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周恩来与叶剑英的友谊始于1924年黄埔军校时共事(分别是26岁和27岁),跨越52年革命生涯,历经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以至总理逝世后叶帅推动改革开放,两人始终相互扶持,被誉为“生死与共的战友加兄弟”。
他们在黄埔军校初遇时,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两人因共同的革命理想结缘。周恩来向叶剑英传导马克思主义思想,叶剑英深受感染;后经周恩来作为入党介绍人,1927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前夕)。
1924年8月至10月,周叶两人首次军事合作,出动黄埔军校士官学员,默契+配合,迅速平息广州商团叛乱,从此奠定信任基础。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叶剑英虽未直接参与,但当时他在国民党军张发奎部任第四军参谋长,因为是新入党的共产党员,身份隐蔽不为人知。根据党组织指示,叶剑英留在张发奎部做卧底,牵制张部的第二方面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配合作用。详情复杂,另文细述。叶剑英的足智多谋,从此崭露头角。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1936至1945),他们生死与共,是推动及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核心搭档。1936年西安事变,叶剑英协助周恩来促成和平解决,是周恩来和张学良联系的“和平秘使”。1938年日军疯狂攻打湖南,“长沙大火”连续多天,叶剑英冒死救出周恩来,自己险些葬身火海。1941年1月皖南事变直后,重庆大有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危险氛围,周叶两人争相承担最危险艰巨的斗争任务。谁走谁留?最终由毛泽东决定叶剑英撤回延安暂避,周恩来留在重庆坚持抗争。抗战胜利后,周恩来持续在重庆、南京等地应对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的政治博弈,揭露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坚持到最后一刻;期间叶剑英一直是周恩来的左辅右弼。1946至1949三年内战期间,周恩来回到中央(最高领导五大常委之一),叶剑英作为中共代表、在周恩来领导下参与美国把持的“军事调处执行部”,与美蒋反动集团斗智斗勇。
从1927至1949长达22年,叶剑英以军事参谋辅弼周恩来的角色,表现十分突出。周总理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叶剑英是“吕端大事不糊涂”。
在文革期间,总理多次力保叶帅免受冲击;1967年制止“批叶”集会,一言九鼎。54年前的9月13日“九一三事件”后,总理向毛主席推荐叶帅主持军委工作。主席批准叶帅协助总理稳定军队,抵制“四人帮”的干扰。
1974年,总理病情逐渐严重,叶帅亲自安排医疗方案,守候每次手术。1975年,总理提出“保护老干部”的遗愿,叶帅全力落实。两人以革命信念为纽带,相濡以沫,终始如一,志同道合。主席曾评价他们两人是“一文一武,国之栋梁”,他们合作无间,是党内团结的典范。
1976年1月8日总理逝世,追悼会1月15日举行。叶帅力排众议,坚持由邓小平致悼词;认为“论资历只有他最合适”。总理的心意是让邓小平接替他主持政府工作。总理的心意叶帅最懂,影显了他对总理的无比敬重、反映了他政治触觉的细密。周恩来和邓小平于1920年在法国初识(当年周22岁,邓16岁)。邓小平说过,他一生最敬重的就是总理这位“兄长”。
叶帅晚年多次提到,1975年底,总理病危期间和他进行最后一次谈话,明确嘱托他要注意斗争方法,无论如何不能让权力落到四人帮手里;叶帅表示领悟。这一嘱托成为两人革命情谊的终极见证,是总理对国家未来的深刻关切,而叶帅不负所托。 1975年正值文革后期,四人帮企图篡夺最高权力,总理心系政局稳定。叶帅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是总理最堪信任的战友。两人单独谈话,总理强调斗争策略的重要性。叶帅随后安排专人24小时守候总理病榻之旁,记录可能的遗言。总理最终未再留下其他政治交代;终其一生,体现小心谨慎、顾全大局的高尚品格。1976年10月,由叶帅主导粉碎了四人帮,兑现了他对总理的承诺。叶帅晚年多次提及这一嘱托时,称其为“总理最后的政治遗嘱”,反映两人超越生死的信任。叶帅感慨地这样评价总理 : “一生未言私利,临终仍念国事”。周的嘱托和叶的执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为邓小平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粉碎四人帮的行动部署和执行方法,早在1971年总理已经预演过,当年是拘捕四大金刚。“九一三事件”后,军队内四个核心成员对抗中央审查,总理奉主席的默示采取逮捕行动,策略极度周详、过程高度机密。9月13日之后,四大金刚拒不交代问题,反而销毁证据、互相串联、对抗中央。主席9月23日示意总理于适当时候对四大金刚适当处理。总理不动声色,指令中央警卫团秘密监视,对外保持常态以麻痹目标。四大金刚仍被允许正常工作,实则暗中收集他们的罪证。待专案组取得确凿证据后,中央下达逮捕令,总理亲自制定方案。以召开会议的名义,通知四大金刚分别错开时间各自单独前往人民大会堂。他们的随行警卫在阶前被拦截缴械。四大金刚先后进入会场,马上被控制起来并即时收押。整个过程由总理亲自指挥、汪东兴现场督导、中央警卫团负责落实。四大金刚被押送至大会堂地下室,转乘吉普车载往顺义卫戍区隔离审查;1976年被转送秦城监狱,1980年与四人帮同案受审。
总理处理四大金刚的行动特点,一是策略性,以开会为名降低戒备,避免军队动荡;二是高效性,从暗中监视到执行逮捕历时仅48天,证据链完整。它的历史影响十分重大,为粉碎反党集团、稳定政军大局奠定基础,体现总理“绵里藏针”的斗争艺术。关键是计划调整,原本打算9月24日清晨行动,后决定推迟执行;精密安排、准备充足,10月31日一举功成。四大金刚被隔离审查后,经主席批准,总理让叶帅协助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包括跟进对四大金刚的处理。总理明确指示“家属不株连”,各项细节嘱托叶帅具体落实执行。
1976年10月6日叶帅处理四人帮,是5年前总理抓捕四大金刚的翻版。总理和叶帅在革命道路上携手合作52年,有很多重大事件极具故事性,但也不乏温情的一面。
1938年,吴博是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秘书。她1937年加入新四军,因出色的速记能力被调往重庆工作。当年周恩来是南方局书记,叶剑英是常委之一。叶吴两人因工作交集逐渐熟识。1940年在周恩来、邓颖超等人的促成下,吴博与叶剑英结婚。婚礼简朴隆重,叶剑英亲自下厨招待到来祝贺的同志。1941年,女儿叶向真出生。叶向真后来成为电影《原野》的导演,艺名“凌子”。吴博晚年在北京居住,两年前逝世,享年106岁;讣告评价她“一生革命、奋斗光荣”。
叶帅善诗,他的《远望》 : “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缥缈没遥空。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写于1965年秋;用典精妙,豪迈与婉约并存,现实和历史对照。毛主席盛赞,评价其“酣醇劲爽,律对精严,七律巅峰”。《远望》展现了革命家的国际视野与诗人才情和对革命信念的坚守。《江山如画忆丹心,宏图遗愿永不灭》,笔者个人认为,细察60年后今时今日的国际形势,《远望》仍具激励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