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找工作只用一周,现在半年都不行。
最近和朋友聚会,饭桌上没人聊升职加薪,反而三两句话就绕到公司又裁了谁。
前阵子,做人力的堂姐突然找我说,公司上了智能办公系统,原本5个人的活,现在她和另外一个同事干,还总被领导说效率可以再提提,每天都活得提心吊胆。
2025年的失业焦虑,已不是某个人的烦恼,而是很多人的的日常了,有人说这是经济不好,有人觉得是行业在洗牌,更关键的是,很多人还没摸清门道,就已经被卷进了变化里。
前两年大家火热聊AI,还总觉得是遥远的科技,顶多用来写篇文案、修个图啥的,可到了2025年,AI抢工作已经从话题,真的变成了现实。
我认识个做设计的小伙子,前两年还靠着加班改方案,勉强做的还行,今年却突然没活干了。他说现在客户的态度变了,以前会拿着需求和设计师反复沟通,现在直接用AI生成几十个方案,挑一个顺眼的就定稿,根本不给设计师讨价的机会。
当然不止设计行业,制造业的流水线工人、客服岗的接线员、甚至部分基础行政工作,都在被智能系统慢慢替代。
你一定也知道,AI不是非要完全取代一个岗位才会造成失业,很多公司完成数字化转型后,原本10个人的团队,现在4个人加一套智能程序就能搞定,剩下的6个人,自然成了多余的人。
就像开餐馆的人说,以前雇5个服务员收盘子、点单,现在装了智能点餐机和自动传菜系统,一两个服务员就够了。
在长沙做HR的同学,老吐槽面试头疼,说以前求职者见面先问自己,能为公司做什么,现在刚坐下就问公司,有没有弹性工作制、加班补贴多少、多久能涨工资。
她老板对此特别不满,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太自我了,一点都不懂得奉献,可年轻人自己也觉得委屈,认为工作是为了更好生活,而不是拿命来换钱的。
这种新老价值观的冲突,直接导致了很多公司裁员,因为有些老板习惯了画大饼、靠人情管理,不愿意调整老一套的规则,而年轻人又不买账,要么消极工作,要么干脆辞职。
有些人觉得自己没被裁,就以为自己是安全的,可2025年的就业市场里,隐形失业才是更隐蔽、更大的危机。
我表哥在一家大厂做了7年,去年刚升成中层,每个月到手1.3万,在外人看来算稳定。可他私下跟我说,7年前刚入职时到手8千,现在物价翻了一倍多,1.3万的购买力还不如当年的8千。
更无奈的是,他每天加班到十点多,活越干越多,工资却三年没涨过,你可以理解为这就是典型的隐形失业,表面上有工作,可收入没增长,甚至在缩水,离财务自由越来越远。
你可能也陷在这种困境里,想辞职,怕外面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想学习新技能,又觉得年纪大了学不会;想搞副业,又没精力没时间。
最后只能每天重复着熟悉的工作,一边焦虑会不会被裁,一边看着自己的竞争力慢慢下降,就像温水里的青蛙,等意识到危险时,已经跳不出去了。
说这些,真不是为了制造焦虑,看看数据就知道,2025年的失业潮,本质上是就业市场的大洗牌,2025年中国青年失业率已达17.8%,高校毕业生规模更是创下1222万人的历史新高,传统行业岗位正以每年7%的速度消失。但换个角度看,这些数字背后,也是转型的机会。
那些能扛过这次洗牌的人,要么及时学了新技能,比如以前做客服的,学了AI训练师的课程,现在帮公司优化智能客服系统;要么拓展了副业,比如做会计的,利用业余时间学了短视频运营,帮小企业做财税科普,反而比主业赚得多。
图片
说到底,2025年的就业市场,已经没有一辈子稳定的工作了,真正的稳定,不是待在同一个岗位不挪窝,而是不管环境怎么变,你都有适应变化的能力。
毕竟,变化来临时,最靠谱的避风港,永远是你自己的能力。
#热问计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