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康复圣手”牛雪松:他是托起奥运冠军的那双手 | 致敬,体育教师

0
分享至



致敬 体育教师!

教师节特刊榜样人物

指导: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主办:中国教师报
协办:蔡崇信公益基金会


牛雪松沈阳体育学院体能训练学院院长,备战2010年温哥华、2014年索契、2018年平昌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体能教练、体能教练组负责人。2025年教育部“教育家精神”宣讲团成员,曾荣获2022年全国最美教师、全国冰雪运动发展突出贡献个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中国好人”。

作者 | 本报记者 解成君

原标题 | 牛雪松:“妙手”托起冠军梦

距离新学期开学尚有一段时日,沈阳体育学院的校园透着几分宁静闲适,可一踏进体能康复训练中心,热烈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人群中,一位身材结实、目光锐利的教练穿梭在各训练区域,只见他轻轻托住一名运动员的膝关节,微微转动调整角度,对方原本因痛苦蹙起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这个角度不疼了吧?好,接着练。”他的声音温和,却带着让人安心的笃定。

他,就是沈阳体育学院体能训练学院首任院长、博士生导师牛雪松。他在中国体育界素有“康复圣手”之称,徐梦桃、贾宗洋、齐广璞……这些奥运冠军的登顶之路,都离不开他用科学训练与精准康复筑起的坚实后盾。


破局

|“牛魔王”的狠劲

牛雪松在北京体育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师从我国第一代体能训练专家王卫星。初次随导师走进国家队训练场,他便被导师对训练的热忱、专注以及不拘一格的创新方法深深触动。从那时起,“做运动员身后的‘托梦人’,助力他们圆奥运金牌梦”的目标,便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2008年,一纸调令将牛雪松推向了全新战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在观众眼中,这项被誉为“雪上杂技”的运动,每一次腾空翻转都充满视觉美感;可在运动员和教练眼中,它却是不折不扣的高风险项目,暗藏无数伤病隐患。“雪上项目多在室外冰雪环境开展,低温会让肌肉、骨骼关节变得僵硬,受伤概率比其他项目高很多。”牛雪松对此记忆犹新,“第一次近距离看训练,我就被项目的难度和危险性震惊了。”

为破解“高风险”难题,牛雪松逐一分析每位运动员的肌肉类型、身体条件,结合项目技术特点量身打造出一套套独创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队员们给他起了个亲切又形象的昵称——“牛魔王”。这称呼里既有对他姓氏的调侃,更藏着对他严苛训练的“吐槽”——他制订的训练计划强度值拉满,常让队员练到“龇牙咧嘴”。

这份“狠劲”,牛雪松同样用在了自己身上。为尽快摸透项目规律,他制定了近乎“自虐”的作息表:每天5点40分起床热身,6点准时出早操,8点30分开启上午训练,14点30分投入下午训练,18点30分后还要复盘当日训练、打磨次日计划,常常忙到22点后才能休息。这份作息他一直坚持到今天。

对待训练方案牛雪松更是精益求精:每份计划都反复修改、动态调整;遇到技术瓶颈便通宵查阅文献、分析数据,熬几个晚上也要找到最优方案。“我不能允许自己的设计出半点差错,因为这关系到队员的运动生涯。”话语间,满是沉甸甸的责任。

渐渐地,训练场上的变化悄然发生:还是原来的场地、队员与教练团队,只因多了牛雪松,训练效果肉眼可见地得到提升——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量上去了,训练后的疼痛不适却消失了。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牛雪松赢得了全队认可。彼时仍在读博的他,就这样与国家队“绑”在一起,开启了与冰雪运动的不解之缘。


融合

|体能+康复+诊断

初在国家队担任体能教练时,牛雪松心里藏着不少困惑。面对运动员的伤病该如何科学处置、有哪些关键细节需要警惕?每当遇到这些疑问,他总会主动找队医请教,从专业建议里摸清伤病处理的“禁区”与“准则”。

“刚开始,没问过队医我根本不敢贸然行动。”牛雪松坦言。随着请教次数增多、对伤病机理了解渐深,他慢慢摸清了门道。

牛雪松的蝶变源于多年实践的积累与家庭医学氛围的浸润。他出身医学世家,父亲是精通中西医与内外科的全科医生,母亲是药剂师,哥哥是骨科医生,自幼耳濡目染的他不仅承袭了父辈面对伤病无所畏惧的精神,更对人体结构有敏锐直觉。即便高考阴差阳错进入体育学院,这份医学积淀也为他在康复领域开辟了独特路径。

如今在训练场上,他的伤病诊断能力令人叹服,仿佛能看透人体内部结构。他说:“我一上手就知道是哪里的问题,也清楚该如何调整训练角度。”这份底气,来自他对解剖学的深刻理解和无数个日夜的刻苦钻研。牛雪松始终扎根实践,针对每个运动员的不同伤病每日思考、调整、突破,在一次次处理伤病中摸透每块肌肉、每根韧带的走向,甚至重新捡起大学时虽高分却未应用过的细胞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牢牢绑定。

凭借这份积淀,牛雪松不仅能诊断伤病,更能独立完成康复与理疗,无须依赖其他专业人员,因此被女儿与众人称作“六边形战士”。他开创的“体能康复训练”模式正在重新定义中国运动员的伤病治疗方式。


创新

|伤是“练”好的

在训练场上,每个运动员手边都放着一个专属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牛雪松为他们量身定制的详细训练方案。他的学生以辅导员身份全程跟进:不仅精准记录每次训练的各项指标数据,训练结束后还会细致填写主观量表——从睡眠质量、训练负荷量与强度到身体疲劳感、关节疼痛部位及指数、肌肉酸痛区域及程度等,一一统计在册。这些数据会与上一次训练对比、形成小结,牛雪松再据此随时调整方案,确保每一次训练都精准适配运动员需求。

牛雪松的训练方法与传统康复训练有着本质区别。这种差异不只在训练强度的把控,更在训练理念的突破。“运动损伤不是养好的,是练好的”,他开创性地将体能训练与康复训练深度融合,让运动员在科学运动中既恢复身体功能又同步提升运动能力,实现“康复”与“提升”的双重目标。

“很多人在医院做康复,多是理疗、针灸、按摩加简单的功能性训练。但对运动员来说还不够。”牛雪松一边指导运动员调整动作一边解释,“我们要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增加强度训练,同时让身体其他部位得到锻炼,避免‘康复一处、薄弱另一处’的问题。”

这套方法,源于牛雪松在国家队的实践总结。“那时候队里运动员常受伤,我就琢磨:除了静养,有没有更高效的恢复办法?”天生爱挑战的他决定尝试将体能与康复结合,以科学理论为支撑大胆探索。一次次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远超预期。

徐梦桃历经4次膝关节大手术,在牛雪松的指导下一次次重返赛场,最终在北京冬奥会摘金。

贾宗洋小腿遭遇三处粉碎性骨折,仅15个月便奇迹般回归雪场,连续两届冬奥会夺银。

李妮娜前交叉韧带断裂,按惯例术后需要9—12个月才能重返专项训练,牛雪松突破前人成果、创新康复方案,帮助她术后6个月回归训练,术后10个月便斩获世界杯首站冠军与赛季总冠军。


“即使我不触碰损伤的部位,也会间接促进损伤的恢复。”牛雪松的康复方法,既有科学依据又藏着创新智慧。他用“修理工理论”比喻人体自愈机制:训练两端,促进中间恢复,通过激活全身循环带动局部修复;提出“揉面原理”——像揉面一样让肌肉在收缩与拉伸间恢复弹性、化解疼痛。同时,强调增强心肺功能,加速全身血液循环,为损伤修复提供充足“养分”。

记者也亲眼见证了这套方法的应用:一位膝关节受伤的篮球运动员,正按照牛雪松的指导专注训练上肢。“他伤在膝关节,但今天重点练上肢力量。”牛雪松解释,“这就是‘训练两端、促进中间’的思路——通过上肢训练激活全身机能,间接助力膝关节恢复,同时保持上肢运动能力,避免长期静养导致的体能下滑”。

疗心

|“唐僧”式守护

牛雪松的手机里存着许多照片:训练的瞬间、获奖的喜悦……每张照片背后都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羽毛球运动员陈鲁,曾因膝关节三处韧带断裂、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几乎被判定“运动生涯终结”。牛雪松每天为他压角度、做牵拉,甚至因此患上网球肘。经过10个月康复训练,陈鲁不仅重返赛场,更在全运会上力挽狂澜。比赛胜利后,陈鲁特意在镜头前做了个感谢的动作,致敬这位幕后功臣。

另一位羽毛球运动员袁安琪,前交叉韧带断裂后曾被认为“无法再运动”。经过牛雪松6个月的康复训练,她不仅重回赛场,还从国家二线队跻身一线队,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国手。

牛雪松深知,运动员最害怕的不是日复一日的训练,而是伤病,以及伤病后不敢上赛场的恐惧。因此,他在呵护运动员身体“外伤”的同时,更注重疏解他们的心理“内伤”。

滑雪运动员张鑫曾遭遇双侧膝关节软骨重度损伤,虽经过一年的康复恢复良好,可重返赛场后再度重伤。剧烈的疼痛让她萌生退意,直言“不想再练、不想再比了”。为帮助张鑫重拾信心,牛雪松化身“唐僧”,每天耐心分析形势:先拆解她的技术风格,笃定地告诉她“你的技术能力没受伤病影响,同水平选手中国外没人能比得过你”;再注入希望,“只要好好完成系统康复训练,拿奥运奖牌绝不是梦”。即便被张鑫质疑“是不是在忽悠”,他也不曾放弃,每天重复鼓励,肯定她“今天动作有进步”“完成这个就能再进一步”……

日复一日的“念经”式鼓励终见成效,张鑫逐渐重拾斗志。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她一路过关斩将,夺得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银牌,与金牌仅一步之遥。领奖后,张鑫第一时间将奖牌挂在牛雪松脖子上,动情地说:“没有牛老师,我早就放弃了,根本拿不到这个成绩。”

育人

培养“六边形”人才

除了带运动员,牛雪松还深耕教学一线。他的教育理念远超“教动作、练体能”,更看重教学生“做事”“思考”的能力。“体育不仅是锻炼身体,更要锤炼精神”,他用实践诠释着这句话的重量,不断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与综合素养,致力于培养能独当一面的“六边形”人才。

“人与人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这是牛雪松常对学生说的话。教学中他聚焦学生领悟力、执行力、感染力、调动力的“四大能力”培养。课上他让学生自主创编训练动作,鼓励“别老跟着我学,要有自己的想法”;课后要求学生总结互评,不仅讲述训练内容还要分析优劣、提出改进方案,锻炼精准表达与反思能力。曾有学生编的动作存在问题,牛雪松没有直接否定,而是让学生演示后引导学生讨论“哪里能改改”。在他看来,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远比被动学习更深刻。


为打破“纸上谈兵”的局限,牛雪松牵头创建了世界先进的数字化体能康复训练中心,构建“课堂实训—课外实践—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练真本领:在读研一学生直接进驻训练现场,与运动员对接、参与指导;研二、研三学生则被输送到国家队、省队及各类体育俱乐部。学生遇到问题可通过电话随时与他沟通,形成“实践—反馈—提升”的闭环。就连待入学的准研究生也会提前加入训练团队熟悉角色。

针对国内“体能教练不会康复、康复人员不懂体能、伤病诊断多依赖医生”的行业现状,牛雪松将自己“体能+康复+诊断”的专长融入教学,不仅教学生科学训练,还带他们学解剖、辨伤病,让学生既会制订体能计划又能开展康复指导,还能初步完成伤病诊断。如今,牛雪松已在体能训练课程中增设“体能康复训练”内容,推动两者深度融合。

凭借这样的教育实践,牛雪松培养的学生已成为国内体能训练行业的中坚力量,正如他所言:“在中国体能训练行业,大学体育教师基本上都认识我。我的学生走到哪儿都是能挑大梁的人。”

谈及未来,牛雪松有着清晰的规划与远大的理想:他渴望建立中国自主的体能康复训练体系,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不少重点运动员受伤后会被送到康复水平领先的德国训练,但对比后发现我们的方法同样有效,甚至某些方面更优。”牛雪松的这份自信源于他对本土技术的笃定。他还计划带动更多人参与全民健身,真正实现“让体能康复训练惠及更多人”的人生理想。

从守护运动员梦想、延续运动生命到推动全民健身、助力体育事业发展,牛雪松以体育工作者的坚守与创新,用科学方法与无私奉献持续为中国体育事业注入温暖而坚定的力量。他说:“让国歌一次次在赛场奏响,国旗一次次在赛场飘扬,是我一直坚守的动力所在。”


— 记者手记—

体育最动人的模样

本报记者 解成君

沈阳体育学院体能训练学院院长牛雪松邀请我“到训练场边看边聊”时,我既意外又好奇。眼前的景象与我想象的有点不一样,这里不是只有冰冷器械的训练场,也没有不苟言笑的“魔鬼教练”,处处充满温度、汗水和希望。在这里,我遇见了用双手守护运动员梦想的“六边形战士”——牛雪松,也读懂了体育超越奖牌与输赢的深层意义。

备好的采访提纲很快被训练馆的节奏打乱——并非牛雪松不配合,而是运动员的“求助”从未间断:“老师,这个动作有点疼”“您看我姿势对不对”。每当这时,他总会第一时间起身,俯身示范、调整动作、轻声鼓励。

我索性收起提纲,静静观察那些“意料之外”的细节:一个微小角度的调整,就让运动员的疼痛瞬间缓解;几句肯定的话语,便能让疲惫的眼神重新燃起训练热情……这些生动的瞬间,远比任何预设的采访问题更珍贵。

我也见证了诸多“神奇瞬间”:一名举重运动员因膝盖疼痛无法发力,牛雪松跪在地上遵循自创的“揉面原理”,反复为他做肌肉牵拉,几分钟后原本痛苦不堪的运动员便顺利完成动作;讲解深蹲时他会细致关注脚尖角度、重心位置甚至呼吸节奏,“疼痛不是不能练,而是练得不对”,他的话让抽象的科学训练变得直白易懂。

牛雪松还用“修理工”与“搬运工”比喻训练理念:“人体有自我修复能力,负荷训练造成肌纤维轻微受损时,身体会派‘工人’修复,顺带修复附近损伤,实现‘连带康复’。”而他,不就是那个派“修理工”和“搬运工”的人吗?他不仅修复运动员身体上的损伤,更修复他们心理上的创伤,帮助那些几乎要放弃运动生涯的运动员重拾信心、重返赛场。

牛雪松把运动员放在了心上,却把“小家”放在身后。从2008年到2022年,14年间牛雪松跟随国家队南征北战,见证过无数次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的荣耀时刻,却从未在家过一个春节;2010年,他与女友好不容易“挤时间”领了结婚证,结果国家队一通“队员伤病”的电话,让婚礼只能搁置;2011年初,他请假回沈阳筹备婚礼,又因徐梦桃韧带严重撕裂的消息,立刻放下家事归队投入康复训练;直到2015年女儿四岁时,一家三口才补拍了迟到五年的结婚照。

如今,牛雪松依旧保持着“早6点到馆、晚8点离馆”的节奏,训练间隙还要给外出的学生做远程指导。我很好奇,是什么支持他坚持下来的?他习惯性地揉了揉长期为运动员做康复训练而劳损的胳膊,笑着说:“每次看到运动员忍着疼痛也要坚持,最后站在赛场为国争光,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了。”这句话简单而深刻,但背后却是无数个日夜的付出、无数次与伤病的斗争、无数次运动员重返赛场的喜悦。

牛雪松的训练模式以“体医融合”为核心,需要他既懂体能训练又要懂伤病诊断和康复治疗。为此,他始终保持学习,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方法。他说:“只有能力全面才能为运动员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当我问他能否将这种理念用于办公室人群、中小学教师等职业病高发群体时,他笑着回应:“我们已开始为社会人士做康复训练,这是责任,也是担当。”

采访结束时已是黄昏,训练馆内依旧热闹:牛雪松带着学生继续指导训练,一名运动员虽满脸汗水、神情痛苦,眼神却始终坚定。牛雪松静静站在一旁,目光里既有教练的严格,更有慈父般的关怀。

我忽然读懂了体育的真正价值:这里没有领奖台的辉煌瞬间,只有汗水与泪水交织的日常、在伤病中不屈不挠的抗争以及在绝望时重新燃起的希望。这里没有输赢,只有关于人类超越自我、守护梦想的永恒追求。

夕阳的余晖里,这座普通的训练馆似乎也被镀上了一层光芒。在这里,我看到了伤痛如何开出希望之花,见证了坚持如何铸就奇迹。这或许就是体育最动人的模样——永远充满希望,永远值得期待。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

来源 | 《中国教师报》2025年教师节特刊

编辑 | 白衣


(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跌下神坛的贵族水果,从百元一斤跌到几块钱,人们反而不愿意买了

跌下神坛的贵族水果,从百元一斤跌到几块钱,人们反而不愿意买了

妙招酷
2025-10-29 00:22:47
2025年11月6日红军城战况:俄军“兔耳朵”突出部崩解

2025年11月6日红军城战况:俄军“兔耳朵”突出部崩解

高博新视野
2025-11-08 17:51:06
42集谍战剧来袭!江苏卫视首播,实力派演员飙戏,燃起谍战热血

42集谍战剧来袭!江苏卫视首播,实力派演员飙戏,燃起谍战热血

乐枫电影
2025-11-09 17:15:06
广州一小学抽血体检未通知家长,校方称是部分班主任工作疏忽,教育局回应

广州一小学抽血体检未通知家长,校方称是部分班主任工作疏忽,教育局回应

极目新闻
2025-11-07 00:14:51
辽宁男篮拒绝爆冷!全力淘汰山东队,韩德君爆发,央视直播

辽宁男篮拒绝爆冷!全力淘汰山东队,韩德君爆发,央视直播

体坛瞎白话
2025-11-09 07:56:56
股价0.61元、市值仅剩2亿元,浙江杭州一上市公司锁定退市!曾连续3年财务造假被重罚,实控人被罚2800万元、10年市场禁入

股价0.61元、市值仅剩2亿元,浙江杭州一上市公司锁定退市!曾连续3年财务造假被重罚,实控人被罚2800万元、10年市场禁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9 09:23:06
49岁经理被调岗看门,当晚退出微信群,次日领导找遍10个经销商

49岁经理被调岗看门,当晚退出微信群,次日领导找遍10个经销商

兰姐说故事
2025-10-17 20:05:03
加沙地道战的死亡方程式:当哈马斯的“地下长城”变成以色列的钢铁坟墓

加沙地道战的死亡方程式:当哈马斯的“地下长城”变成以色列的钢铁坟墓

Hi秒懂科普
2025-11-09 13:25:10
FSD有望全面入华,L3延期到2026年,华为与特斯拉将有一战?

FSD有望全面入华,L3延期到2026年,华为与特斯拉将有一战?

路咖汽车
2025-11-08 17:09:34
“三资三化”最后谁买单?从淤泥拍卖看国有资源盘活的狂欢与隐忧

“三资三化”最后谁买单?从淤泥拍卖看国有资源盘活的狂欢与隐忧

细雨中的呼喊
2025-11-01 00:24:05
晚年楚青坦言:粟裕大将病重时,透露过自己当年不救山东的苦衷!

晚年楚青坦言:粟裕大将病重时,透露过自己当年不救山东的苦衷!

健康快乐丁
2025-07-15 21:02:26
葡萄牙穷到什么程度?我住了8个月,有些尴尬的现实得说出来

葡萄牙穷到什么程度?我住了8个月,有些尴尬的现实得说出来

诗意世界
2025-11-06 10:27:22
一旦台海爆发冲突,最难的不是台湾,而是距大陆仅50公里的东引岛

一旦台海爆发冲突,最难的不是台湾,而是距大陆仅50公里的东引岛

放开他让wo来
2025-11-08 22:41:14
单杆62分零封,连得158分!吴宜泽连战连捷,决赛2-0领先希金斯!

单杆62分零封,连得158分!吴宜泽连战连捷,决赛2-0领先希金斯!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09 14:41:07
医生做手术时手机突然因“涉诈”被停机,二十多天未能复机,“无法与病人取得联系”!其妻子也因“打电话频繁”被停机,最新进展来了

医生做手术时手机突然因“涉诈”被停机,二十多天未能复机,“无法与病人取得联系”!其妻子也因“打电话频繁”被停机,最新进展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9 09:23:06
国家出手!李梓萌骗人真相大白,幕后黑手被揪,受害者不止一人

国家出手!李梓萌骗人真相大白,幕后黑手被揪,受害者不止一人

许穋很机智
2025-10-19 13:34:42
李连杰脱光上衣自证清白后,有网红提出质疑,吃的什么神丹妙药?

李连杰脱光上衣自证清白后,有网红提出质疑,吃的什么神丹妙药?

心静物娱
2025-11-08 11:24:51
全红婵辉煌不再!全运会得第五后,世界泳联对其评价让粉丝破防

全红婵辉煌不再!全运会得第五后,世界泳联对其评价让粉丝破防

阿紵美食
2025-11-09 14:41:43
快去加油!油价明晚调整!

快去加油!油价明晚调整!

青城之窗
2025-11-09 16:21:34
她长相虽然不是特别好,但身材比例是真好,看面相是个过日子的人

她长相虽然不是特别好,但身材比例是真好,看面相是个过日子的人

草莓解说体育
2025-11-08 15:01:49
2025-11-09 21:47:00
中国教师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教师报
教育部主管,专门服务中国教师
7587文章数 4861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数码
健康
本地
手机
公开课

数码要闻

华硕天选 6 Pro 酷睿 / 锐龙版开启大促:国补到手价低至 7519 元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手机要闻

第44周手机份额揭晓:苹果优势渐弱,华为即将崛起!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