觉得,人到中年,像我这样不甘心、还想 “折腾” 的人,其实也不少。
大家都在为了更好的未来,或者只是为了一个未完成的心愿,悄悄努力着,哪怕这条路并不容易。
教资考试的结果还没出来,我不知道这次能不能圆梦,但这段重新备考、走进考场的经历,却成了我中年生活里一段特别的回忆。
它让我看到,不管到了什么年纪,为心愿努力的样子,都不算晚。但愿这次能过吧,就算不过也不要太低,免得我这张老脸到时候都找不到地方搁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