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后半段,华东战场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作为华野时期战绩过人、稳固胶东根据地有大功的许世友,怎么既没有参加淮海战役,也未出任49年改编后的三野兵团司令员呢?1949年大军准备渡江作战,许世友却被留在了山东,给德高望重的张云逸当副手,成为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
最为人熟知的说法,是许司令患有腿疾、行动不方便,不适合带领大兵团一路南下。这个说法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是许世友确实腿病严重,即便到了晚年依然困扰着老将军;二是腿病不同于其他疾病,作为高级指挥员,通常不至于带不了兵。且不说解放战争后半段,我军行军条件明显改善了,就是在物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首长在担架上也能进行部署,比如解放山西时的徐向前,就经常在担架上指挥,一样连战连捷。
所以许世友的腿病虽然是真,49年留守山东却另有隐情。张云逸本就是老资格,在华东威望极高,许世友战功突出,但总体革命资历必然及不上张云逸,有张云逸在山东军区,许世友只能当副职。
这个正副搭配,是没有问题的。连一向有傲骨的许司令,也对德高望重的张老毕恭毕敬,打心眼里尊重,他比张云逸足足年轻14岁。然而有张云逸这样的元老在山东压阵,并且大部分都是解放区,军委和野司怎么还要留下实力出众的许世友呢?他似乎应该继续执掌大军、继续向南作战解放东南国土才对。
有一种论调是许世友在解放战争前半段,与华野副司令、代司令粟裕,多有战术冲突,上级为敲打许世友才把他留在山东,脱离野战部队。许世友脾气大不假、与同事有摩擦也是真,但要说他跟粟裕的矛盾到了这种地步,就多少有点“阴谋论”了,对许世友的评价不够公道。高级将领们都是很豁达,顾大局的,看看情况类似的宋时轮就知道了,他当上了三野第9兵团司令员,发展非常好。
许世友不南下,有一个重要任务,如今很少被人提及了。山东是老根据地,并且1948年济南战役后,就大部解放了;然而半岛上还有一个重要城市,并不在我方手里,就是黄海之滨的青岛。民国时青岛是一个特别市,但地理位置上属于山东半岛,与华野的胶东根据地相连。49年整编三野,准备渡江战役时,青岛仍然由国民党军占据。
当时大半个山东都解放了,陈粟大军兵强马壮,并且国民党守备力量很薄弱,怎么不顺势打下青岛呢?不是打不下来,可以说作战难度也不大,但因为历史因素,青岛沿海有4000多美军官兵、军事基地和舰船。一旦国共两军在青岛市区开战,难免涉及到美军,局面或许会变得复杂起来。美军数量也是动态变化的,几年前最多时甚至达到2.7万人,不可忽视。
所以是我军不能开战吗?当然能,只是必要性不强。新中国还没正式建立,我们不会主动跟任何一个世界主要国家交恶,这点应当不难理解。对于青岛问题,最稳妥的处理方案,就是采取监视措施,主力大军继续往南、往西打,到全国接近解放时,美方大概率识趣撤军、放弃国民党当局。后来的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49年5月美军主动撤走,第二个月三野部队便顺利攻下了青岛。
许世友是军事能力优秀的战将,他留在山东,既能监视青岛方向,又能够在必要时接过战役指挥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安排。毕竟不能完全排除,美军以青岛为切入点,直接干涉我国的解放进程。所以华东的虎将们不能全部南下,许世友经营胶东多年,在山东打的仗非常多,最适合承担这一重任。学术有专攻,单就军事指挥能力及大战经验方面,他要胜过上司张云逸。
军委对于青岛及美军干预的潜在变数,是非常重视的,不光留下了许世友,还做了另一个举足轻重的安排:电令准备进军中南的四野大军,特意放一个主力军在河南境内,暂不参与渡江作战,目的就是在山东局面一旦变化时,开进山东。河南与山东,是挨在一起的,出兵速度有保障。
所以许世友没进入改制后的三野序列,却依然在解放战争末段,发挥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建国后他连续执掌两个大军区二十余年、七十多岁高龄还亲自指挥对越作战,将军凭的是绝对实力。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