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申请路上的酸甜苦辣,都浓缩在这些评审意见里了。
国自然放榜后,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中标者喜极而泣,未中者则可能对着评审意见哭笑不得。有些评审意见让人茅塞顿开,也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怀疑专家是不是看错了本子。
01
令人啼笑皆非的评审意见
❌ 牛头不对马嘴型:有申请人收到的评审意见中,项目名称都被写错了——明明申请的是「青年科学基金」,评审意见中却变成了“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
价值性:☆☆☆☆☆(连项目都能搞错,意见参考价值可想而知)
❌ 重复粘贴型:有申请人第二年修改本子后,居然收到了与第一年一字不差的评审意见。专家似乎根本没注意到申请人已经按照去年意见进行了修改。
价值性:☆☆☆☆☆(缺乏基本诚意,纯粹应付了事)
❌ 质疑常规实验型:一位生物口的申请人收到评审意见,专家竟然质疑「为什么没做基因敲除小鼠?」。
价值性:★★★☆☆(专家可能太有钱,不知道这个基因鼠要 4-5 万,我青年项目还能结题吗)
❌ 死抠微不足道的预算型:一份申请因为预算中抗体报价 3500 元/支而被毙,专家认为「这种抗体只需要 1500 元」。
价值性:★★★☆☆(不了解实际的抗体特异性和渠道,主观觉得作者浪费,行吧下次我就说假话了)
02
值得参考的评审意见
✅ 谆谆教诲型:这类评审意见非常具体,会明确指出本子中存在的问题,如:「本项目研究方案中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描述混乱,需要逐一描述」;「申请人研究基础一般,本课题缺少关键性实验数据」。
价值性:★★★★★(具体指出问题所在,帮助申请人针对性修改)
✅ 一针见血型:有些专家能准确指出本子的致命伤,如:「本研究关注 XX 细胞的外泌体对 XX 疾病发展的影响,然而在研究基础中,并没有检测外泌体的来源,且在研究方案设计中,未涉及外泌体的靶向性,无法判断该外泌体对其它细胞的影响,因此科学假说的立项依据不足」。
价值性:★★★★☆(虽然严厉,但指出了关键缺陷,有助于重新定位研究方向)
03
评审意见的价值几何?
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评审意见,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呢?
评审机制正在改进。2024年以来,国自然基金委对评审意见的填写要求提高了,如果评审意见太「水」,会对评审人造成不利影响。基金委还推出了「RCC」评审机制(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并引入评审意见偏离度指标。这意味着那些总是给出离谱意见的专家,可能会被取消评审资格。
学会从意见中提取有用信息。即使面对看似敷衍的评审意见,也可以试着挖掘背后的潜台词:
「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可能意味着「创新性不足」;
「研究方案较合理」可能暗示「还有改进空间」;
「建议修改后重报」说明「本子有潜力但需要大改」。
文章和项目是硬通货。说到底,扎实的研究基础(好文章)和清晰的科学问题才是拿项目的根本。与其抱怨评审意见,不如安心做实验、发论文。
04
哪些问题才值得去基金委复审?
核心原则:复审只审理程序问题,不审理学术判断。
也就是说,基金委不会去判断评审专家的学术观点对不对、好不好,因为学术评价本身没有绝对标准。以下情况值得且应该提出复审:
明确的程序错误:
➭资格不符:如超项、申请人或单位不具备申请资格等判断错误。
➭形式审查误判:如你的本子完全符合形式要求却被误判为不合格。
➭评审过程违规:有确凿证据证明评审专家存在利益冲突应回避而未回避,或有「打招呼」等不当行为。
评审意见中存在明显的事实性错误:
➭张冠李戴:评审意见明显评的是另一个项目,例如意见中提到的研究内容、方法或论文与你申请书中的完全不符。
➭基础事实错误:例如,评审人质疑「你从未做过相关研究」,但你提供的简历和论文列表明确证明你有坚实的研究基础。或者说你「缺少关键实验设备,而你单位公共平台明确有此设备并在申请书中已注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