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长春航展出现的歼-20编号证明中国空军可能部署更多的歼-20:歼-20出“CB10300”编号机会在长春航展上地面展览;
通常, “CB”通常被解读为“成飞”(Chengdu Aircraft Industry Group)的缩写。“10”可能代表第十批生产批次,“300”则很可能意味着这是第十批次中的第300架飞机;
如果编号解读正确,意味着歼-20的总产量可能已经达到数百架(考虑到前9个批次)。这标志着歼-20已经进入了大规模、高速量产的阶段,其目标显然是快速形成和扩大战斗力,换装更多航空旅:此前,已经有新闻证实歼-20在云南基地部署,震慑来自泰国湾、印度洋的敌对势力;
美国F-35超百架瘫痪地面无法交付,这批F-35的延迟交付由于其最新的“技术刷新-3”(TR-3)软件和硬件升级包存在问题。TR-3是为更先进的Block 4版本F-35做准备的核心升级,涉及新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内存和驾驶舱显示系统。新硬件需要配套的新软件,但软件开发和测试遇到了困难,导致交付暂停:2025年,美国政府问责局发现,恢复接收的部分原因是为了避免超过100架、价值约90亿美元的F-35战机持续停放在承包商的厂区内—暴露F-35项目高度复杂化带来的“软件定义战机”的脆弱性。整个机队的升级和交付节奏被一个复杂的软件集成项目所卡住。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项目管理、供应链和软件工程领域的挑战;
由此可见,中国空军追求规模化和可靠性的“量产”模式,说白了,先解决有无问题和产量:快速形成规模优势,补齐关键战力短板。优先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先进战机服役,应对紧迫的战略需求(如台海、东海);所以,歼-20采取相对稳健的渐进式发展,它从初始型号到使用国产WS-15发动机的完全体,步步为营。当前大规模生产的是技术状态相对稳定、成熟型号;目前,歼-20型号生产节奏快,交付可控。得益于集中化的指挥体系和相对单一的客户需求(主要满足解放军自身),生产和列装流程更简洁高效;
所以,歼20可以能在短时间内向关键战区部署大量隐身战机,形成强大的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能力,改变力量平衡。可靠性:现役型号技术成熟,出勤率更有保障;但是,如果过于强调现阶段的量产,可能会分散对下一代技术(如无人僚机、下一代航电)的研发精力和资金;对中国而言,当前最大的战略需求是在特定区域(西太平洋)快速获得与强大对手抗衡的可见力量,因此规模和速度是首要目标。歼-20的高速量产完美服务于这一战略;
而美军过于追求技术前沿迭代的“升级”模式;维持全球性技术代差,通过持续升级保持绝对领先。F-35不仅是一款战机,更是一个不断演进的“网络节点”和生态系统;TR-3/Block 4升级涉及硬件、软件、供应链的全面改动,追求一步到位获得巨大性能提升,但风险高导致它的供应链和升级流程极其复杂。需要满足美国军方及多个全球合作伙伴的不同要求,任何一环(如软件代码)出问题都会影响全局,协调难度巨大;
可是,一旦TR-3/Block 4问题解决,F-35的算力、传感器融合、武器搭载能力将跃上新台阶,进一步强化其作为“信息枢纽”的角色,拉开与对手的代差;尽管如此,项目复杂性的反噬:复杂性导致成本超支、交付延迟成为“常态”,影响了机队规划的稳定性和战时补充的速度。
美国战略是全球性的,要求其装备必须对所有潜在对手保持绝对的技术优势,并能融入全球作战体系。因此,即使遭遇延迟阵痛,也必须推进像TR-3这样的关键升级,以维持未来几十年的领先地位。
最终,两者并无绝对优劣之分,而是基于各自地缘战略需求和工业基础的理性选择。总体上,中国空军发展战略出于领先地位,但是,依旧需要追赶美空军。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感知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