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学校给孩子吃的午餐竟然是臭的,更可怕的是,背后的公司竟然是给当地几百家学校供餐的,一天送的饭超过50万份。
这事儿得从9月15号说起,那天上海好几个区的家长突然都在说同一件事:孩子当天在学校吃的午饭,出问题了。
那天,不少孩子放学回家就说,中午的虾仁炒蛋味道不对,有的说虾仁闻着怪怪的,吃着还牙碜,有的刚吃一口就吐了,说酸了臭了。
原来,当天学生的午餐里,虾仁确实有臭味了,于是学校赶紧撤掉午餐,换成了面包和饼干给孩子垫肚子。
但是很多孩子已经被那个发臭的虾仁弄得没胃口了,又怎么吃得下包装的面包呢,于是很多孩子把面包带回了家里。
家长这才发现这件事,这可不是小事,好好地学生午餐,怎么会出现发臭的虾仁呢?孩子吃坏东西可不止拉肚子这么简单。
而且家长还发现,学校给孩子发的替代面包,也是那种包装好的,里面全是添加剂和防腐剂,不仅难吃,还不健康。
虽然学校回应说,当时把学生的饭菜都撤掉了,有臭味的虾仁,也没有学生真的吃进去了。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谁敢保证没有一个孩子吃了,可能有的孩子饿坏了,根本来不及尝味道,就直接把有臭味的虾仁吃了进去,也不一定。
果然,没多久就有家长群里传出孩子回家腹泻的消息,后来大家互相讨论才知道,原来不止一所学校、不止一个孩子遇到这个问题。
再一打听,这些学校的午餐,都来自一家叫“绿捷”的公司。
这家公司可不简单,它在上海给500多家学校送餐,从幼儿园到高中全覆盖,一天就要送出50万份饭。
事情闹出来之后,绿捷公司倒是出来说话了,可听着不怎么让人放心。
他们说:“只有一部分虾仁里面有点细沙,别的没啥安全问题,我们都留样备查了。”
但家长问的孩子拉肚子、餐品质量长期不行,他们一句也没回应。
这公司的回应一听就不实诚,虾仁有沙子还能叫“没问题”?只是部分吓人有细沙,又怎么会让那么多孩子都说虾仁臭呢?
这件事有那么多孩子作证,孩子都吃出臭味了,怎么还敢用细沙这样的借口敷衍人。
其实不少家长早就对学校午餐有意见了。
有人晒出孩子饭盒里的照片,说是十八块钱一顿的饭,荤菜就一点点肉末,蔬菜像是白水煮的,连个绿叶都见不着。
更有家长直接对比,外面十块钱的外卖,好歹荤是荤、素是素,学校这饭看着还没家里剩饭有营养。
而且这也不是上海第一次出这种事了,去年就有当地的家长反映学校米饭硬得嚼不动,反映上去也没个下文。
这回家长们想看看这家公司到底什么来头、怎么中标的,结果学校说“内部流程不方便透露”,一句话直接堵了家长的疑问。
说到底,大家不是要闹事,就是想让孩子们吃上一口安心饭,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午饭吃不好,下午上课都没精神。
更何况食品安全是底线,哪能一次次出问题?
其实不光上海,别的地方也出过类似的事儿。
河南有学校食堂被家长发现用过期的材料,山东有学校厨房卫生一塌糊涂,但这些事每次追问下去,学校推给送餐公司,送餐公司又推给管理部门,最后谁的责任都说不清。
之所以这类问题反复出现,跟供餐市场缺乏竞争也有关系。
像绿捷这样一口气包下几百所学校的企业,一做就是好多年,没有比较就没有压力,饭品质量自然难提高。
有些地方甚至出现过企业靠关系长期供应劣质食材的情况,最后吃亏的还是孩子。
不过,也有地方做得不错。
比如浙江衢州,请家长直接参与监督食堂进货、评价饭菜,吃得好不好家长说了算,结果满意度大涨。
广西搞了个“黑名单”制度,哪家企业出问题就直接上榜,以后别想再做学校生意,山西还有学校把厨房操作直接直播出来,采购、做菜全程透明。
这些做法的好处,就是让吃饭这件事变得清清楚楚,菜从哪里来的、谁做的、怎么做的,全都能看见,责任分明了,企业自然不敢糊弄。
说到底,孩子吃饭的事没小事,谁也不希望天天担心孩子在学校吃得怎么样,能不能让家长放心,关键就看学校和企业愿不愿意把这件事真正放在心上。
希望这一次,上海能真正把问题解决好,别让家长寒了心,也别再让孩子吃到发臭的虾仁了。
对此,你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