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想过,1933年就是军级干部的詹才芳,为何到了1949年仍是军长,16年一级未升?在1955年仅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呢?
在开国将军中,詹才芳是出了名的老资历。在红四方面军,徐帅见了他喊老哥,李先念见了叫班长,许世友、陈锡联、洪学智这些上将见了,要毕恭毕敬的叫一声老首长。
当年授衔时,三位上将齐刷刷的给他这位中将敬礼,因此被戏称为“首长的首长”。而詹才芳也确实担得起这个称呼。
他当连长时,陈锡联是他的警卫员,许世友是他手下班长,他当团政委时,搭档是王树生。1933年,詹才芳升任红9军政委,当时他的部下有军政治部主任王新亭,开国上将,军直属队队长周希汉,开国中将。
从上面这一连串的名字来看,詹才芳红军时期的资历,足以比肩大将。那为何在后来的革命中,他却高开低走,逐渐被众多曾经的部下赶超呢?这主要是一封密电惹的祸。
1935年,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就北上还是南下僵持不下,在这个关键时刻,张国焘给陈昌浩发了一封密电,要他带领右路军以武力胁迫中央南下。
幸好密电被叶剑英截获,送到了毛主席手中,毛主席当机立断,带领红一军团、红三军团连夜北上,打破了张国焘的阴谋,这就是长征中著名的草地分兵事件。
对于那封张国焘写给陈昌浩的密电,由于没有任何文件保留下来,至今众说纷纭。但在此前一天,时任红31军政委的詹才芳,也收到了一封张国焘发来的密电。
在电报中,张国焘命令詹才芳率部到马尔康待命,同时传令给军委纵队政委蔡树藩,一同带队到马尔康待命。如果后者不从,就武力将其扣押。
这封电报的内容,来自由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所著的《红军长征文献》,可信度很高。
军委纵队一直都是隶属于中央红军,从这封密电来看,张国焘已经准备好下手了,中央红军的将领只要反抗,那么立刻就要武力扣押。
从张国焘给詹才芳发的这封密电来看,他一直将詹才芳看作心腹,而这也直接影响了詹才芳后来在军中的发展。
抗战爆发后,陕北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其中红31军改编为129师386旅。按理说,詹才芳长期担任红31军政委,理应出任386旅政委一职。
可结果却是,包括詹才芳在内的众多红四方面军将领,被调离了军队,安排进了抗大学习。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红四方面军在张某人的带领下犯了大错,手下将领进行一下学习和思想改造很有必要。
可在抗大学习期间,詹才芳又卷入了许世友出逃事件,这件事当时在延安影响非常恶劣,除了带头人许世友被判刑外,其他参与的将领都延长了学习时间,詹才芳一直到1940年才得以重返部队,出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三年多的学习时间,在瞬息万变的战场,詹才芳已经掉队。他曾经的部下,早已成长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陈锡联是新385旅旅长,王新亭是386旅政委,另一名警卫员王近山是129师新编第8旅副旅长。
不过凭借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中,詹才芳还是逐渐从二级军区,成长为野战部队的军事主官,先后担任东野9纵司令员,四野第46军军长。
1955年,詹才芳被授予中将,虽然军衔不算高,但多位上将自发站在他面前敬礼,称呼“老首长”,这样的荣誉,也是独一份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