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秋凉儿 村烟二三里
一、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八月的秋风有多狠?杜甫笔下这场秋风,能把屋顶三重茅草卷上天。茅草飞过江去,挂在树梢,沉进泥塘,像被顽童抢走的玩具——可这“顽童”哪是真坏?不过是几个光脚跑过田埂的孩子,见老头没力气追,便抱着茅草钻进竹林。老头扶着拐杖叹气,他叹的不是茅草,是自己老了,连护家的力气都没了。
风停了,云却黑得像泼了墨,秋天的黄昏来得又急又凉。破被子冷得像铁,孩子睡觉不老实,把被里都蹬破了;屋顶漏雨,床头没有一块干的地方,雨丝密得像乱麻。战乱以来就没睡过整觉,这漫漫长夜,湿漉漉的怎么熬?
可老头突然不叹气了。他说,要是能有千万间宽敞的房子,让天下挨冻的人都住进去,风雨不动,稳稳当当——哪怕我的破房子塌了,我冻死也甘心!
秋风卷走了茅草,却卷不走一个老人的慈悲。我们小时候或许都经历过这样的秋风:吹得院门口的树枝“哗哗”响,吹得晾衣绳上的衣服直晃,吹得奶奶站在门口喊“赶紧收被子”。那时的我们不懂,原来最凉的不是秋风,是有人连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最暖的也不是太阳,是有人愿意把自己的温暖,分给素不相识的人。
二、李白《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秋天的风是清的,月亮是明的,可叶子聚了又散,寒鸦刚落下又被惊飞——像极了心里的那个人,刚见一面,又要分开。
李白写这首词时,大概正站在月光下,看着落叶打着旋儿落进池子里,听着乌鸦“扑棱棱”飞走的声音。他想起那个一起赏月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这夜越静,思念越浓,连呼吸都带着愁。
他说“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要是你尝过这种滋味就明白:白天想她时,饭都不香;夜里想她时,翻来覆去睡不着。有时候觉得,要是从来没遇见过该多好?可真要没遇见,又怎么会知道,想念一个人,能把日子变得又甜又苦。
我们谁没有过这样的秋风?放学路上捡起一片枫叶,突然想起同桌借给自己的橡皮;路过巷口的糖炒栗子摊,想起外婆递来的热乎栗子;甚至闻到一阵桂花香,都能想起某个秋天,和喜欢的人一起走在树下。秋风像个邮差,把旧时光的信笺一张张吹到眼前,让我们在凉丝丝的风里,一边笑一边叹气。
三、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秋天的云是蓝的,叶子是黄的,风一吹,叶子打着旋儿落进江里,江水波纹里浮着一层青灰色的雾——这景色美吗?范仲淹说美,可他望着望着,眼睛就酸了。
山尖挂着夕阳,天和水连在一起,可那片绿绿的芳草啊,一直长到太阳落下的地方,越长越远,远得看不见。就像老家的人,越走越远,远得只能在梦里见。
他夜里睡不着,不是因为秋风凉,是因为“黯乡魂”——心里装着对家乡的牵挂;“追旅思”——脑子里全是漂泊的日子。他说“明月楼高休独倚”,可谁没在秋天的晚上,站在阳台上看月亮?风掀起衣角,月亮照得影子好长,手机里存着家人的照片,却不敢多看,怕眼泪掉下来。
酒能解愁吗?范仲淹说不能。他喝了酒,愁反而顺着喉咙爬进肚子里,变成眼泪,一滴一滴落进酒杯里。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哪个秋天的夜晚没尝过这种滋味?冰箱里冻着妈妈寄来的腊肠,床头柜上摆着孩子画的画,可秋风一吹,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大概是那碗热汤面,那声“早点睡”,那扇推不开的旧家门。
四、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秋天的风是细细的,不像夏天那样刮得人脸疼。它轻轻吹着,梧桐叶一片一片落下来,落在青石板上,落在窗台的花盆边。
晏殊喝着新酿的绿酒,酒有点淡,可人却容易醉。他靠在小窗边,一睡就是大半天——不是因为懒,是秋天的风太温柔,连时间都慢下来了。
院子里的紫薇花谢了,朱槿花也蔫了,夕阳斜斜照着栏杆,把影子拉得老长。屋檐下的燕子成对成对,好像要飞走了。他摸了摸床头的银屏(一种屏风),昨晚竟有点凉——原来秋天真的来了。
我们总说“悲秋”,可晏殊的秋一点不悲。他只是看着叶子落,花谢,燕子要走,像看着日子一天一天往前推。就像我们现在,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泡一杯茶,看风把窗帘吹得鼓起来,看楼下的老人牵着狗散步,看快递员骑着车叮铃铃经过。秋天的风里,藏着一种“慢慢来”的温柔——不用赶,不用急,就这么坐着,也很好。
五、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秋天的荷花谢了,香味散了,竹席(玉簟)摸上去凉凉的——李清照站在窗前,摸着这凉丝丝的竹席,心里也跟着凉了。
她脱下夏天的裙子,独自划着小船出去。天空中的云像棉花糖,可她没心思看。她想:谁会给我写信呢?雁群排着“人”字飞回来了,月亮爬上了西楼的屋顶——要是他在,一定会托大雁捎信来吧?
院子里的花落了,溪水还在流,就像她和丈夫赵明诚的距离:一个在这头,一个在那头,可心里的想念却是一样的。她说“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刚把皱着的眉头松开,那股子愁又爬到心口了。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刻吧?明明忙得团团转,可突然看见一片落叶,听见一首老歌,或者闻到某种熟悉的味道,心里就会“咯噔”一下。比如妈妈晒在阳台上的被子,比如男朋友常喝的咖啡,比如和闺蜜约好却没去成的奶茶店。秋天的风像个开关,轻轻一按,就把藏在心里的想念,全放了出来。
六、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天的夜很短,陆游天没亮就起了床。他走出篱笆门,迎面吹来一阵凉风——这风里带着黄河的水汽,带着华山的石头味儿,可他却觉得胸口闷得慌。
三万里长的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这是多好的山河啊!可现在,黄河两岸、华山脚下,全是金兵的铁蹄。那里的老百姓在灰尘里哭,眼泪都流干了,他们天天往南边望,盼着宋朝的军队来收复家乡——可一年又一年,盼来的只有失望。
陆游写这首诗时,已经六十多岁了。他年轻时也想上战场,可现在只能拄着拐杖,站在自家门口,听着秋风里传来的雁叫声。他的心里比秋风还凉:不是为自己,是为那些还在金兵铁蹄下受苦的人。
我们现在的秋天,风里是桂花香、烤红薯香,可陆游的秋天,风里是眼泪的味道。他用短短四句诗,把对国家的牵挂,对老百姓的心疼,全写进了秋风里。就像我们现在看到新闻里的灾区,看到山区里的孩子,心里也会揪着疼——有些牵挂,不会因为时间过去就消失,反而会随着秋风,越吹越深。
七、王勃《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站在长江边上,秋风“呼呼”地吹着。他说,长江的水啊,你慢慢流吧,我比你还愁——我已经在外漂泊很久了,想回家却回不去。
秋天的风从傍晚开始刮得更急,山上的树叶子都被吹黄了,一片一片落下来,像下了一场金黄色的雨。他看着这些叶子,想起自己走过的路:离开老家时,母亲塞给他一包桂花糖;和朋友告别时,他们在江边喝了最后一顿酒;路过小村子时,孩子们追着他跑,喊“哥哥慢些走”……
现在,他一个人站在异乡的山岗上,秋风卷着落叶打在脸上。他想:要是能立刻回家就好了,哪怕吃一口母亲煮的热粥,哪怕看一眼老家的月亮。可他只能望着长江水,听着风声,把“我想回家”这句话,咽回肚子里。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想回家”的时刻吧?比如过年时买不到车票,比如加班到深夜看着窗外的灯火,比如听到电话里父母说“家里都好,不用回来”。秋天的风像个催泪弹,它吹黄了叶子,也吹软了心——原来最想回的,不是多大的房子,是那个有一盏为你留的灯的家。
八、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秋天的雨下得又急又密,柳永站在楼上,看着雨水把江天洗得透亮。风里带着霜的味道,越来越冷;关山河岸一片冷清,夕阳把楼照得发白。到处都是花谢了、叶黄了,连江边的小花小草都枯了,只有长江水“哗哗”地流着,一句话也不说。
他不敢往高处走,不敢往远处看——因为一抬头,就能看见故乡的方向,可那是那么远,那么模糊。他想:这些年我东奔西走,在外漂泊,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不肯回家?
他想起家里的她,肯定每天站在楼台上,抬头望着远方,盼着他回来。多少次,她以为看见了他的船,高兴得跑下楼,结果发现只是一片云。可她不知道,此刻他也站在楼台上,和她一样,心里全是愁。
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诗和远方”?我们努力打拼,不过是想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可有时候,越努力,离家人越远;越长大,越懂“团圆”的珍贵。秋天的风里,藏着的不只是凉意,还有那些说不出口的“我想你”。
九、白居易《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送朋友去南方,在南浦这个地方分手。秋风“袅袅”地吹着,像扯不断的愁。
朋友要上船了,他站在岸边,看着朋友的背影越来越小。他知道,这一分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他忍不住喊:“回去吧!别回头了!”可自己却一步也挪不动,眼泪止不住地流。
秋天的风最会勾人愁绪。它吹得芦苇“沙沙”响,吹得江水“哗哗”流,吹得离别的两个人,连呼吸都带着哽咽。就像我们送孩子上大学那天,他拖着行李箱走进校门,我们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人群里;就像送父母去车站,他们说“别送了”,可我们还是站在原地,直到车开得看不见。
古人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秋天的风,把这种“销魂”的滋味,吹得更浓了。可正是这些离别,让我们更懂得珍惜——珍惜每一次相聚,珍惜每一句“下次见”。
十、刘禹锡《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风是从哪儿来的?刘禹锡站在院子里,听着它“萧萧”地吹,吹得雁群“嘎嘎”叫着飞走了。
早上起来,秋风钻进院子里的树缝里,树叶“沙沙”响。他听见了,可其他人都没听见——因为他是个“孤客”,一个人在外地,对秋风的敏感,比谁都强。
秋风像个信使,它一来,就知道有人心里空落落的。就像我们在外地打工,秋天的风一吹,就会想起老家的院子:母亲种的菊花开了吗?父亲养的猫又在房顶上晒太阳了吗?楼下卖早点的阿姨,是不是还在喊“热乎的豆浆”?
其实秋风哪里有什么“信”?它只是把我们的想念,吹得更清晰了。那些藏在心底的牵挂,平时被忙碌盖住,一到秋天,就被风轻轻掀开。就像小时候,妈妈说“秋风起,要加衣”,现在我们听见秋风,也会下意识摸摸袖子——原来有些爱,早就跟着秋风,刻进了骨子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