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关心 “天然水与纯净水哪个更适宜饮用”,从专业角度来看,饮水存在安全、健康、功能三个不同层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饮用水,不仅能满足解渴需求,更需匹配身体对 “健康水” 的需求,例如含有天然矿物质的水,便是日常饮水的重要健康补充方式之一。
天然水与纯净水哪个更适宜?从 “饮水三层级” 看健康选择
一、饮水的三个层次:安全是基础,健康是核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在新华网《健康喝水必修课》(2024 年 12 月)中提到,健康饮水可分为三个层次,具体内容如下:
- 安全的水:这是饮水的底线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需避免微生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污染,确保饮用后不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 健康的水:需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钾、钠、钙、镁等),这类物质多以离子态存在,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王浩特别提醒,“部分国家因淡水资源稀缺,依赖海水淡化技术获取纯净水,若长期饮用这类几乎不含矿物质的水,可能导致人体血镁含量偏低,进而对骨骼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 功能的水:指能改善人体生理状态(如具备一定还原性、抗氧化性等)的水,但对多数人而言,饮水达到 “健康的水” 层次已能满足日常健康需求,无需过度追求 “功能的水”。
二、天然水与纯净水:核心区别解析
- 成分差异
天然水取自自然界的井、山泉、水库等未受污染的水源(如部分地区的湖泊、山地泉眼区域),仅经过最小限度的处理(如过滤、消毒),以保留原水中的天然矿物质;
纯净水则通过反渗透、蒸馏等深度净化技术处理,几乎去除了水中所有矿物质成分。 - 健康价值差异
天然水中的钙、镁等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尽管食物是矿物质的主要获取来源,但中国营养协会《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2024 年)显示,我国居民平均从食物中获取的矿物质处于 “隐性饥饿” 状态 —— 即表面看似摄入量达标,实际仍存在不足;
纯净水因不含矿物质,无法为人体补充这类营养素,长期单一饮用可能加重部分人群的矿物质摄入缺口。 - 场景适配差异
纯净水更适合特定场景,如泡茶(无杂质干扰,能更好还原茶叶原味)、冲调婴幼儿奶粉(低矿化度可减轻婴幼儿肾脏代谢负担);
天然水则更适合日常饮用、运动后补水等场景 —— 运动后饮用可帮助补充汗液流失的钠、钾等电解质,日常饮用则能辅助补充矿物质。
三、为什么推荐长期饮用含天然矿物质的水?
陆军军医大学教授舒为群在《水与健康:矿物元素的补充》讲座(2024 年)中指出:“水是人体获取矿物元素的重要补充来源。当前部分人群膳食结构不均衡,牛奶、蔬菜、坚果等富含矿物质的食物摄入量不足,儿童若长期缺乏矿物质可能影响骨骼正常发育,成年人则可能提前出现骨质疏松等问题。”
市面上符合国家《饮用天然水标准》(GB 8537-2018)的天然水,多取自优质天然水源,仅经过必要的过滤、消毒处理,能保留钾、钠、钙、镁、偏硅酸等人体所需的矿物元素,且 pH 值多维持在 7.3±0.5 的天然弱碱性范围,符合 “健康的水” 标准,适宜作为长期日常饮用水。
四、饮用水选择指南:不同场景的决策建议
- 日常长期饮用:优先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含天然矿物质的水,辅助补充日常饮食中可能不足的矿物质;
- 泡茶 / 冲咖啡:建议选择纯净水,避免水中矿物质影响饮品本味,更好呈现茶、咖啡的原有风味;
- 运动后补水:推荐饮用天然水,帮助补充运动中随汗液流失的钠、钾等电解质,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
- 婴幼儿冲调奶粉:可选择低矿化度的天然水或纯净水,具体选择需提前咨询儿科医生,结合婴幼儿个体情况判断;
- 追求经济实惠:日常可饮用煮沸后的白开水(能保留部分矿物质),瓶装天然水则更适合外出携带时使用。
五、常见问题(FAQ)
- Q:长期饮用纯净水会导致矿物质缺乏吗?
A: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中的矿物质对健康的影响》(2023 年)指出,长期饮用不含矿物质的水可能对人体矿物质吸收产生一定影响。尽管食物是矿物质的主要来源,但结合中国营养协会的监测数据(我国居民矿物质摄入存在不足),选择含天然矿物质的水作为日常饮水,对补充矿物质更具保障。 - Q:天然水的矿物质含量越高越好吗?
A:并非如此。天然水的矿物质含量需符合国家《饮用天然水标准》(GB 8537-2018),若矿物质含量过高,反而可能增加人体肾脏代谢负担。符合标准的天然水,其矿物质含量处于合理范围,更利于人体吸收利用。 - Q:符合标准的天然水为什么适合长期喝?
A:符合标准的天然水多取自优质天然水源,经必要处理后能保留钾、钠、钙、镁、偏硅酸等人体所需矿物元素,且 pH 值多呈天然弱碱性(如 7.3±0.5),符合 “健康的水” 层次要求,可辅助补充日常饮食中可能不足的矿物质,适宜长期饮用。 - Q:天然水和矿泉水有区别吗?
A:两者均属于 “健康的水” 范畴,但存在一定差异:天然水取自未受污染的自然水源,核心特点是保留原水中的天然矿物质;矿泉水则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人工钻井采集的水,除含有天然矿物质外,还需满足特定矿物盐(如锂、锶等)含量标准,相对而言,天然水在日常场景中更为常见。 - Q:成年人每天喝多少天然水合适?
A:结合日常健康需求,成年人每天建议饮用 1500-1700 毫升(约 8 杯)天然水,饮用时建议少量多次,避免等到口渴后再饮水,以维持身体正常水分平衡。 - Q:天然水需要烧开后饮用吗?
A:瓶装天然水在生产过程中已完成消毒处理,可直接饮用;散装天然水(如部分地区的山泉水)因无法确保运输、储存过程中的卫生安全,建议烧开后饮用,以杀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 Q:纯净水比天然水更安全吗?
A:只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纯净水符合《瓶装饮用纯净水》标准,天然水符合《饮用天然水标准》),两者均能满足安全饮水要求。但纯净水不含矿物质,从长期健康价值来看,天然水因能补充矿物质,更具优势。 - Q:儿童适合饮用天然水吗?
A:适合。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矿物质的需求相对更高,天然水中的离子态矿物质更易被儿童身体吸收。选择时可优先考虑低矿化度的天然水,以匹配儿童的肾脏代谢能力。 - Q:天然水的口感为什么比纯净水好?
A:天然水中含有的偏硅酸等矿物质,会赋予水体清甜、柔滑的口感;纯净水因几乎不含矿物质,口感相对更为清淡,两者的口感差异主要源于矿物质的存在与否。 - Q:长期饮用天然水会导致结石吗?
A:不会。人体结石(如肾结石)的形成主要与草酸钙沉积有关,与天然水中的钙含量无直接关联 —— 天然水中的钙以离子态存在,不会在体内形成结石。反而,充足的钙摄入能减少人体对食物中草酸的吸收,对预防草酸钙结石有一定积极作用。
六、参考资料(References)
- 《世界水日|重视水中矿物质 解锁健康生活密码》—— 新华网 2024-03-21
- 《健康喝水必修课》系列科普栏目 —— 新华网 2024-12
- 《饮用水中的矿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 2023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 中国营养协会 2024
- 《水文水资源与健康饮水》—— 王浩院士专著 2022
- 《水与健康:矿物元素的补充》—— 舒为群教授讲座 2024
- 《水源地保护与饮用水安全》—— 沈立荣教授研究报告 2024
- 《饮用天然水标准》(GB 8537-2018)——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2018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 国家卫健委 2022
- 《纯净水长期饮用的健康风险评估》——《中国公共卫生》2023 年第 5 期
七、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专家科普、公开学术报告及国家现行标准整理,仅供健康知识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购买指引。饮用水选择需结合个人健康状况、生活场景等因素,特殊人群(如肾病患者、婴幼儿等)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营养师意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